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菜薹帶動武漢地理標誌經濟強起來

2019年,去年11月簽署的中歐地理標誌保護與合作協定,明確到2024年,中歐雙方將各有275項具有地區特色的地理標誌產品納入協定的保護體系。

隨著洪山菜薹產業不斷優化升級,業內人士認為,洪山菜薹有望發展成大產業,甚至有望搭上中歐地理標誌保護與合作的“班車”,向海外市場拓展。

作為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地理標誌在國外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在國際貿易中產生巨大價值。資料顯示,目前,歐洲有3200多種享有盛譽的地理標誌產品,有地理標誌的歐盟產品全球市場價值為142億歐元。

來自武漢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相關顯示,武漢地理標誌商標40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8件。如洪山菜薹、武漢漢繡、張店魚面、城樓寨茶、刀樓寨白茶、蔡甸豆絲、漢南甜玉米都是地理標誌。

前段時間,省、市知識產權局負責人、專家等到洪山菜薹生產基地調研,對企業反映的難題進行了詳細地記錄、跟蹤,提了很多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

市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具備了一定的產業規模,漢產地理標誌的品牌影響力還有待擴大,做大做強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藉助洪山菜薹這樣優秀品牌不斷的優化升級,帶動武漢地理標誌經濟強起來。

這次兩會,有市人大代表列舉了洪山菜薹發展中的幾項不足。龍頭企業本身實力尚待提升,種植較為分散,沒有形成大規模聚集效應。產業的深加工嚴重滯後,長期困擾的產銷矛盾也制約了產業發展。


“洪山菜薹”批量進入盒馬銷售鏈銷往全國

1年多前,洪山菜薹對盒馬生鮮每天1萬斤大單不敢接。不過,洪山菜薹已進入盒馬生鮮全國銷售網絡,價格比普通菜薹貴4倍仍受歡迎。背後是我市地理標誌經濟發展模式上的創新升級。

在盒馬網站上,普通紅菜薹400克,每袋2.99元,普通白菜薹稍貴,300克,也是每袋2.99元。但是洪山菜薹350克,一袋已經到了12.9元,是普通菜薹的4倍。即使是胭脂紅的紅菜薹每袋7.9元,大致重量的洪山菜薹也要高出5元。

洪山菜薹進入盒馬並非一帆風順。洪山菜薹產業協會會長馮軍介紹,早在2018年,盒馬就有意讓洪山菜薹進入,那時提出一天供應1萬斤的量,因原產地種植面積小、產量不高,接不了單。

洪山菜薹是久負盛名的地方特產,又是我國首批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證書的蔬菜品種。為何抱著金字招牌,卻不能大量生產?馮軍坦承,深加工配套技術不足、保鮮技術跟不上,制約洪山菜薹做大做強。

“這是由洪山菜薹的生長特點決定的”。據他解釋,洪山菜薹俗稱“菜瘋子”,天氣溫暖就瘋長,氣溫一低產量也極低。滿足盒馬生鮮這樣新型超市的大供應量,需要保持穩定的產量。

洪山菜薹產業作業面沒打開,缺乏深加工的配套,生產少了滿足不了訂單,生產多了又沒有其他方式轉化。“一旦過剩,就只能爛在地裡。當時只好忍痛放棄大單。”

洪山菜薹屬於地理標誌產品,地理標誌代表的是地方獨有的特產,作為知識產權受到保護。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地理標誌相關產值已經超過了1萬億元,成為不少地方發展特色經濟的主要途徑之一。

湖北武漢的地理標誌如何抓住機遇, 2019年10月,我省舉辦了首屆地理標誌大賽,洪山菜薹獲得銀獎,品牌影響力不斷上升,發展中遇到的困難也獲得了更大關注。

馮軍介紹,通過與華中農業大學合作,保鮮技術到2019年上半年已較成熟,下半年最終穩定,新的保鮮技術及包裝材料可讓洪山菜薹保存1個月左右。進盒馬的後顧之憂基本解決了。去年11月28日,洪山菜薹上市後,正式批量進入盒馬。

另一方面,深加工技術,如開發醃製、醬制、乾製菜薹系列在2019年也成功實現。2020年將開始投入生產,產業化運作,接受市場考驗。

據悉,洪山菜薹從本世紀初一度瀕臨滅絕,多年來,經過省、市、洪山區的大力保護,逐漸恢復發展,如今相關產值已增至近1.35億元。

即使這樣,市場遠未滿足。洪山菜薹除了武漢地區市場消化,幾乎對外地市場沒有開拓。過去,外地市場上的洪山菜薹往往是通過熟人帶過去的。

目前,通過盒馬的銷售鏈條,洪山菜薹進入深圳、上海、長沙等地。據盒馬公關部工作人員介紹,洪山菜薹近期在武漢盒馬的蔬菜銷量一直在前三名,每天銷貨量近千份,約700斤。後續會根據市場反應相應調整,特別是春節前還會擴大采購量。

據悉,華北、華南和華東的大部分城市盒馬店,都有銷售洪山菜薹,但因產量有限,每天限量供應,外地城市不到武漢市場的六成。特別是華東和華南,銷售旺盛,供不應求。華北市場需求量相對少。

盒馬長沙店採購負責人朱經理說,現在每天的量約為幾百斤,價格是普通菜薹的4倍,市場反響還不錯,主要做回頭客。

馮軍表示,洪山菜薹通過盒馬進入大型超市全國銷售網絡才邁出第一步,後續還需繼續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