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學習走路時,家長能做些什麼?

劉盛榤


首先,需要注意不要讓寶寶過早的學習走路,在寶寶生長髮育期間應該鼓勵寶寶多練習爬行。爬行對於孩子的下肢肌肉力量發育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可以幫助孩子做手腳大腦的協調反應,另外很容易讓孩子獲得安全感。

學走路前鼓勵寶寶多爬行

其次,在寶寶學習走路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寶寶的保護,避免出現摔傷,碰傷等一些意外損傷的情況。

第三,注意周圍環境安全,儘量有大面積的空地,避免磕碰在硬物上,擴大危害,也可以把家裡的桌角茶几角包起來。

提供安全的環境

第四,注意地面硬度,最好在爬行墊上、地板上練習爬行。家長不可以長時間的摻著腋窩練習,因為這樣只能讓寶寶練習擺步,破壞寶寶的平衡能力。

第五,逐步擴大寶寶行走距離,從兩三步開始,並且有些寶寶比較膽小,家長不要太著急,要多鼓勵孩子。

第六,不是會走就萬事大吉了,一定要注意寶寶的行走姿勢,如果平衡太差,總是容易摔倒,還是一定要多爬行,不爬就想走路,寶寶肯定會吃虧的。

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根據寶寶的生長髮育規律和發育情況,適當掌握寶寶的走路時間,切記不要操之過急!



菓爺剪輯


在寶寶學走路是一點點積累的,七爬八坐,一點慢慢過來的,我家寶寶從會坐了就放在拼圖上玩,想爬了就爬,想坐就坐,有時給放在小床上四面有圍欄,到十一個月就想站了,慢慢的就學會站立了,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寶寶自己站住了,好高興呀,還沒讓她下地走路,說對骨骼不好,十二個月的時侯有一次寶寶扶著椅子能走二三步了,一天比一天走的多了,真是一天一個樣,慢慢就放手會走了,我家寶寶一歲就會走了,一天比一天穩點不會摔跤了。


海燕生活日常


我記得我家寶寶在剛學走路時,我都是跟在他屁股後邊或者跟在他旁邊,讓他自己去嘗試走,有時他自己要站起來走路,我都讓著他自己嘗試走,搖搖晃晃的,很搞笑,也很有趣,儘量讓他在空曠的地方學走路,不要讓他給磕到


腦殼疼的寶媽一枚


你好,我是從業7年的康復治療師,一直從事兒康方面的工作,同時我也是2歲多孩子的爸爸,所以對於專業或者從父母的角度多少能給予一些建議:

1、遵循孩子的發育。寶寶的發育是有一定的規律的,通常所說的7坐8爬10扶站12月獨站,12-14月獨走,寶寶充分經歷了這些發育過程後,孩子的協調性、平衡反應等才會更好,才能更好的讓寶寶走的更好、更安全(不輕易摔倒、摔倒的時候更能保護自己)步行需要具備幾點:軀幹的核心力量要好,身體的協調性要好,平衡協調要好,雙下肢有足夠的力量去支撐自身重量,踝關節的控制要好。

2、禁止早期使用學步車。孩子的生長髮育是有規律的,從嬰兒生長髮育的規律來說,學步車違背了寶寶從翻身,會坐,會爬,會站到會走的規律。孩子3個月翻身,6個月腹爬,7個月坐,8個月爬,10個月扶站,12個月獨站,12個月後獨走,都是遵循了神經發育學,與肌肉骨骼的成長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使用學步車,就違背了孩子的生長髮育規律,過早的步行會導致孩子還沒有做好核心肌肉的準備,肌肉力量也沒有達到支撐全身重量的,過早給關節過度的壓力,易引起骨骼的變型,時間長了,容易出現病理性“o”型腿,加上學步車的幫助,寶寶自己不控制平衡也不會摔倒,不利於獨立行走及平衡控制,也會影響寶寶身體肌肉的正常發育。

.

3、鼓勵孩子,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孩子需要學習,需要從摔倒中獲得怎樣不再摔倒,怎樣摔倒了爬起來,當然這裡不是鼓勵讓孩子經常摔倒,是在適當保證安全的時候,讓孩子自己摔倒再爬起,父母在旁邊引導鼓勵孩子,這樣對孩子的性格的培養有著很好的幫助。

4、注意磕碰,家裡的邊邊角角貼上防撞條,這樣能充分保護孩子,也放心讓孩子大膽的往前走。

總之,寶寶在學走路時家長的原則:保護安全、循序漸進、給予空間、適當引導。希望這些建議能有所幫助。



學習走路對寶寶來說是一項很複雜的工程,對父母來說定是開心加興奮的,特別想幫寶寶儘快掌握這項技能。

雖然走路對寶寶來說很難,但是當寶寶到了九十個月,慎重點的寶寶會晚一些,他們自然而然的都喜歡勇敢的去探索嘗試,家長們盲目的過多幹預反而會起反效果呢。那麼在寶寶學走路的時候,家長的正確姿勢是什麼呢?



一、寶寶學走路時,家長要做什麼?

1.環境準備

給寶寶騰出安全空間,練習站和走,最好在床邊或沙發邊寶寶可以扶的地方,容易磕碰的邊角貼上防撞條,鋪上防滑地墊。

2.衣物鞋準備

給寶寶穿大小合適,活動方便的衣服,不要穿的太多。其實初學走路時,寶寶光腳能更好的感知腳踩地的感覺,也更有利於保持平衡能力和協調自己的步伐。如果室內偏冷,可以穿一雙防滑襪。

3.先扶站,不心急!

大多數寶寶9-10個月可以扶站,站立的過程可以鍛鍊和強化腿部肌肉和力量。他會喜歡上蹲下站起的感覺,並樂此不疲的玩著這個遊戲,這是為以後行走打基礎的階段。

寶寶腿部力量有限,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身體,容易摔倒,家長需要在旁保護。可以引導寶寶爬行、扶站交替進行,鍛鍊平衡能力和四肢協調能力。



4.後扶走,多鼓勵!

寶寶可以自己利索的扶沙發或床欄站立後,他就會想要邁步行走了,寶媽可以用玩具在前方逗引寶寶,寶爸在旁保護,讓寶寶自己扶著去夠玩具,慢慢過渡到扶嬰兒推車行走。家長做好保護,多鼓勵表揚寶寶的進步,寶寶會很有成就感,願意積極嘗試。

5.小手拉大手,牽著走!

寶寶練習推著嬰兒車行走已經很拿手了,這時可以牽著寶寶的手走。最好讓寶寶拉著家長的手,更有利於寶寶控制自己的身體,掌握平衡能力和四肢協調能力。

6.踉踉蹌蹌自主行走,不怕摔跤!

寶寶從扶走到自主行走是個自然過渡的過程,不久後的一天你會驚喜的發現寶寶獨立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踉踉蹌蹌向你走來。家長只需要做好保護,可以在安全區域內把寶寶圍坐在中間,呼喚寶寶,讓寶寶自己從一個人的懷抱走向另一個人。這個時期寶寶摔跤也是正常的,家長不要反應過渡嚇到寶寶,鼓勵寶寶自己站起來繼續遊戲,對鍛鍊寶寶的自信和膽量都是有益嗒!



二、寶寶學走路,家長不要這麼做

1.不要使用學步車

學步車其實對寶寶成長髮育不利,寶寶靠上肢力量撐住身體,腿在底下滑動,容易導致羅圈腿和習慣性踮腳。學步車輪子光滑,速度很快,還很容易出現安全隱患。

2.不使用學步帶,不手扶腋下

這兩種方法不利於寶寶掌握平衡,限制寶寶自由,寶寶依賴提拉的力量向前衝,學走效果反而不好。家長手扶寶寶腋下一是自己腰受不了,二是不能跟寶寶步伐同步,寶寶更易摔跤,還有胳膊脫臼的風險。

3.遵循寶寶發育特點,不拔苗助長

每個寶寶發育特點都不一樣,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有的寶寶比較謹慎,學走晚,家長不要強迫寶寶練習,如果寶寶不願走,那多練習爬行,蹲起,寶寶在一歲半前學會走路都是正常的。

寶寶學步是個自然的過程,他很快就可以掌握這項技能,越走越好,要不了多久,寶媽就要在後面追著寶寶跑了。


糖果櫻櫻


第一:千萬不要給寶寶用學步車!雖然可以解放媽媽雙手,但用了學步車的寶寶會下意識用上半身發力,導致寶寶愛摔跤,不會走先往前跑,換來的是更累更累的帶娃體驗啊

第二:不要著急,寶寶的生長髮育都是循序漸進的,媽媽們不要急於讓寶寶去走,其實寶寶多爬爬對他只有好處哦!等寶寶爬和站到達一定程度,走路那就是分分鐘的事情,完全不用媽媽費心的哦!

第三:不要總是牽著手或者用圍巾綁著寶寶,這樣做只會影響寶寶自己尋找身體重心平衡點哦。寶媽們設想一下,在瑜伽帶上綁著的你和自己站在地上的你哪個更容易保持平衡呢?同理哦!

第四:多讓寶寶光腳或只穿襪子站立,這樣做是為了刺激寶寶的末梢,讓寶寶感知到自己腳的存在,然後媽媽可以用手去點點寶寶腳面刺激他,然後語言鼓勵他動一動腳哦!慢慢來,寶寶會很有興趣動一動小腳的,當寶寶做對了別忘了給她一個大大的鼓勵!



愛帶娃的年媽


寶寶一般在十個月到一歲半左右會走路,大多數寶寶在一歲兩個月左右會走路,寶寶學習走路時,一般要注意一下幾方面:

一,首先要對家中的環境進行改善,把桌角,椅子角,以及一切有可能涉及到寶寶安全的地方,用海綿裹住~

如果家裡是木地板,還好一些,如果是地磚,一定要在寶寶練習走路的地方,鋪上爬爬墊(防止寶寶隨時摔倒)

二,眼睛和腿時刻不能離開寶寶:寶寶學走路時,陪護的大人一定要做到一點,就是不能偷懶,眼睛要盯著寶寶,而且也要時刻跟住寶寶,一旦寶寶有摔倒姿勢,要能保證隨時扶住。我女兒學走路時,我和老公就有點犯懶,🈶️一次閨女繞著家裡的茶几在走,我倆都坐在沙發上,結果閨女有要摔倒的姿勢時,根本來不及扶,讓寶寶摔了結結實實的一跤~我和老公也被我媽結結實實地吵了一頓[捂臉]

三,寶寶能脫離大人,獨自走幾步時,可以準備一個會走的小物件(比如玩具車)放在她的前面,她走一段,把小物件往前挪一點,吸引她主動上前。

一般寶寶會走後,就容易犯“懶”,其實可以理解,一個不用費勁(因為一直被抱著)就可以“瀟灑人生”的小傢伙,突然要自己行走,肯定需要一個過渡期~

所以要善於引導孩子,獨立走路是漫長人生的第一步,希望我們從第一步就能做合格的爸媽~[666][666]




破殼的小壞球


你好,我是3歲孩子的媽媽,下面說一下我個人的建議、

孩子的成長很快,為了減少寶寶受傷害,在寶寶學走路時,家長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牽著孩子走,不要牽著孩子走,大人只能彎著腰,會出現腰痠背痛的情況,孩子也會踮腳走路,時間久了,會養成錯誤的走路習慣。

2.學移步,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配合,媽媽在前面逗孩子,爸爸在後面隨時輔助會摔倒的寶寶,時間久了,孩子就會本能的向前移步。


3.學邁步,在爸爸媽媽的庇護下,用移步的方法逗寶寶,父母要大膽得讓孩子自己走,儘量不要幫忙。為了防止寶寶摔倒的幾率,可以給孩子穿學步鞋。


4.學走路,讓寶寶自己走路試試,多給寶寶鼓勵,寶寶可能會走得不穩,會摔倒,這些都是正常的,需要一個過程,父母無需擔心,只需要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空地,多加練習,慢慢就會了。不要猛拉孩子的手臂,會導致手臂脫臼。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作者刪除)

如果你也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笑笑玩具大作戰


寶寶從抬頭—坐立—爬行到走路,漸漸離開媽媽的懷抱,成為一個獨立的小傢伙。當寶寶邁出第一步的時候,我想每個媽媽都是像我一樣振奮激動的!

寶寶在學習走路的時候,大人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家寶寶在學習走路過程中我的做法:

首先我們要給寶寶測量一下微量元素,看看寶寶是否缺鈣,缺鈣不利於寶寶骨骼發育。如果測量結果顯示缺鈣,可以給寶寶適當補充鈣劑。寶寶身體更棒,走路才能更有力量。

其次,給寶寶買一雙合適的鞋子。我們經常說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其實媽媽也應該知道。寶寶學習走路的時候,一定給寶寶買一雙合適的鞋子。不能太大,也不能擠腳,既不能太軟又不能太硬。一雙不合適的鞋子直接影響的是寶寶的腳丫子,但是腳丫子的舒適程度又影響了走路姿勢。所以學習走路的時候一定買雙合腳的鞋子,不一定很貴,但一定最合適。

再次,將一些易碎的物品、危險的物品放到高的地方,放到寶寶接觸不到的地方。因為一旦寶寶會走了就會亂抓亂拿。通常吃飯的時候,寶寶經常就會好奇的用手抓桌子,如果有碗筷掉下來寶寶就會非常危險。

最後,寶寶會走路的也就意味著他會從這個地方挪到另外一個地方了,所以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就一定用床圍擋好了,說不定小傢伙就從床上跑到床下了,如果一旦從床上掉下來,後果不堪設想。

寶寶會走了,大人可以多多陪寶寶練習,讓寶寶每一步都走的更踏實、更穩健,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越走越溜!



羅羅羅羅羅


需要做的是:

1、在旁邊觀察,萬一孩子有危險及時保護。

孩子本身有自我保護意識,但是自我保護能力畢竟不足,所以孩子儘量不要離開大人的視線,這樣發生危險的時候能夠及時保護。

2、在孩子邊上放個椅子。

當她感覺站不穩、走不穩的時候,自己扶一下旁邊的桌子和椅子。

3、把家裡尖銳的物品收起來,桌子的尖角貼上防撞保護角

給孩子提供相對安全的環境,即使孩子摔倒了,也不會有什麼危險。

除非孩子是往後摔,害怕摔倒後腦勺,這個時候可以適當的保護一下

不要做的是:

不要給孩子學步車,也不要用學步帶牽著孩子,就讓孩子自己站起來走,讓孩子自己去體會和感受身體的平衡。

也不要把家裡都鋪上厚厚的墊子,就讓孩子去感受摔倒之後的疼痛。

儘量不要用這些固定的保護措施,孩子才能在摔倒中慢慢識別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