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猛藥丨烏海這樣拔掉「窮根」!

下猛药丨乌海这样拔掉“穷根”!

下猛药丨乌海这样拔掉“穷根”!

烏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重磅推出欄目《外眼看烏海》,每週二準時發佈。

下猛药丨乌海这样拔掉“穷根”!

內蒙古日報

(7月10日)烏海脫貧攻堅: 找準病根下猛藥

(7月10日)烏海:用致富帶頭人的經歷 激勵貧困戶

下猛药丨乌海这样拔掉“穷根”!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烏海脫貧攻堅: 找準病根下猛藥

本報烏海7月9日電 (記者 於海東)“滿懷信心奔小康,來場大病全泡湯”,這曾經是烏海農區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路上,烏海市找準疾病這個橫亙在脫貧路上最大的“攔路虎”,大力實施“健康扶貧”工程,通過建立貧困人口大病救助金,分類施策,為困難群眾祛除病根,拔掉“窮根”。

據統計,在烏海市現有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中,因病致貧為999戶,佔總數的77%。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成為脫貧攻堅最為突出的問題。針對這一現狀,烏海市全力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建立了“精準篩查、靶向治療、慢病管理、大病兜底”的醫療健康扶貧服務模式。

家住海南區賽汗烏素村的建檔立卡戶週二來和老伴都患有心臟病等慢性病,常年需要吃藥打針,醫療費是家庭的主要開支。去年,他跟老伴住了10多天院,花了1萬多塊錢,自己才掏了500多元。

烏海市衛計委副主任孫樂介紹,該市建立了貧困人口大病救助基金,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重特大疾病救助範圍,對貧困人口患大病住院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報銷後,個人實際報銷比例未達到90%的,用基金予以補助。在實施中,全市3區又根據各區具體情況對貧困人口報銷比例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3區就醫費用報銷比例均達到95%,個人年度支付超過5000元部分全部由政府兜底。

同時,貧困戶在就醫流程上也享受優惠,患病後到定點醫療機構看病時,無需交押金即可直接看病;出院時,再按以上比例進行結算,只需付自付部分即可。此外,烏海市對貧困戶建立了先診療後付費、家庭簽約醫生、免費基本醫保等一系列優惠政策。

烏海市衛計部門組織專業人員上門為患慢病群眾進行鑑定,建立“一戶一檔”健康扶貧檔案,並免費送藥上門,並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全員免費體檢。同時,開展分批分類救治,截至目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大病集中救治14人,慢病簽約服務306人,重症兜底保障120人。

週二來說,村裡醫生白曉梅是他家的簽約醫生,白醫生基本一個月左右就要上門給檢查一次,平時也是電話聯繫不斷。在海勃灣區千里山鎮新地村貧困戶趙子清家,他展示自己的小藥箱,並一一拿出裡面的速效救心丸等藥品讓記者看。在烏海市每個貧困戶家裡,都有一個這樣的小藥箱。

既保大病又防小病,這是烏海市健康扶貧的一個目標。為了防病,烏海市還營造全社會參與的幫扶氛圍。烏海市婦聯開展“送醫送藥送健康”“兩癌貧困母親救助”等關愛貧困婦女兒童活動,發放各類救助金近170萬元,2000餘名婦女接受免費體檢和“兩癌”篩查;農工黨烏海市委組建健康扶貧教育基地,從社會服務工作長效機制出發,與基層衛生服務中心每月聯合舉行大型扶貧教育活動,邀請北京及烏海周邊醫院專家坐診。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烏海 用致富帶頭人的經歷 激勵貧困戶

本報烏海7月9日電 (記者 於海東)“我就不相信會受一輩子窮,就堅信自己一定能種好溫室大棚……”烏海市致富帶頭人郭金奎向在場群眾講述了自己的脫貧奮鬥經歷,引起了臺下貧困戶的共鳴。

近日,烏海市2018年“樹立文明鄉風,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海勃灣區千里山鎮舉行。來自烏海市委宣傳部、文明辦、農牧業局的幹部和致富帶頭人向與會群眾講解了扶貧政策和脫貧故事。

郭金奎是烏達區烏蘭淖爾鎮的一個普通農區居民,過去家裡也是一貧如洗。後來,在政府扶持下,積極摸索溫室種植技術,最後獲得成功,不僅一家人脫貧致富過上了小康生活,還帶動身邊數百戶村民走出貧困。在現場,來自海勃灣區團結新村的致富帶頭人方世軍、海南區巴音寶養殖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王豔霞也都結合各自的致富經歷與現場群眾進行了交流。

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個個生動鮮活的致富故事,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群眾,致富帶頭人走下講臺又被群眾圍住問個不停。一些尚未穩定脫貧的群眾對脫貧有了信心,一些剛剛脫貧的群眾對未來有了更高的期盼。烏海市委宣傳部幹部蔣桂芝說:“沒想到致富帶頭人的故事這麼受群眾歡迎,以後一定會多組織開展,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激發貧困群眾的鬥志,從而獲得脫貧的內生動力。”

(7月12日)放開歌喉誇讚美麗新農村

下猛药丨乌海这样拔掉“穷根”!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本報見習記者 郝飈

7月6日,烏海市三區分別舉行了“守望相助好家園”首屆農牧民文藝匯演,在炎炎夏日為觀眾送上了一道精彩的“消夏文藝大餐”。

7月6日下午3點,“守望相助好家園”海勃灣區首屆農民文藝匯演在海勃灣區青少年宮準時開演,由王元地村老來俏舞蹈隊帶來的舞蹈《祖國你好》拉開了整場演出的序幕,隊員們穿著統一的服裝,踏著歡樂的節拍翩然起舞,熱鬧喜慶的氛圍感染著全場。緊接著,朗誦《不忘初心,永跟黨走》、舞蹈《中國火火火》、二人臺《唱響十九大》等一個個群眾喜聞樂見、地域特色鮮明的精彩節目輪番上演,為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

據瞭解,這次演出的14個節目都是村民們在農忙之餘自己編排的。“我們十分重視這次演出,為了跳好這支舞蹈,我們進行了一個多月的排練,為的就是向大家展示我們農區居民如今的新生活、新氣象。”團結新村田園百合舞蹈隊隊員李俊霞說。

隨著夜幕降臨,海南區巴音陶亥鎮萬畝灘村廣場熱鬧非凡,很多村民早早地就聚集在這裡。晚上8點,“守望相助好家園”海南區首屆農牧民演出準時開始,舞蹈《紅色娘子軍》、快板《讚美新農村》、小品《村委會的一天》等15個村民自編自排自演的節目,贏得了臺下村民的陣陣掌聲。

巴音陶亥鎮文化站站長車嶸昕告訴,村民們為這場演出準備了很久,很多人都是白天下地勞動,晚上一起排練,大家夥兒就是想用舞蹈、小品展現我們農區居民的幸福生活。“場上的好多演員都是我的鄰居,跳的真不賴,能在家門口看到這樣的演出很高興。”看完演出後,村民杭金翔興奮地說。

據瞭解,本次文藝演出通過村、鄉鎮、區級、市級進行層層比賽、分級選拔,之後選拔出的優秀的節目將參加“守望相助好家園”首屆烏海市農牧民文藝匯演以及第十五屆草原文化節期間舉辦的首屆全區農牧民文藝匯演。

(7月13日)烏海:以五區打造為抓手 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下猛药丨乌海这样拔掉“穷根”!

(7月17日)農業科技染綠大漠“黑風口”

下猛药丨乌海这样拔掉“穷根”!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下猛药丨乌海这样拔掉“穷根”!
下猛药丨乌海这样拔掉“穷根”!下猛药丨乌海这样拔掉“穷根”!

烏海市綠色生態農業產業園突出科技引領,注重科技服務,與多家科研院校建立合作關係,定期進行新技術培訓、新品種推薦,同時在園區內開展企業化運營,用工業化思維管理農業,引領農業走產業化之路,使得昔日的大漠“黑風口”變得天藍樹綠、瓜果飄香。

7月,烏蘭布和沙漠熱得讓人難以接近。然而,在白燦燦的沙漠邊緣,烏海市綠色生態農業產業園卻給人一股清涼的感覺。

園區綠樹成蔭,近400棟溫室一眼望不到邊。行走其間,瓜果飄香。園區管委會副主任高滿虎告訴記者:“別看現在這裡微風樹綠,藍天白雲,過去這裡可是烏海有名的‘黑風口’。”

科技讓不毛之地瓜果飄香

“黑風口”是烏蘭布和沙漠的一部分,這裡乾旱少雨,風大沙多,而且又臨近礦區,一起風就是黑風。10多年前,記者曾經到這裡採訪,當時雖然已經開始植樹,但樹木仍十分稀少。起風時,風沙裹著黑色的煤面撲面而來,不一會兒,人就滿身是黑色的沙塵。

高滿虎說,這些年,人們堅持不懈在這裡科學植樹,形成了這片綠洲,又靠科技發展農業,種植出這片綠色生態農業產業園。他介紹,在科技人員指導下,產業園採取引進品種試種,試種成功後再大面積推廣的模式種植科技新品種。在一個溫室大棚內,我們看到,有十幾個試種品種散種其間。在一小畦,竟然試種了蒲公英;在另一小畦,筍尖已露尖尖角。

走進溫室大棚,裡面的設施蔬菜沙培營養液栽培技術、控制器控制水泵自動化灌溉技術等都讓人大開眼界。在一處標著“雨潤三禾農業科技公司”的西紅柿種植溫室裡,自動溫度、溼度控制等現代科技設施齊全,殺蟲則用黃板和滅蟲燈。

這座溫室裡,西紅柿都攀爬在一人多高的棚架上,像小樹一般高。溫室主人柴精良說,以前普通的大地西紅柿只能結3盤果,而新引進種植的“普羅旺斯”新品種目前已經結到6盤果,有2米多高,如果不是受溫室高度限制,以及考慮養護成本,這個可結到12盤,高度可達3米多。

柴精良從一棵2米左右高的“樹”上摘下1顆已經成熟的紅色西紅柿,“你們看這果實,全靠自然紅,不打催熟劑。它是園區給引進的新品種,皮薄肉厚,口感好。”他說,這種西紅柿上市後很受歡迎,並且通過網絡已經銷到了廣州。

園區工作人員謝富強說,園區突出科技引領作用,注重科技服務。目前,園區已經與北京農科院、內蒙古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瀋陽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關係,定期進行新技術、新品種等方面的培訓與推薦,西紅柿“普羅旺斯”就是園區從外地農研基地引進的品種。

在一戶標著“綠農永勝專業合作社”的溫室,主人郭永勝正在採摘甜西瓜。與人們印象中西瓜都匍匐生長在地上不同的是,這裡的西瓜都像黃瓜一樣藉著藤蔓的力量掛在一根根吊繩上。並且,個頭普遍比人們常見的西瓜小很多,每個不過2公斤左右。郭永勝告訴記者,這是引進臺灣品種後,又結合當地實際改良的小西瓜,被稱為吊瓜。這種小西瓜是黃瓤,特別甜脆,水果刀剛切到表皮就自然炸裂了。郭永勝說,這與當地溫差大,光照足,西瓜含糖量高有關。這獨具特色的西瓜很受市場歡迎,平均1畝溫室可產生近3萬元的經濟效益。

郭永勝一家嚐到了科技致富的甜頭,這些年不僅經常參加園區組織的科技培訓,還常自費到山東壽光等地有針對性地學習新技術,引進新品種。

經過多年的摸索實踐,郭永勝和父親郭金奎成了當地依靠農業科技脫貧致富的典型,他們父子被烏海市農牧業局聘為科技特派員。他們還組織成立了農業合作社,帶動周邊1000多人脫貧致富。

工業思維引領農業產業化

農業園區裡,作業路已形成環路,四通八達,溫室都是按照一樣的標準進行設計和建設。據瞭解,截至目前,烏海市綠色生態農業產業園已完成投資1.1億元,整理土地1700畝,建成溫室近400棟,並引進奧峰農業公司、雨潤三禾農業公司、綠農永勝專業合作社3家農業公司進行運營。

高滿虎告訴記者,園區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企業運營,這避免了過去農業種植一家一戶分散難以集約化、標準化經營的弊病,節省了成本,提高了產出效益。

通常人們認為,農業投入期長,並且見效很慢。但雨潤三禾農業公司的做法顛覆了人們這一看法。柴精良說,入駐園區2年時間,投入200多萬元,目前基本上靠現有產品產生的現金流即可實現良性運轉,不用再額外增加投入。

能做到這一點,柴精良透露了秘訣,那就是用工業的思維搞農業。在轉行農業前,他是一家工業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對工業化有深刻認識。看到人們對綠色生態農業產品需求越來越多,便毅然轉型職業農民。在他的農業公司裡,所有的溫室都採取標準化作業,智能化管控溫度和溼度,嚴格按照綠色標準進行生產。這樣,不僅保證了產品的質量,也節省了人工。他目前正嘗試採取工廠常用的成本核算法推行公司內部的承包經營制,即將溫室分包給公司不同的人員,按產量和質量核算工人的工資,多勞多得。

高滿虎說,工業化思維管理農業也是園區的一個特色,由於可耕作土地少,發展標準化高效種植是當地解決蔬菜供給數量和質量的一個必然途徑。同時,由政府和企業共同打造以綠色無公害蔬菜為主的農業園區,還解決了當地農業人口就業問題。目前,產業園內3家企業解決了150多人就業,工人人均年收入達到30000多元,而這些工人多數都是以前從事農業種植的當地農區居民。

齊延紅是當地農區居民,現在雨潤三禾農業公司工作。以前他種地1年收入不過1萬元,如今不僅收入增長了2倍,勞動強度也比以前小了很多,並且旱澇保收。

記者瞭解到,如今,在烏海企業化種植已經成為普遍現象。烏海市農牧業局副局長薛漢山說,烏海市農業屬於城郊型,全市農業用地少,為滿足市民的生活需求,發展蔬菜和特色葡萄種植一直是重點。因此,全市一直在積極推動依靠科技進步走集約化農業之路,目前,農業公司和農業合作社已經成為全市農業種植的主要力量。這為蔬菜瓜果的質量和產量提供了保證,減小了食品安全風險。為了扶持企業運用先進農業科技,不僅經常開展“請進來、走出去”模式的農業技術培訓,還充分調動全市農業技術力量,聘請88名科技特派員下沉到一線,與種植戶結成幫扶對子,定點進行科技幫扶。

採訪中,記者感受到,隨著農業規模化經營的發展,烏海市農業已經不僅是一產,而且還成為三產,發展成為觀光休閒採摘業。每逢週末和節假日,市民就會開車到園區和各個農業種植公司採摘,企業節省了人力,市民得到了樂趣。

謝富強剛從北京農科院培訓歸來。他坦言,走觀光休閒採摘和認養種植,將是下一步烏海農業發展的路子。

(7月17日)夜裡高速公路上睡覺 膽大司機被扣分罰款

下猛药丨乌海这样拔掉“穷根”!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本報烏海7月16日電 (記者 於海東 實習記者 楊利軍)近日,記者從烏海市公安局瞭解到,幾天前,竟然有一位貨車司機,在夜裡將車停在高速行車道上睡大覺,既不開啟雙閃燈,也未設置任何警告標誌。民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有關規定,對駕駛人依法做出處罰,扣6分罰款200元。

據介紹,當日晚21時40分,自治區交管局高速公路管理三支隊烏海大隊巴拉貢中隊民警何峰帶領輔警巡邏至G6高速銀川方向1002公里處時,發現一輛號牌為蒙C的小型貨車停在行車道上。要不是車速慢,並且開了遠光燈,還真看不太清這輛車是停著。民警立即下車瞭解情況,走近一看,司機竟然趴在方向盤上睡著了。民警見狀立即做好安全防護,並叫醒司機讓其將車開到應急車道上。經詢問得知,該駕駛員因長時間開車太過疲勞,於是將車停在高速公路上睡覺,車輛後方也沒有設置警示標誌。隨後,巡邏民警將其帶到大隊進行了批評教育,耐心地講解了疲勞駕駛及高速路上停車的危險性,並做出上述處理。

(7月17日)消夏文藝大餐

下猛药丨乌海这样拔掉“穷根”!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下猛药丨乌海这样拔掉“穷根”!

□見習記者 郝飈 攝影報道

7月11日晚,“守望相助好家園”烏海市第二十二屆廣場文化藝術節在濱河文化廣場拉開帷幕。當晚進行的是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二人臺藝術團專場,演出的《掛起紅燈過大年》等節目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烏海市廣場文化藝術節已經連續舉辦21屆,累計吸引觀眾300多萬人次,已成為烏海市民心中最響亮的文化惠民品牌活動。為方便市民在家門口享受到接地氣的文藝演出,烏海市在一些街道社區設置了廣場文化藝術節分會場。每到夜幕降臨,去廣場看演出已成為不少市民休閒娛樂的首選,人們在炎炎夏日感受著文藝節目帶來的絲絲清涼。

下猛药丨乌海这样拔掉“穷根”!

精彩推薦

厲害了丨內蒙古首家!烏海落戶!

速來報名 | 烏海市委辦公廳選用8名事業編制工作人員

緊急救援 | 兩名登山遊客被困甘德爾山!

▍美編:張軼博

▍初審:明玉、劉賀

▍主編:範鵬春

▍監審:梁文秀

▍發佈:烏海廣播電視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