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苏27战斗机?

fighterjets


苏-27战斗机是红色帝国留下最有价值的遗产之一,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苏联为了应对以美国F-15为代表的三代机而研发产品。研制时间上比美国三代机相对晚一些但起点更高,这是一款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主要承担国土防空任务等。

由于这是苏联PFI(未来前线战斗机计划)项目,本来就是针对美国YF-15、YF-16进行开发,所以在性能上就是以超越F-15而存在。苏-27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33吨,可以挂载7吨弹药以及9.4吨燃油,航程更是高达3790千米(作战半径1500千米)所以基本不用挂副油箱。由于载荷高可以携带苏联武器库中几乎所以点对面武器,除了夺取制空权也可以实现超视距猎杀高价值目标,或者反舰对地攻击等。

两台AL-31F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123.85千牛,可以为苏-27提升1.12的推重比,最大飞行速度2.35马赫,实用升限18000米。强大的发动机除了带来巨大的航程之外,还赋予了苏-27高超的机动性,大家所熟悉的眼镜蛇机动就是来自该机。

冷战时期的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也侧面证实了苏-27的超机动机,轻轻一划该回家就回家了。

回到国际军机市场苏联解体之后,苏-27作为三代机中的经典一直是各国采购的关注点,出口多国而且还授权生产以及自我改进生产了庞大的家族,这也印证了这款战斗机绝对实力非凡。例如我国以苏-27为基础打造了歼-11、歼-15、歼-16系列战斗机,款款都是主力性能完全达到或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俄罗斯除了卖钱之外,在苏-27基础上也研制了苏-30、苏-34、苏-33、苏-35等机型,特别是苏-35更是号称最强三代半。得益于苏-27机体设计的超前,不论是内部空间还是气动布局都有很大的提升可能,非要说苏-27缺点的话只能怪俄罗斯航电水平这些年不算太强。


河东三叔


那年海峡危机时,南京战区组织了大规模的陆海空军联合军演,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中,及其罕见地用7分钟时间报道了那次震撼人心的军演。

国内观众都通过屏幕看到了我空军装备了机腹进气的战斗机,苏-27在此背景下,第一次以军演的方式正式公开亮相,瞬间亮瞎了军迷的眼。

苏-27,仅其外观而言,就让军迷眼前一亮,完全不同于我空军以前装备的歼-6、歼-7、歼-8等平头战机,尖尖的机头,双机腹进气,双机翼气动布局,显得非常威武和雄壮,军演时雷霆万钧之态势,即便让非军迷都感到战斗力远在国产歼系列战机之上。

机长21.9米,最大飞行速度2.35马赫,作战半径15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33吨,最大载弹量7吨的苏-27,其任何技术参数,都不是当时的歼-6、歼-7、歼-8等国产所能比似的。

国产歼系列战机历来存有吨位轻、飞不远、载弹量低的短板,在有了苏-27特别是引进整条生产线国产化战机被命名为歼-11以后,终于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空军能够长途奔袭了。

至少空军的战机都不再是短腿先生了,有了远程制空型战机,对空军来说引进苏-27和国产化歼-11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具备了和国外第3代机相抗衡的实力。

我空军大量装备的第2代歼系列战机,只能执行短距离前线支援作战,或遂行本土防空作战任务,不具备主动进攻能力,因为受制于航程的原因,战斗能力确实提不高,特别是缺乏对地打击能力,只能发射无制导的火箭弹,对地打击能力聊胜于无。

随苏-27配套引进的R-27、R-73空空导弹,也成了日后非常有名的霹雳系列空空导弹,对提高我空军的空战能力作用非常明显,得益于苏-27战机的引进。

苏-27的机动性能非常优异,普加乔夫驾驶苏-27在1989年6月的巴黎国际航展上,飞出了让现场观众目瞪口呆的“普加乔夫眼镜蛇”的动作,苏-27战机的机动能力震撼了全球空军界,顿时让苏-27名声大噪。

自此苏-27成为世界各地航展的“明星”战机,苏-27飞到那里,那里就会引起轰动,也成了苏联和日后俄罗斯非常畅消的第3代战机。

我军正是看中了苏-27重型、大航程、高载弹量,以及优异的机动性能,才放弃了俄罗斯极力向我空军推销的米格-29,转而引进了苏-27现成的机型和整条生产线。

苏-27的引进,也让我空军作战思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空军原先只是为陆军服务,从属于陆军作战体系,限制了航空兵的主动攻击能力,规模庞大的歼系列作战飞机实际上只是陆军炮兵的延伸。

随着苏-27的到来,我空军实现了战略转型,开始强调空军要主动进攻,由战略防御型空军向战略进攻型空军转移,以前庞大的歼系列战机由于飞不远,即便空军想主动进攻都做不到,只能掩护陆军进攻,空军成了事实上的陆军航空兵。


国平军史


提起苏-27,就不得不说冷战时期著名的“巴伦支海空中手术刀”事件。1987年9月13日,一架挪威空军的P-3B型反潜巡逻机,在苏联沿岸执行侦察任务时,一架苏联的新式战机用垂直尾翼在P-3B的右侧的一号发动机上,像手术刀一般划开了一个大口子,P-3B差点坠毁,这架新型战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苏-27。

1989年,苏-27首次亮相法国巴黎航展,它从苏联空军基地,不经空中加油直飞航展,体现其巨大的航程;在随后的飞行表演中,又做出了惊世骇俗的眼镜蛇机动动作,震惊了整个西方!同时给中国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是后来中国引进苏-27的重要原因。

下面一起看一下苏-27的具体性能参数:

苏-27采用全金属式机身,机体使用了大量的钛合金,机体强度大,第一个例子充分体显;翼身融合技术的运用,让苏-27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能飞眼镜蛇机动的飞机气动性能不是一般飞机可以比拟;飞行上限高,可达一万八千米,载弹量大,满载时最大起飞重量可达两万九千千克;动力充沛,使用两台先进的AL-31F发动机,总推力高达两万五千千克;飞行速度快,最大时速高达2.35马赫;航程大,作战半径高达一千五百公里。以上性能决定了苏-27是当时最先进的战机之一。

但唯一不足之处在于:由于苏联电子工业落后,苏-27的航电系统远远落后于西方同类战机。





老家在农村


苏27是很好的战斗机,与F15一个档次。

苏27的机动性好,航程远,携弹量大,能把这三点同时做到极为不易,而苏27做到了,足见总设计师西蒙诺夫的本事。

苏27一开始的目标并没有瞄准F15、F16之类的,只是苏联军方下达了一系列的战技术指标,当时已经搞出样机来,也满足了军方的这些要求。事情就“坏”在西蒙诺夫接手了总设计师,然后他又很不巧地从西方的航展消息中得到了F16的机动性数据。然后苏霍伊设计局就被他给掀了个底朝天。大家被他逼着推翻原先的设计,反对他的人被他统统拿下或打入冷宫,剩下的人要想过日子就得跟着他重新打鼓另开张,瞄准世界领先水平再走长征路。你可以说西蒙诺夫这老东西沽名钓誉,也可以说他视责任重于一切,我觉得他是个真正热爱自己事业的倔帮子加赌徒,为此可以不择手段。反正他最后成功了,也成就了苏27的传奇。

苏27是苏联在航空电子、发动机、材料的总体水平都稍逊于美国的情况下推出的一件赶超之作。由于卓有成效的利用了边条翼、前缘襟翼和翼身融合的升力体设计,苏27的水平机动性和垂直机动性与F15旗鼓相当,低速段和超音速段略优,跨音速段因结构强度差而有所不及,航程则大大超出。说起来也是歪打正着:航空电子水平较低的苏联研制的PD火控雷达又大又沉,装到机首搞得全机头重脚轻,不得已把机身拉长,翼展加大,加之翼身融合的升力体设计便一起造就了苏27硕大无朋的机内油空间,所以苏27很少像F15似的带什么机外副油箱,人家的副油箱都在机身里。这样的外挂空间就更好安排了。而新一代战斗机由于强调隐身性能,也采用了大内油设计,苏27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无意中引领了新潮流。

苏27的弱项在于航空电子水平以及跨音速过载限制,前者是苏联电子工业水平较低,后者是苏联飞机结构设计思想落后于美国所致。由于苏联解体,这两个缺陷一直到最近才弥补上,就是俄罗斯的苏35了。此时的美国已经把重点放在隐形战斗机上了。不过苏35凭着功能强大的相控阵雷达和矢量推力发动机,对阵F15的后期改进型还是问题不大的,对于21世纪初很多与美国关系不睦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也还是他们能够买到的最好的空战装备了。


asiavikin


苏一27战机 是前苏联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期间设计的最出色的单座双发全夭候重型超音速战斗机,被称为经典版的‘’四代机(也有称三代半)王‘’。有无与伦比的作战潜力,该机空中作战能力很强,能够遂行国土防空、空中打击、海上巡逻、远程轰炸等作战任务。然而,苏一27战机的"王"者之风,体现在哪里呢?

其一:博采众长铸经典,独领风骚腾九天。

苏一27战斗机是前苏联针对美国的F一l6,为抢占制高点,于上世纪的1969年开始研制,1977年首飞,1985年进入部队服役。该机在设计上采用了先进的一体化升力构思,翼身融合体技术,悬壁式中单翼,翼根有光滑弯曲前伸的边条翼,双垂尾,楔型进气道,气动性能良好,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机头大量采用的是铝合金、钛合金,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无机械备份,静不稳定设计技术。

其二:精心打造王子机,攻防兼备夭之娇。

苏一27作为上世纪的双发重型超音速战斗机,自定型服役以来,历经数十年蓝天洗练,镌刻了许多时代印记,迄今为止该机的一些性能,仍堪称世界一流。其主要性能或参数是:

1、具有优异的飞行性能和操纵性能(如普加乔夫眼镜蛇动作):

2、双发配置加速性好(最大起飞重量29000千克),起飞距离短,快速反应能力强:

3、具有高攻角机动和敏捷性好(最大平飞速度240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长(油箱容积9吨):

4、能进行超视距作战,载弹量大(6800千克),10多个外挂点,火力打击能力强:

5、升限高(18000米):

6、航程远(3790千米),飞行速度快(最大时速2.35马赫),作战半经大(1600千米)。

其三:岁月不居显沧桑,早有新星亮锋芒。

曾几何时,几度春秋,当年为王者之范的苏一27战机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磋砣,近年逐步显露不足:一是航电系统老化,远远落后于当今先进战机:二是雷达、导弹武器系统比较差:三是隐身性差。对此,各国均采取措施,不断创新。如我国的歼一11、歼一16、歼一20等战机都借鉴了苏一27战机的经验,许多方面均己超过苏一27战机的性能,形成了我们自己的优势。


用户55185232934


苏-27是前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初推出的一款第三代重型双发战斗机。其采用了翼身融合技术,悬臂式中单翼,同时配有边条翼,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腹部进气道,四余度电传操作系统, 静不稳定等技术。可以说这款战机在气动设计和平台整体方案,整合了美国空军F-15和F-16战斗机的优点,即可以完成F-15那样挂载大量的机载武器执行高速拦截任务,又可以像F-16战斗机那样在低空低速环境下拥有较好的近距空中格斗能力。

可以说苏-27的平台设计是相当成功的。但是这样一款战机也有一些不足,例如苏-27的雷达和火控系统。简单形容就是粗大笨重。同样性能的设备要比欧美的设备大很多,而性能可能还达不到欧美一些设备的水平。

这里要看苏-27战机的定位,与很多苏制武器一样,苏-27的航空电子方面的缺陷在前苏联境内大型的综合防空体系支撑下并不明显。而一旦这款战机得不到地面指挥控制系统的支持与欧美同代战机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第一批苏-27战斗机,随后也引进多批苏-27战机和苏-30MKK战机。我国主要看中的是苏-27战机的大航程和大载弹量。对其航空电子设备和火控系统好评并不多。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航空工业开始组装和生产自己的苏-27战斗机,也就是后来的歼-11系列。以我国后来的歼-11B战机为例如。除了外形与苏-27相似外,在战机的内部航电和火控系统大幅采用国内产品。另外导弹也大量采用国产PL-8B和PL-12空空空导弹。

特别是近年服役的歼-16战机在内部航电方面更为先进。基本达到世界三代半战机的水平。

所以说,虽然苏-27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是俄罗斯之前的技术并没有充分发挥出他的性能。俄罗斯军方也认识到这一不足,近年主推的苏-30SM和苏-35战机大量采用国外的成熟设备和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最新成果,其作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航空新视野


在读图时代,颜值便是一切,三代机和四代机,世上只有两款重型机,一款苏-27,一款F-15,F-15生得如何呀?不是翼身融合,没有前缘襟翼,加之原始的座舱,机械飞控,而苏-27美得犹同天仙,气动优异,一路魔改,F-15根本就与苏-27不在一个档次上。F-15出道早了点,当初设计太过保守,如果伤筋动骨,再去改的话,无疑重新设计一架全新的飞机,因是叹口气,还是算了,就这样将三代王,四代王,拱手相送给苏-27。因为优秀,自出世以来,制造了无数大新闻,如世间广为传颂的手术刀和眼镜蛇。再有2000年独闯龙潭,超低空掠过“小鹰”号航母,以其惊世骇俗,第一次打破了美军航母“滴水不漏”的神话,有吃瓜群众道,这要是实战,“小鹰”号焉有命在!埃塞俄比亚用之攻打厄立特里亚,厄方不支,苏-27自此成为空战王。这便是苏-27,公认的王者,没啥好说的。

▲鸡蛋挑骨头大法。没啥好说的,西方比不过,也自放它不过,凡涂抹之法,必以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总要说出一条来,然而说出了两条。一是大过载机动,不能超过6个G,因为当时高强度复合材料不太过关,即有解体之忧。不过超过6个G,甚至不比二代机,他们可是真能说啊,放着载体大,拓展空间宽,大升阻比,高推重比,低翼载,先天机动性好等优势不说,且要眼睛里插个棒槌。战机设计只要平台优秀,升级空间大,就是一款名符其实的好飞机,升级做苏-35,脱胎换骨,四代没有比它更优秀,即有明证。再挑毛病,嫌它航电水平不高,赶不上西方云云,这又是纯粹地胡说八道,所谓的欲加之罪,F-15终至发展型,连个模拟电传飞控都没有,又如何说呢?

▲完美的艺术品。是美的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统一,造形高大,流畅,因为它是红色帝国登峰造极时的产物,它的总师西蒙诺夫说,造它,如同打了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设计到达了顶峰。西方虽然嘴巴子硬,不停给它泼污水,但心里是极其忌惮的,美国从乌克兰想法搞了几架回去,总是不停地出现在红旗军演中,怎么对付它,一直大感纠结。为此研制了F-22,对隐形战而胜之。确实,不能隐形的苏-27,要对阵F-22,不用说,是蛮费劲的。不过是以其代差优势,完成的胜利。要说三代,它的所有飞机都不够格。自从第一代的F-86,就没能干过米格-15,第二代F-4,也比不上米格-21,想不到第三代,又是如此。苏俄天才的设计,不仅使美国有既生亮,何生瑜之感。

▲中国苏-27。自成一派,在歼-11B以后,有了歼-11BS,有歼-15,还有歼-16,歼-16属于自己的四代。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生产线,并实现技术完全自主之后,造得好,用得好,频频出动,无论对阵F-15,还是F-22,在体系支撑下,从未落于下风。它像飞舞的一只小精灵,够派够帅。就是这,当年引进时还有人做过那后悔模样,说什么引进的费用超过了我国航空工业几十年的总投入。现在不再这样说,歼-11系列飞机,成为我空军的头等主力和王牌,卫护国家天空三十年,还在国产化的过程中,有力拉动了航空工业成长。大国不做那固步自封模样,能引进借鉴学习,绝不闭门造车,各航空大国概莫如此。看来,当年这一选择,真是目光深远啊。


魂舞大漠


实战是检验武器性能的唯一标准,这里就来用实战表现来评价苏27战斗机!或许各位对所长的说法有这样的疑问:苏27有实战记录嘛?别说还真有,并且战绩非常不错,打出了3比0的战绩!

1999年,非洲东部的两个国家爆发了战争,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之间因为边界问题,引发战争。现代战争自然少不了空军的参与,当时埃塞俄比亚空军服役的最先进战斗机为俄罗斯制造的苏27战斗机,厄立特里亚服役最先进的战斗机也是俄罗斯制造的,不过米格29战斗机。两者同属三代机。

1999年1月16日,2架埃塞俄比亚空军苏27战斗机在边境上空遭遇了厄立特里亚的4架米格29战斗机,由于数量处于劣势,埃塞俄比亚苏27战斗机决定离开,避免空战,结果厄立特里亚空军4架米格29穷追不舍,发射多枚空空导弹,但是都没有命中苏27战斗机。

埃塞俄比亚苏27战斗机见此立刻还击,双方进入近距离格斗作战,最终苏27战斗机发射导弹击落了一架米格29战斗机,厄立特里亚空军随后撤离战场。

第二天,埃塞俄比亚空军苏27再次出击拦截厄立特里亚米格29,又获战绩,击落一架米格29战斗机。第三天,埃方一架米格21被厄立特里亚空军米格29击落,苏27前往支援,再次击落一架米格29战斗机。三场空战,苏27击落3架米格29战斗机,而自身没有一架被击落。战争结束后,厄立特里亚也赶紧从乌克兰进口了8架苏27战斗机,这是对苏27战斗机性能的认可。

因为装备俄制战斗机国家的对手,基本上都是西方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家,爆发的战争也是不对称的战争,所以俄罗斯制造的武器很难发挥作用。而上面两国爆发的空战,实力相差不大,所以最能反应一款武器的性能。

苏27战斗机是第三代战斗机的典型代表,也衍生了众多经典的机型,比如苏30、苏33和苏35战斗机,甚至俄罗斯第四代战斗机苏57也和苏27战斗机有关系!同时苏27出口多国,保卫了世界上多个国家的领空安全,包括我们。

要不是因为苏联或者俄罗斯的实战机会不多,否则苏27战斗机的还会有更多经典的战绩!


资讯所长


说起苏27这款经典战机,不得不说世界上其他两款战机。上世纪80年代,苏27与幻影2000,F16一样大名鼎鼎,著名的眼镜蛇动作就是有苏27完成的,由此可见他的发动机功率,安全性稳定性都是优秀的,作为一款主打空战型的战机,他的对地和对海攻击能力也是很强的,前苏联把他发展为可以装备上航空母舰的战机,相控阵雷达同时可以扑捉100多个目标,并可对其其中5个目标同时实施打击,这样一款战机的生产,不得不说对当时的F16形成有效的牵制。




大宋青天


套用本山大叔和崔永元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来解读苏霍伊三代翘楚SU27侧卫战斗机

昨天

苏27是冷战时期发展的第3代战斗机中最后投入服役的机型,作为苏联时期最先进的战斗机,苏27从1986年服役到现在已经有33年之久,他不但是俄罗斯空军最先进的战斗机,而且还成为中国印度越南等国家先进战斗机的主力苏27S到如今后续发展过程中新研制的机型多达10余种,苏27s是苏霍伊设计局为满足苏联防空需求而重点发展的高性能战斗机,其设计要求与之前的防空战斗机有明显的区别,不但具备远超过之前机型的防空作战能力,而且还在空中优势作战性能上具备与f15a抗衡的能力。苏27的气动布局设计在第3代战斗机中算得上是个集大成者,整体气动布局中应用了当时苏联最好的气动技术和航空技术成果,如翼身融合边条翼电传操纵系统和静不安定设计等,综合利用各种手段获得收益,使这种正常作战重量超过20吨的大飞机有着不属于轻型机的灵活性,还有巨大的内部载油量和作战半径,内部载油量接近10吨使其在正常起飞重量下的载油系数可达0.4,在不需外挂副油箱的情况下,可以获得1500千米的作战半径和接近4000千米的最大航程,这两个指标在当时的重型战斗机中已经超过了美国的f14和f15,苏27的航空电子与动力系统的技术水平与西方差距较大,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无论Al-31f发动机还是机载雷达在可用标准上都存在有尺寸规格大和重量大的问题,苏27s使用的n001雷达是直径1.05米的巨大天线才获得120千米的有效探测距离,而美国f15a的n-AP g-63雷达只用了直径0.84米的平板天线,对战斗机目标有效探测距离就比n001高20%。在冷战时期装备的苏27s与米格29形成高低搭配,苏联空军首次在战斗机装备技术方面与西方对手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苏27s已成为苏联空军和防空军的主力机型,俄罗斯在苏27基础上改进的出口型又成为了俄航空工业的救命稻草,当年中国不仅进口了苏27,而且沈飞还引进了苏27的生产线,这对中国的三代机的起步和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年咱们30几亿美元外汇的注入可谓是雪中送炭把岌岌可危的苏霍伊给挽救了回来可谓实现了双赢。

今天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解体后遗留的航空技术遗产大量的苏27改进型,基本上都被用来出口销售,由于经济困难,俄罗斯航空工业已经无法从国内得到足够的订单,迫使俄罗斯开发了以苏30mk为代表的改进型,苏30mk是俄罗斯在苏30防空战斗机方案基础上改进的多用途战斗机,虽然和苏联时期的苏30编号上有继承性,但是在功能和技术上与苏30几乎完全不同,苏30采用的是以国土防空为目的,单纯的截击机,而国外用户对于具备双重用途的战斗轰炸机的需求非常大,所以俄罗斯调整了苏30当初的设计初衷,将苏30m改装为类似于美国f15E的多用途战斗机,以满足国外用户的需求。苏30mk系列在出口过程中先后发展了三翼面的苏30mkI和常规气动布局的苏30m kk两大系列,其中首先出口印度的苏30mkI,强调了高机动,并应用了大量西方和俄罗斯的先进产品,而提供给中国空军的苏30m kk,则以加强对地攻击能力为核心,苏30m kk与苏27ub的外形基本相同,苏30mkI相比显得朴实无华,但该机省略了在对地攻击任务中意义不大的前翼和推力矢量,将技术力量集中到提高对地攻击能力上,整体改进思想,更加接近西方是双重任务战斗机。

俄罗斯在苏35的改进过程中使用了海豹相控阵雷达和三元矢量发动机,先进的雷达和武器系统有条件与西方三代半战斗机相对抗,但想依靠苏35对抗f22这样的4代机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个国家认为改进三代机可以具备4代机的战斗力标准,因此中国引进引进苏35最主要的两个原因,一是在中国4代机歼20A未量产之前或因数量不足导致在这一时期三代半战机的缺口,二是来借鉴苏35在三代半改进上对机体结构强度和系统整合上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用来提高沈飞在深度改进J16上的不足之处。

明天

俄罗斯的4代机T50从外形上看还是脱不开苏27的影子看着就像拍扁的苏27,让人诟病的进气道直通发动机叶片,还有整个裸露在外的Al41发动机对于隐身来说就是简单粗暴,T50在研制时间上比中国的歼20要早两年可进度却落后于成飞,J20在换装WS10的改进型涡扇10B后可以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实现超音速巡航,而且基本型以生产并且装备空军形成了作战能力。而毛子的T50该如何发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