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乐与饵,过客止”“过客”怎么理解?

香篝水沉销


乐,音乐或者快乐

饵,诱饵,食物

与,一般做和,给与

乐与饵 这里要想明白他的具体意思

可以先看后文过客止,路过的人停下。

所以乐应该能确定是音乐,饵作为食物

所以可以有两种说法

音乐和食物会让来往的人停下

音乐做诱饵,可以让来往的人停下

因为古文中各个字都有很多含义,所以把字放一块,可以有很多说法说得通,私以为是第二种为优

不过这里能明白就好,不必拘泥于此。

老子(应该用此书,这书好像是被改过的从改完后的来说是表达这个意思)此意只是说用大道做诱饵,天下人俱往,用音乐做诱饵,只有路过的行人停止。一般都能理解后者,所以用后者来衬托前者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

不害,安平大。樂與餌,過格止,

故道之出言也,曰:談呵,其无味

也;視之,不足見也;聽之,不足

聞也;用之,不可既也。

这个好像是原版,尝试理解一下,

掌握道,天下人俱往,因为信道所以不会互相伤害,和平相处,就不会痴迷于音乐和食物的追求,不会出格,

明白大道后不会沉迷于物,色,乐,食。

后面一段不好理解。暂时这么理解的[捂脸][捂脸][捂脸]


兰瑟陽光


“乐与饵,过客止”的意思是音乐和美味的食物,使过路的人停下了脚步。音乐与美食。后来用以比喻吸引人的美好事物。

“乐与饵,过客止”这句话出自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是:谁掌握了大的“道”,天下的人都会投奔他,投奔他而不互相伤害,于是大家就能平安、宁静。音乐和美食,使过路的人停下了脚步,如果大道用言语来表达,那会是平淡无味儿的,你看也看不见它,听它,听也听不见它,而它的作用,却是无限制的。

这一段话向我们阐释了“道”的作用及影响,“道”的作用和影响不可低估,它可以使天下的人们都向它投靠而不相妨害,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老子认为的“道”呢?老子认为“道”是形成天地万物的本源。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从“道”那里化生出来的,“道”就是最初的本源。因此,老子所说的这个“道”其实就是一个形而上的虚无体,它孕育天地万事万物,但它无形无相,无色无声,若有若无,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但它却有着无穷的力量和作用。

再来看段落中“乐与饵,过客止”这句话到底表达什么含义,这里“过客”主要是指基层的执政者,老子用这句话警示这些“过客”执政的官员们不要每天沉湎于声色美食之中,要回归于自然朴实的天地之大道,实行礼义仁之治,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的安定人们生活宁静。

老子为什要讲这样的话呢?这是因为到春秋末年,诸侯之间连年混战,各国百姓陷入到严重的伤痛之中,生存、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而上层统治者荒于朝政,不理政事,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对广大百姓漠不关心,整天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

对于这种状况,老子是很清楚的,他焦急万分,忧国忧民。他这里所说的这一些话,充分表达他为天下百姓的生存安危和生活担忧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说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他看不惯诸侯国之间动不动就发起战争。更看不得这些国君,他们为了长生不老,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看到这一切,老子愤怒了,为了警醒这些执政者,他才提出,执政者应该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为百姓谋幸福上,要有爱民之心,怀民之心,只有把民放心上、一心为民,才可能使让天下人臣服前来归附。

由此可以看出“乐于饵,过客止”,正是老子对天下,对国家执政者发出的警示和劝导。


D东哥


乐与饵,过客止:就是有好听的音乐、还有好吃的食品招待客人,使过路的人,看到这样殷勤好客都不想离开了。

因为你这个国家,你这个地方,国家治理的好,国家富裕,社会安定团结,百姓都很纯朴善良,都不争不斗,热情好客,使过往的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都不想走了,都想住在这里。

这里的“过客”就是过路的人,出差到此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