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黃土高原:“萬年飽”村民告別“千年貧”

黃土高原:“萬年飽”村民告別“千年貧”

仁愛先展示貧困戶建檔立卡二維碼,裡面記錄著他全部脫貧信息。新華社記者呂夢琦攝

新華社太原3月8日電(記者呂夢琦)再過兩個月,山西省中陽縣萬年飽村村民仁愛先將迎來今年的打工季。他在村裡的合作社幫人種香菇,去年和妻子一共掙了3萬多元錢,日子越過越安穩。

他經常透過窗戶眺望不遠處山頂上那兩口土窯洞。那是他一家人20多年前曾經居住過的地方,記錄著這個脫貧之家對貧困的記憶。

“萬年飽村總算對得起它的名字了。”仁愛先說。

這個充滿美好願景的名字已經叫了差不多兩千年,但名副其實不過是最近幾十年的事。它所在的黃土高原是中國生態最脆弱、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橫跨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等7個省區,到處溝壑縱橫、乾旱少雨,一直是“深度貧困”的代名詞。

雖然看起來不起眼,“萬年飽”這個村名卻是古代皇帝給起的。

黄土高原:“万年饱”村民告别“千年贫”

黃土高原上的山西省中陽縣萬年飽村舊村(上圖)和新村(下圖)對比圖。新華社記者呂夢琦攝

村民世代相傳,漢光武帝劉秀年輕時討伐王莽兵敗曾夜宿於此,全村人卻窮得連一碗像樣的飯都湊不出來。第二天,捱了餓的劉秀給村莊取名“一宿飢”。後來,劉秀當了東漢開國皇帝又想起這一幕,出於感激村民收留和期盼國泰民安,命人將“一宿飢”改成“萬年飽”。

如今,這個故事被創作成一幅幾十米的連環畫,粉刷在萬年飽村口最顯眼的山牆上。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改變萬年飽命運的並不是皇帝的金口玉言,而是“精準扶貧”。

從2014年起,中國開始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黃土高原上成千上萬個和萬年飽一樣的貧困村,開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

黄土高原:“万年饱”村民告别“千年贫”

仁愛先和老伴在新家中的合影。新華社記者呂夢琦攝

仁愛先說,因為窮,他和妻子都沒有上過學,4個孩子也只念完初中就外出打工,但他的孫子將徹底擺脫這樣的命運。雖然學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被迫延遲開學,但這個9歲小男孩每天都用爺爺給他買的新手機上網課。

作為2014年萬年飽村第一批建檔立卡貧困戶,仁愛先實現脫貧只用了3年多時間。“我的家庭人均年收入現在超過了1萬元,是6年前的5倍多,給孫子買部手機上網課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他說。

黄土高原:“万年饱”村民告别“千年贫”

萬年飽村正在修建50個木耳大棚。新華社記者呂夢琦攝

這得益於中國政府投入鉅額資金,幫助貧困村改善基礎設施,並建起了光伏電站、蔬菜大棚、牛羊養殖等脫貧產業。萬年飽村村主任劉記成表示,村莊已經脫貧兩年了,目前正鞏固脫貧成果,今年香菇和木耳大棚將發展到85座,能帶動1000多戶脫貧戶增收。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這幾天我們已經開始按照上級要求重新入戶摸底貧困戶收入情況,確保脫貧數字真實準確。”他說。

2月底以來,山西、陝西、河南、內蒙古自治區已陸續宣佈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青海省級核查也顯示,剩餘17個貧困縣符合退出標準,只有甘肅、寧夏還剩下幾個貧困縣在年底脫貧。

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古老的黃土高原終於迎來了告別千年之貧的歷史性時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村從普遍貧困走向整體消滅絕對貧困,成為首個實現聯合國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對全球減貧貢獻超過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