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樂與餌,過客止”“過客”怎麼理解?

香篝水沉銷


樂,音樂或者快樂

餌,誘餌,食物

與,一般做和,給與

樂與餌 這裡要想明白他的具體意思

可以先看後文過客止,路過的人停下。

所以樂應該能確定是音樂,餌作為食物

所以可以有兩種說法

音樂和食物會讓來往的人停下

音樂做誘餌,可以讓來往的人停下

因為古文中各個字都有很多含義,所以把字放一塊,可以有很多說法說得通,私以為是第二種為優

不過這裡能明白就好,不必拘泥於此。

老子(應該用此書,這書好像是被改過的從改完後的來說是表達這個意思)此意只是說用大道做誘餌,天下人俱往,用音樂做誘餌,只有路過的行人停止。一般都能理解後者,所以用後者來襯托前者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

不害,安平大。樂與餌,過格止,

故道之出言也,曰:談呵,其無味

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

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這個好像是原版,嘗試理解一下,

掌握道,天下人俱往,因為信道所以不會互相傷害,和平相處,就不會痴迷於音樂和食物的追求,不會出格,

明白大道後不會沉迷於物,色,樂,食。

後面一段不好理解。暫時這麼理解的[捂臉][捂臉][捂臉]


蘭瑟陽光


“樂與餌,過客止”的意思是音樂和美味的食物,使過路的人停下了腳步。音樂與美食。後來用以比喻吸引人的美好事物。

“樂與餌,過客止”這句話出自

《道德經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上面這段話的意思是:誰掌握了大的“道”,天下的人都會投奔他,投奔他而不互相傷害,於是大家就能平安、寧靜。音樂和美食,使過路的人停下了腳步,如果大道用言語來表達,那會是平淡無味兒的,你看也看不見它,聽它,聽也聽不見它,而它的作用,卻是無限制的。

這一段話向我們闡釋了“道”的作用及影響,“道”的作用和影響不可低估,它可以使天下的人們都向它投靠而不相妨害,過上和平安寧的生活。

那麼什麼是老子認為的“道”呢?老子認為“道”是形成天地萬物的本源。就是說萬事萬物,都是從“道”那裡化生出來的,“道”就是最初的本源。因此,老子所說的這個“道”其實就是一個形而上的虛無體,它孕育天地萬事萬物,但它無形無相,無色無聲,若有若無,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到,但它卻有著無窮的力量和作用。

再來看段落中“樂與餌,過客止”這句話到底表達什麼含義,這裡“過客”主要是指基層的執政者,老子用這句話警示這些“過客”執政的官員們不要每天沉湎於聲色美食之中,要回歸於自然樸實的天地之大道,實行禮義仁之治,只有這樣才能使社會的安定人們生活寧靜。

老子為什要講這樣的話呢?這是因為到春秋末年,諸侯之間連年混戰,各國百姓陷入到嚴重的傷痛之中,生存、生活都無法得到保障。而上層統治者荒於朝政,不理政事,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現象,他們對廣大百姓漠不關心,整天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

對於這種狀況,老子是很清楚的,他焦急萬分,憂國憂民。他這裡所說的這一些話,充分表達他為天下百姓的生存安危和生活擔憂的社會責任感。

可以說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他看不慣諸侯國之間動不動就發起戰爭。更看不得這些國君,他們為了長生不老,不惜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看到這一切,老子憤怒了,為了警醒這些執政者,他才提出,執政者應該將自己的精力放在為百姓謀幸福上,要有愛民之心,懷民之心,只有把民放心上、一心為民,才可能使讓天下人臣服前來歸附。

由此可以看出“樂於餌,過客止”,正是老子對天下,對國家執政者發出的警示和勸導。


D東哥


樂與餌,過客止:就是有好聽的音樂、還有好吃的食品招待客人,使過路的人,看到這樣殷勤好客都不想離開了。

因為你這個國家,你這個地方,國家治理的好,國家富裕,社會安定團結,百姓都很純樸善良,都不爭不鬥,熱情好客,使過往的賓客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都不想走了,都想住在這裡。

這裡的“過客”就是過路的人,出差到此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