恆大又一神級營銷案例刷屏!為何總是恆大?

開年以來,恆大的新聞來得非常猛,"像是一場雷陣雨"。

支援疫區、聯手哈佛鐘南山團隊研發新冠診療方案、造車新勢力、全民營銷、2月地產板塊實現合約銷售額447.3億,等等,每一個新聞的權重都值得掂量。

"Me too is not my style."這句話用在恆大身上,再貼切不過。

恆大又一神級營銷案例刷屏!為何總是恆大?

疫情好比是一臺冰箱,一度把房地產商鎖在"結冰"狀態。線下售樓部通通關閉,將售樓部搬到線上似乎成為了房企們的無奈之選。房子畢竟是要掏空6個荷包才能購買的大宗商品,沒人願意未實地考察,而貿然下單,因此,不看好網上賣房的呼聲一度直逼九霄。

然而,一貫不按常理出牌的恆大,卻率先為行業打開了一扇新窗口。

"容錯營銷創新+快、準、狠"

如果說,抓住趨勢是企業的定力,將趨勢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和價值就是考驗一個企業效能和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這一次,恆大用"網上買房"的全新思路打開了新的局面,網上購房此前並沒有任何房企如此深入的嘗試與探索。

開年的疫情成為了每一個人和企業的攔路虎,在這一特殊的市場環境下,恆大在地產圈的營銷用看似簡單粗暴的營銷方式搶佔了市場的先機,實際上這樣的營銷邏輯並非不無道理。

自恆大網上買房啟動以來,所有網上渠道,各個端口都能看到恆大這一次的大動作,有觀點認為,這不只是恆大一貫的操作邏輯,高覆蓋率和廣傳播的思路,一切都在為業績讓路。

其實不然。

在恆大的這一波推廣邏輯中,有三個詞出現頻率比較高:"快、準、狠",如果仔細咀嚼這三個字,會發現妙處,"快"體現在對市場缺口的判斷、疫情下的市場分析、"準"體現在對客戶的洞悉、精準的客戶掃描、"狠"體現在對購房模式上的容錯創新、捨身讓利的魄力。

首先,恆大試圖將買房的營銷場景場景線上化。

要知道買房是中國人很重要的一件大事,所以整個週期從看房到成交持續時間相對較久,如果未來有一套完整的線上看房體系,不僅提高了買房的生產效率,房企也可以更新老舊的傳統購房邏輯。

其次,數據處理的標準化。

簡單來講,恆大通過恆房通和標準化的營銷規則建立起購房者的使用習慣和品牌認知,通過手機這一媒介工具實現全部的操作,由於此前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購房者也沒有完整的線上購房體驗,所以恆大一直堅持"無理由退房"的營銷思路,滿足更多的用戶體驗感。

恆大又一神級營銷案例刷屏!為何總是恆大?

超幾十條的"網上購房"細則,恆大逐一分析每一項細則背後的利害關係,儘量讓其成為能夠攪動地產市場的一種長久商業模式。通過恆房通及相關購房細則,恆大搭建起一套獲客、銷轉、成交三階段的全新流程,這一次恆大能成功跨入行業的新領地嗎?

梳理細則不難發現,從恆大二月的5000元門檻加補差價、無理由退房,到3月4日起在恆房通繳納3000元定金成為會員預定房源,再推薦別人買房可獲得35000元+1%的佣金獎勵,如果沒賣出去也可退回定金,從不同時間段的優惠方式到不同方式下"全民賺錢"模式的調整,每一項細則都是恆大大膽的容錯創新。

快速應變+"肌肉記憶"

如果不是其在營銷手法上持續創新,比如第一個提出"無理由退房"等打法,那麼此次的營銷也不會迅速撕開"網上賣房"的口子。這就像球員的肌肉記憶,當他們訓練成了常態,在比賽球場上,手感來了怎麼投怎麼進。

今天,絕大部分人看企業都特別在意表象的東西,即營業額、利潤、增長率,反而對企業的組織能力不夠關注。其實高效的管理機制和團隊執行力,才是企業競爭力的有力體現。

羅振宇說,你喜歡歲月靜好,其實現實是大江奔流。疫情並不是企業發展甩鍋的藉口,即便沒有疫情"大考",那些反脆弱能力不佳的企業仍然會倒在下一次危機來臨之時。

那麼,3月恆大會拿出怎樣的業績,我們拭目以待。

恆大又一神級營銷案例刷屏!為何總是恆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