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中陽:以產業扶貧脫“窮根”

“我是官道山小組的,我們官道山小組有21戶貧困戶42人,去年我們家兩口子發了2000塊錢,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們貧困戶的關懷。”中陽縣下棗林鄉吳家峁村的貧困戶吳永豐近日面對記者激動地說。

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去年,中陽縣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全縣的重大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打響了全面脫貧摘帽的決勝之戰。一年來,按照“聚焦精準、壓實責任、多措並舉、確保質量”的總體思路,堅持問題導向,下足“繡花”功夫,對錶對標、攻城拔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取得較好的工作成效。

當前,扶貧攻堅已進入攻堅拔寨的衝刺期,傳統的救濟式、輸血式扶貧已難以奏效,中陽縣深刻認識到“產業‘造血’永遠比救濟‘輸血’更加重要,只有地方產業真正發展起來、困難群眾充分融進產業中去,才能徹底拔掉‘窮根’,實現可持續的脫貧致富。”

中陽縣雖自然資源豐富,具有產業發展的潛力,但受經濟技術發展水平低等因素影響,產業發展總體水平較低,資源優勢尚未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缺少產業,成為中陽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瓶頸。

如何做到發展產業既要符合本地的發展現實,又要符合市場規律?經過調查研究,該縣確定了發展食用菌、肉牛、肉羊、生豬、中藥材和林果等具有中陽特色的產業,最終實現為每戶貧困戶配備至少一個產業項目。

中陽縣根據率先脫貧摘帽實際,創造性提出“3X+4145”主體帶動脫貧模式,不僅有效催生出貧困人口的脫貧內生動力,也進一步激活了扶貧企業的幫扶動力,讓貧困戶通過產業脫貧,真正走上致富路。

所謂“3X+4145”產業扶貧模式,就是每一名建檔立卡貧困對象自籌200元,縣財政配套2500元,幫扶單位、幹部籌資300元,加起來確保每個貧困對象擁有“3”千元的產業扶貧激勵資金;在此基礎上,鼓勵貧困戶結合自身實際和全縣特色農業發展狀況,自主選擇核桃、豬、羊、驢、食用菌等中的一項產業,而後引導一批發展前景好、盈利能力強的合作社、龍頭企業與貧困戶“結對子”,通過發展“X”種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其間,貧困戶連續“4”年可從簽約合作社或龍頭企業,每年領取產業收益資金“1”千元,並享受縣財政對提前脫貧戶每人獎補500元、合作社或企業優先安排簽約貧困戶就業等“4”項優惠政策;而對於參與產業扶貧的市場主體,每帶動一名貧困戶如期脫貧,縣財政發放獎補資金“5”百元。

產業扶貧是精準脫貧的重要手段,將扶貧資金以入股形式注入前景好、發展後勁足的產業項目,使貧困人員依託項目定期能取得穩定的分紅。一時間,食用菌種植、林下經濟、電商物流、功能農業、高科技孵化園等新興產業迅速崛起。“核桃+林下種植”、“公司+基地+合作社+大戶”養殖、“光伏+農業”、“農業+副業”、“農業+勞務”等扶貧模式在中陽大地風生水起。這種扶貧脫困由“輸血型”轉向“造血型”,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帶動、群眾參與”的精準產業扶貧方式,推動中陽的產業扶貧工作向更寬、更好、更精準的方向發展。

眼下,中陽越來越多的煤企、鋼企自覺地加入到了發展前景更為廣闊的綠色產業轉型行動中。目前,全縣463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帶資1.65億元入股112家企業和合作社,每年享受分紅1200萬元,全縣4000餘戶貧困戶可以受益。

以扶貧“參與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脫貧“獲得感”。中陽縣“3X+4145”模式有力推動了縣域經濟的轉型步伐和全縣特色農業的持續發展,開闢出了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徑。

本報記者張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