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經濟賬(一)——官運亨通,入不敷出

各位門人大家好,今天我們開啟曾國藩經濟賬的篇章,讓我們看看清代官場上究竟有哪些花銷。面對貧困,曾國藩又表現出了哪些品質。

曾國藩28歲中進士,30歲進入翰林院,一直到42歲他都是一名京官,這一時期他的財務狀況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官運亨通,入不敷出”,在光鮮的外表之下卻一直面臨缺錢的窘境。

一、高昂的生活成本

有個典故叫“長安居,大不易”,其實在清代,一名京官的生活也是大不易,衣食住行都是巨大的負擔。

1、衣

清代官員的官服都需要自己花錢製作,種類又十分繁多,按照出席場合,可分為朝服和吉服;按季節,可分為冬夏兩種,按功用又分為日常服和出行服。哪天穿什麼衣服,不是由官員自己選擇,而是由朝廷統一下命令,三個月裡要換11種官服。在曾國藩還是翰林時一年的俸祿是130兩白銀,花在衣服上的錢將近33兩,置裝費就佔了工資的四分之一。

曾國藩的經濟賬(一)——官運亨通,入不敷出

2、食

你可能會覺得,吃飯這件事豐儉由人,想省錢的話,自己吃得素一點不就行了?自己吃,當然可以吃得節省,但是作為一名京官,三天兩頭的請客、聚會、隨份子,根本逃不掉。

就說當翰林的時候,主要的工作任務就是“讀書養望”,那這個“望”怎麼養呢?靠得就是交朋友。在當時的官場中,結交朋友被認為是在士林中樹立自己良好形象的途徑,各種聚會、詩社和宴請,就是結交朋友的最好機會。

除了結交新朋友,還要維持舊關係。京官本身就生活在同鄉、同門、同年、同學、同僚編織起來的關係網中,為了維持自己的人際關係網,需要不停地聯絡聚會。同年曾國藩花在聚會上的銀子就將近40兩。

3、住

清代京官不但沒有福利分房、員工宿舍,也不享有任何住房補貼。一個外地人來京做官只能租房。但是為了維持官員的體面,他租的房子面積不能小,地段不能差,租金自然也不低,那年曾國藩的租房花費是107兩。

4、行

當時漢族官員居住在北京的外城,和衙門往往有一段距離。北京的道路都是土路或石子路,交通不便,一旦颳風下雨更是難走,所以官員都是坐轎子或馬車出行。

坐轎子要養轎伕,自備馬車也要養馬和馬車伕,這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剛當上官的曾國藩自然無力承擔,他選擇租馬車出門,即便如此,一年下來也要51兩銀子。

曾國藩的經濟賬(一)——官運亨通,入不敷出

衣食住行的花費,再加上日常支出、補貼老家的父母還有買書,曾國藩在30歲這一年,工資收入是130兩,支出卻高達605兩,做官一年,竟然有475兩的虧空,差額多是依靠借債和少量親友饋贈來填補。

到41 歲時,曾國藩身兼禮部、工部、兵部、刑部四個侍郎,但還要借200兩銀子才能過年。42歲母喪,回鄉守孝時還欠著在京同僚、好友甚至店鋪的賬,這些賬直到十多年後當上了兩江總督才償還。

二、被逼出來的亂相

如此入不敷出並不是偶然現象,根據今天留下來的史料,大部分京官的正常收入都無法維持自己的生活。一方面是因為,官員們為了維持自己體面,衣食住行的花費都要高於普通人。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清代實行“薄俸制”,給官員發的工資確實太低。因此,很多京官開始謀求灰色收入,甚至是直接貪汙。

在對太平天國的戰爭結束之後,朝廷下旨讓曾國藩將湘軍花掉的軍費列好賬目,和戶部對賬銷賬,

戶部的官員直接明碼標價,必須要從軍費的總額中拿出1.3%作為好處費才能順利銷賬。湘軍所用的軍費將近3000萬兩,也就是說,戶部官員打算從曾國藩身上撈出40萬兩。曾國藩託人周旋,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戶部官員才同意把好處費降到8萬兩白銀。雖然後來朝廷說可以不經戶部直接領錢,那麼好處費也可以省了,但為了日後好辦事,他還是將8萬兩如數奉上。

曾國藩當然不願如此仿效貪汙,可要說完全安之如素那也太誇張了,31歲時,他的一則日記寫到:“座間,聞人得別敬,心為之動。昨夜夢人得利,甚覺豔羨,醒後痛自懲責。”

曾國藩的經濟賬(一)——官運亨通,入不敷出

“別敬”就是外省官員進京辦事,送給京官的紅包,這在當時算是半合法的收入。曾國藩和別人聊天時聽說有人拿了很大一筆“別敬”,晚上就夢到別人發財,自己羨慕不已。醒了以後,他好好作了一番自我批評,並且把這件事寫進日記裡警示自己,用道德壓制了慾望,在骯髒的官場中抵禦住了種種誘惑。

所謂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那麼下一講我們再來說說,執掌湘軍、提任兩江總督後曾國藩又是如何面對財富的。

更多好文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天師門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