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部門聯合發文釋放定心丸:“穩定資本市場財產性收入預期”

23部門聯合發文釋放定心丸:“穩定資本市場財產性收入預期”


3月13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23個部門聯合下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為市場釋放新利好。


《實施意見》提出,穩定和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穩定資本市場財產性收入預期,完善分紅激勵制度,堅決查處嚴重損害中小投資者分紅派息權益的行為。豐富和規範居民投資理財產品,適度擴大國債、地方政府債券面向個人投資者的發行額度。


23部門聯合發文釋放定心丸:“穩定資本市場財產性收入預期”


3月13日,5G板塊開盤異動拉昇,通光線纜、華脈科技漲停,宜通世紀、奧維通信、南京熊貓等跟漲。

加快5G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在加快構建“智能+”消費生態體系方面,《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車聯網部署應用。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消費模式發展,鼓勵建設“智慧商店”“智慧街區”“智慧商圈”。大力發展“互聯網+社會服務”消費模式。促進教育培訓、醫療保健、養老服務、嬰幼兒照護、文化娛樂、體育賽事等服務消費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智慧廣電”建設,推動居民家庭文化消費升級。加快發展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可穿戴設備等新型信息產品。鼓勵企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各類電子產品智能化升級。


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


《實施意見》指出,鼓勵消費者使用綠色智能產品。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落實好現行中央財政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和基礎設施建設獎補政策,推動各地區按規定將地方資金支持範圍從購置環節向運營環節轉變,重點支持用於城市公交。


推進文旅休閒消費質升級


文旅等聚集性消費是此次疫情衝擊最為嚴重的領域,在疫情結束後幫助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有效應對疫情、渡過難關、有序恢復營業,十分重要。


《實施意見》提出,構建文旅多產業多領域融合互通的休閒消費體系,建設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發展集合多種業態的消費集聚區;規範演出票務市場;鼓勵地方運用手機APP等方式整合旅遊產品、優化服務環境;提升“智慧景區”服務水平;優化購物離境退稅服務及退稅操作流程;培育建設一批基礎條件好、消費潛力大、國際化水平高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等。


大力優化國內市場供給


一是以推進標準體系建設為著力點,全面提升國產商品和服務競爭力。


二是深入實施“三品”戰略,加強自主品牌建設。包括保護和發展中華老字號品牌,加強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建設,持續辦好中國品牌日活動等。


三是完善稅收政策和發展跨境電商,改善進口商品供給。包括支持中心城市做強“首店經濟”和“首發經濟”,落實好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和相關監管政策,調整優化部分消費稅品目徵收環節等。


四是以建設中國特色免稅體系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免稅業政策。包括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市內免稅店,擴大口岸免稅業務,增設口岸免稅店,根據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升級情況,適時研究調整免稅限額和免稅品種類。


機構堅定看好A股


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果認為,《實施意見》是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一個重大信號,將釋放更多的改革紅利,有利於更好的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他認為,對A股依然非常樂觀,如果市場跟隨海外恐慌下跌,那麼就是“黃金坑3.0”。中國有望率先成功控制住新冠疫情成為全球表率,A股市場也必將率先走出疫情危機成為全球表率。他建議,堅定買入A股,回報要求低的可以買入高股息,回報要求稍高的可以買入強內需買入醫療、回報要求更高的買入高成長,買入確定性景氣上行的新基建。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認為,政策支持資本市場發展,有利於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


“新基建”機遇凸顯


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這次疫情對數字經濟是一個巨大的刺激和發展機會,雲服務在前兩年達到盈虧平衡之後,今年迎來的爆發增長,5G將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具有確定性增長機會。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和5G技術的全面數字化社會治理體系建設,這些都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新基建帶來了中長期機會。《實施意見》還提出,加快構建“智能+”消費生態,屬於這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僅有助於解決疫情下消費萎縮的現實問題,也為加快推進“新基建”提供了動力。


潘向東認為,面對海外疫情對國內產業的衝擊,我國要積極擴大內需,緩解對國內產業影響,避免因為外部的萎縮導致企業破產倒閉,影響企業盈利和居民就業,未來政策著力點主要是從需求端拉動消費,在擴消費方面將會出臺一系列政策:


一是未來十年將會是我國現代消費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新興消費模式和新零售在疫情之後將會較快增長,尤其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消費模式將會成為主流。


二是新基建帶來的投資機會。隨著人工智能和5G發展,我國傳統手機和家用電器面臨著新一輪的更新換代,智能化家電和5G產品以及智能穿戴在傳統居民消費飽和的情況下,更新替換的需求將會顯著增加,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迫在眉睫。同時傳統汽車銷量和保有量飽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依然面臨著高速增長,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缺口巨大。亟須加快新基建補短板,推動居民消費升級。


三是現代服務消費剛剛崛起,將成為拉動未來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關鍵。


四是目前的個性化教育、老齡化保健服務、私人定製化交通、現代信息通信以及外賣等個性化可選消費將會迎來快速增長的“黃金十年”,相關教育、文娛、定製化服務板塊將為經濟未來增長迎來巨大發展空間。


他認為,加大消費領域的支持力度,可以通過發行消費券,鼓勵疫情之後居民的消費潛力,尤其是加大受疫情影響消費行業減稅力度落實情況,目前來看,餐飲、住宿、旅遊應是未來減稅重點,減稅降費的規模可以參考上年同期營收情況和受疫情影響時間而定,減稅降費啟動時間應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時候做綜合評估。

受疫情影響出現虧損的民航、公路客運、水路客運和出租汽車可以抵所得稅,進一步降低消費行業社保繳費率;對於擬上市和發債的消費領域中小企業應該加快進程,發揮資本市場等直接融資渠道作用,鼓勵更多居民股票和債券市場,享受經濟增長的紅利;針對汽車、5G、健康等方面消費政策,汽車行業重點是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的補貼;5G在2020年加快應用場景;衛生健康方面將會加大預算內財政支持力度,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機制改革,多元化提升醫療服務水平,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到醫療衛生健康事業中。

23部門聯合發文釋放定心丸:“穩定資本市場財產性收入預期”

23部門聯合發文釋放定心丸:“穩定資本市場財產性收入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