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春耕備耕正當時……

翻過坡陡彎急的八道軍山,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細長的溝底小河,遠處田野裡村民有的在自家田地裡刨茬根,有的正給樹苗澆水,有的在用三輪車給地裡送農家肥……這是中陽縣暖泉鎮的一幅春耕圖。

暖泉鎮地處中陽縣最西端,氣候溫暖,春天也比中陽縣其他鄉鎮來得早。這些天,田地裡到處有幹活的百姓。“天氣暖和了,該下地為春播做準備了。”在地裡撒農家肥的沙塘村村民李春來說。

二月二,龍抬頭。萬物復甦,大地回春,新的一年春耕備耕全面開啟。

不一樣的春耕

今年,潞城區成家川辦事處的備耕工作與以往不同。

趙永勝是成家川辦事處神泉村的一名老黨員,每天在村口執完勤的他趕忙回到家中,打開手機看起了網課。“昨天在群裡通知了,今天是潞城區科協原副主席、鄉土專家賈雙龍老師講旱地蔬菜一年三作栽培技術,這個與我們旱地西紅柿的種植息息相關。往年他都是來我們村現場指導,今年不一樣了,受疫情影響,大家都在網上聽老師講課,還能一直看回放,有什麼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及時跟老師溝通。”

在網上聽課學技術!這讓平時不太精通網絡的老農民也開始接受新事物。

“疫情防控期間,我們通過電話、微信等網上訂購農資方式,為廣大農戶送貨上門。”靈石縣農業農村局辦公室副主任皇甫鵬飛說。靈石縣結合實際情況,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成立了春耕備耕領導組,負責全縣春耕備耕工作的組織、協調。他們充分利用12316、微信群、互聯網、靈石發佈、靈石電視臺等多種媒體形式,加強市場信息監測,暢通農資供應渠道,確保農資市場有效供給。積極開展農業生產關鍵環節的技術指導、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等社會化服務;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確保農資安全;加強對病蟲害的監測預警、麥田春季管理工作;開通農資綠色通道,確保農業物資運輸通暢;協助做好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業項目建設單位的復產復工,為全縣農業農村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防疫春耕兩不誤

俗話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作為汾陽市最大的蘆筍生產基地,陽城鄉董家莊村黨支部帶領村民一手抓防疫,一手忙春耕,確保人民群眾“菜籃子”工程。

在陽城鄉董家莊村2400畝的蘆筍地裡,農民們這幾天戴上口罩,忙著清園、旋地、打殺菌藥。現在正是早春蘆筍種植的關鍵時期,為了清明節氣能順利採集蘆筍,黨支部書記侯良輔要求農戶疫情防控不能鬆懈,農時也不能耽誤。

為降低人多聚集產生的疫情擴散風險,董家莊村倡導小戶分工勞作模式,每天對農戶進行體溫監測和不定時消毒工作,嚴格管控農戶數量,勞動間距要在2米以上。

接下來農戶們將緊跟農時,進行追肥澆地、二次旋地等,預計在清明時節採集蘆筍。

在沁縣故縣鎮下清河的蔬菜種植基地,綠油油的瓜秧上結滿了嬌嫩的西葫蘆。種了多年西葫蘆的下清河村菜農李飛,在疫情發生後的十多天裡,每天早上和妻子一起做著一件事情,就是將採摘下來的西葫蘆裝到筐裡,等待菜商運到城裡銷售。為了在疫情中保障西葫蘆的安全,他和妻子採摘時佩戴了口罩,摘下來的西葫蘆還要用保鮮膜包裝上,這樣就能做到採摘、運輸全過程“無接觸”。

在不遠處的大棚外,停靠著3輛貨車。好幾戶西葫蘆種植戶正將剛剛採摘下來的新鮮西葫蘆裝車發往縣城各大超市。“這個年就幾乎沒有休息!他們是從一大早忙到天黑!我們也沒有休息。”來基地查看疫情防控工作的故縣鎮鎮長田冠英說。

作為全縣的蔬菜重鎮,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的蔬菜市場,故縣鎮黨委政府強化對全鎮265個大棚蔬菜基地,針對疫情防控給蔬菜運輸帶來的不便,他們的蔬菜銷售模式也進行了調整,從節前與批發市場合作、供應商超等傳統方式改為線上銷售,定點交接。專門為菜農留出綠色通道,保證蔬菜供應車和務農村民的出入通暢。

春耕備耕進行時

2月22日,在交城縣夏家營鎮王村幾家農戶蔬菜大棚裡,村民們正在熟練地鬆土、平地、撒種、鋪地膜。“現在我們種植的油白菜,1個多月就可以上市了,之後就準備種西紅柿了。”村民米豔玲說。

防疫不誤田間事。為了保證農業生產及時有序進行,連日來,交城縣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大春耕備耕物資儲備,確保春耕所需的種子、化肥、地膜等農用物資及時充足供應,助力農業生產。

據瞭解,現在冬小麥已經開始陸續返青,預計3月初開始春澆追肥,各村也正在維修配套井灌設施,以保證春澆春灌。交城全縣設施蔬菜在田面積110餘畝,日均產量10噸左右。汾河一水區已開始協調春澆用水,渠系配套完好,水源充足。另外,農資儲備也很充足,尤其是化肥,全縣各經銷店儲備磷肥110噸、複合肥140多噸,縣內肥料企業生產的含氮、鉀、鈣、鎂類肥料供應充足,其他外調肥開始進貨,農戶已開始送肥入地頭。種子進貨也開始預訂。

交城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也組織全體執法人員、各鄉鎮農技站負責人和全縣農資經營戶召開了春季農資打假專項行動動員會,重點對春耕春播期間種子、化肥和農藥等農業生產投入品開展專項治理。

“農時不等人,我們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也要努力做好春耕備耕和農業生產等工作,才能確保糧食豐收、收入穩定。”米豔玲說。

本報記者張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