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接好父親“接力棒”,立志幫助百姓拔窮根

王婷:接好父親“接力棒”,立志幫助百姓拔窮根

華聲在線3月16日訊(通訊員 付軍明)千里扶貧,父親忠骨埋深山,女兒接力產業興村,這個發生在常德市石門縣大山裡的真實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2013年,王新法不遠千里從石家莊隻身來到湖南常德石門南北鎮薛家村義務扶貧,自籌資金100多萬元,在該村建起了集中安葬68位革命烈士的烈士陵園“山河圓”,帶領老百姓劈山炸石修路15公里,架起了6座橋樑,架設自來水、發展有機茶產業、開展鄉風文明建設……

2017年,該村人均收入從2013年的2000多元提高到7000多元,村裡還於2017年榮獲全國文明村。令人遺憾的是,王新法不幸於2017年2月23日突發心梗累倒在第七座便民橋的施工工地,享年64歲。

王新法走後,早已在北京工作生活的獨生女王婷,放下都市裡的工作,常年奔波在北京和石門兩地,接過了父親的“接力棒”。

獨生女承父業 她勇敢地踏上扶貧之路

在都市長大的王婷,對父親的義務扶貧行動曾經難以理解。但父親去世後的一幕幕,讓這位年輕女孩逐漸改變了想法。

父親的遺體從薛家村運到石門縣城殯儀館舉行告別儀式期間,薛家村的老百姓自發組織,趕130多公里山路到殯儀館送行。從幾歲的小孩,到七十多歲的老人,淚水長流不止,哭訴著父親生前的種種為民情懷。更有本來在武漢打工的該村青年,聽說王婷的父親去世後,也日夜兼程趕回石門給王新法當“孝子”。老百姓除了悲傷之外,異口同聲道出了一個心聲:懇求王婷一家答應村民們的請求,將王新法的骨灰安葬在薛家村。

“他為了我們把命都丟了,你們就答應把他安葬在我們村子裡吧,往後我們隨時可以去看他,子子孫孫都會把他當親人。”

在這種無以言表的深情包圍之中,王婷和母親最終答應了鄉親們的請求,將王新法安葬在了他生前開闢的烈士陵園“山河圓”旁。

從縣城送骨灰盒到薛家村那天,130多公里的山區公路沿線,處處拉著悼念王新法黑色條幅。安葬現場,海拔1600多米的六塔山山頂上,更是擠得水洩不通。薛家村本來只有900多人,其他送行者都是從外村趕過來的,其中不少人也曾得到過王新法的無私幫助。

安葬完父親,王婷和母親被鄉親們挽留下來住了幾天之後,面對老百姓永遠訴說不完的父親生前的事蹟,王婷漸漸理解了父親。

從悲傷到感動,從感動到理解,從理解到敬仰,王婷最終站在父親墳前,流淚滿面告訴父親:“爸,我終於懂你了,這裡的百姓太需要您了。”

就這樣,她毅然接過父親未竟的事業,並以自己的方式踏上了扶貧路。

瞄準千畝茶園 她立志幫百姓拔掉窮根

父親駐村義務扶貧的四年時間裡,一心一意配合各級黨委政府,帶領廣大百姓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鄉風民風很快得到了巨大改觀。

王婷投身薛家村扶貧的兩年多時間裡,把重點放在父親生前剛剛打開局面的茶葉產業上,並出任湖南石門素緣康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立志幫這裡的老百姓拔掉窮根。

薛家村種茶歷史悠久,但傳統的栽種方式,一直嚴重製約著茶葉品質提升。父親生前,有少數茶農已經開始試驗並取得成功,收益也得到較大幅度提高。但全村近千畝茶園,要讓所有村民跟著轉變觀念,並非一蹴而就。

為了取得老百姓對她的信任,她像父親生前一樣,挨家挨戶走訪茶農,瞭解薛家村茶葉種植情況,聽取茶農的心聲。陌生領域毫無經驗,但王婷骨子裡遺傳了父親的倔強,越是困難越要設法解決。為了品牌定位、包裝設計、營銷策略,她不斷往返北京和湖南,在時髦的城裡女孩和接地氣的鄉里妹子間來回切換,到處找人找資源。

她最終做通老百姓徹底改變傳統種茶方式,按照有機茶生產要求配管、採摘的思想工作後,馬上轉移工作重點,把加工、銷售放在首位,圍繞父親生前打造的“共富”茶葉品牌,以及父親和湖南知名茶葉專家合作研製的“體茶”系列茶產品,不斷開拓市場,並和茶農全面實施訂單生產銷售。

為了脫貧致富 她精心打造“共富茶”品牌

桌上那一摞火車票,就是她這兩年多以來往返北京和薛家村的無言見證。

回北京是因為丈夫和孩子都在那裡,更因為她想為薛家村的茶葉開闢更廣闊的市場;回薛家村是因為父親留在這裡再也不會走了,鄉親們也天天盼著她“回家”。

父親有生之年嘔心瀝血,將薛家村人立志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激發出來,並團結了一百多位退伍軍人,組建了“與民共富軍人團隊”。如今,這支團隊越來越龐大,對薛家的支持力度也越來越大。

王婷說,如果她兩年前決定留下來是因為父親和鄉親們的血肉感情感動了她,那麼現在,父親組建的“與民共富軍人團隊”已經成了她堅不可摧的精神支撐。目前,這個團隊中,有幾位成員一直堅守在薛家村,繼續按照父親生前的倡導,引導農村少年兒童開展“稚眼看是非”活動,推行殯葬改革等文明建設。

“這是我父親的精神延續,更是老百姓儘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巨大動力!”王婷說,她沒有理由不把下面的路走好。哪怕自己缺乏農村工作經驗,但她會穩紮穩打,首先把茶葉產業當成加快薛家村百姓致富奔小康的重頭,用父親留在她骨子裡的倔強,讓薛家村的綠水青山早日變成金山銀山。目前,她和她的專業團隊共同打造的“共富茶”品牌,已經緊跟石門茶葉產業發展勢頭。她依據“一顆紅心,守護青山綠水”的理念確定了兩個細分茶品牌,其中“一顆紅心”茶,採用躋身湖南十大名茶之一的特級石門小紅茶;“青山綠水”茶,則融入了湖南著名品牌之一的石門銀峰。

王婷說,這是凝聚了父親精神和心願的產品,也是老百姓早日脫貧致富的期望。眼下,她將借力消費扶貧,引入互聯網前沿概念,積極與國內一線電商平臺合作,通過茶葉的網絡營銷、茶園認領和茶文化旅遊等方式,不斷提升茶葉經濟的附加值,引導薛家村生態茶園全面快速升級改造,助力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