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事變後李淵的退位,在唐建立過程中就埋下了伏筆

引言:

玄武門事變,是發生在唐朝早期的一次政權更迭事件。這一次政權更迭,並非傳統觀念中合理合法的在禮制框架下的政權交替,而是統治階層內部幾位皇子之間為了皇位發起的奪嫡之爭。而且,除了皇子是這場政變的鬥爭雙方之外,這場政變中還有另一方參與者,也就是當時的皇帝李淵。

在玄武門事變發生的時候,唐朝的皇位並沒有到達必須交替的地步。李淵這位皇帝的身體條件還比較硬朗,在皇位上多坐幾年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他的幾個兒子,實在等不及想要在儲位之爭中獲勝,所以才有了在唐朝宮廷中發生的那一場暴力流血事件。鬥爭的最終結果,是李淵長子李建成一方戰敗身亡,次子李世民一方奪得皇位。

對於李淵來說,他也是這場戰爭中失敗的一方,因為這場戰爭讓他被迫退位,成為了歷史上少數的太上皇之一。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皇帝,想要在自己活著的時候離開皇位交出皇權,李淵當時的退位就是李淵的失敗。分析李淵這時失敗的原因,其實早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就產生了。

玄武門事變後李淵的退位,在唐建立過程中就埋下了伏筆

隋朝朝堂上的李淵

建立唐朝,李淵從來都不是主動提倡者

如果不是生逢亂世,李淵人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將會一帆風順。出生於當時的貴族之家,李淵從出生時起就已經位列社會上流階層。他的人生即使不奮鬥,都可以躺在祖先的功勞簿上過著奢華的生活。加上當時的統治者隋文帝是他的姨父,這一層外戚關係更是讓年少時期的李淵如水中蛟龍。所以李淵在隋朝陷入亂境時從來都不想主動扛起反隋大旗。

儘管當時的皇帝已經由隋文帝變為了隋煬帝,儘管當時隋煬帝對待李淵的態度並不是十分信任,但是李淵從來沒有主動想過要取隋煬帝而代之。李淵所追求的就是日子的穩定和生活的奢靡。可是雖然李淵沒有反隋成就一番大業的心思,他身邊的其他人有。這其他人,不僅包括跟在他身後的那些屬下,也包括他那已經成年了的次子李世民。

玄武門事變後李淵的退位,在唐建立過程中就埋下了伏筆

秦王李世民

可以說,李世民在李淵起兵的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給自己的父親分析那一時期的天下局勢,他積極為起兵做著糧草以及兵馬上的準備,他甚至動員其他人一起說服李淵起兵。李淵最終之所以決定起兵,李世民功不可沒。所以,李淵在起兵之初就已經身處於被動。雖然李世民能夠自始至終聽從李淵的指揮,但李世民從來都不想只做一名臣子。

建立唐朝的過程中,他縱容次子李世民勢力不斷壯大

如果李淵後來能夠在起兵的過程中變得主動,把起兵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麼後來玄武門事變的結局也就有可能改變。但實際上李淵的態度在起兵之後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他仍然是起兵之前那個被迫向前進的李淵。他以最保守的方式去爭取每一場戰爭的勝利,只要能夠勝利,他就可以放過任何可能存在的威脅,比如說李世民力量的壯大。

玄武門事變後李淵的退位,在唐建立過程中就埋下了伏筆

李世民勢力集團

雖然當時戰爭的成果都被李淵摘得,但是在戰爭的過程中李世民卻逐漸建成了自己的勢力集團。李世民憑藉著自己卓越的軍功以及過硬的人品,吸引了很多英豪來投靠。看著非常得人心的李世民,李淵居然一點危機意識也沒有,甚至還會主動把一些人才派往李世民的秦王府。從這個角度看,是李淵的無限縱容讓李世民積攢到了玄武門事變中的力量來源。

在確立繼位儲君的過程中,他的情感偏向過於明顯

李淵的失敗,還有在儲君確立過程中個人情感偏向方面的原因。在王朝建成之後,每一任皇帝都必須面臨的問題就是為國家確立下一任的儲君,李淵自然也不例外。按照傳統的皇位傳承方式,皇位一般都會傳給嫡長子,當時應該成為太子的人是李建成。

玄武門事變後李淵的退位,在唐建立過程中就埋下了伏筆

李建成

但是唐朝當時的情況,哪裡是按照傳統方式就能解決儲君人選的。李世民所主導的秦王府,不可能心甘情願的同意這樣的皇位傳承順序。按照軍功,按照實力,李建成雖然身為長子但是要差李世民很多。當時李淵確立李世民為太子,也並不會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可李淵並不願意把皇位交給李世民,因為他在個人情感上更為偏向長子李建成一方。

事變發生之時,李淵採取了觀望的態度

但這也僅僅是李淵的感情偏向,他在交付了太子之位後並沒有把這種偏向延伸到壯大李建成勢力的地步,所以才有了玄武門之變時李建成一方的弱不禁風。如果李淵能夠在當時真正幫助李建成建立起太子一方的勢力集團,從而對李世民一方的勢力起到制衡與打壓的作用,那麼玄武門事變誰勝誰負就真的難說了。

玄武門事變後李淵的退位,在唐建立過程中就埋下了伏筆

李淵

在事變發生時,李淵採取了觀望的態度,一場發生在他所統治與管理的宮廷中的政變,他充耳不聞置之不理。面對自己的幾個兒子之間的這場爭鬥,他在當時已經放棄了以父親以皇帝的身份去幹預的想法。仔細想來,也許在李淵看來,到了這個時候,他也沒有什麼能力去左右這一場戰鬥的最終結局了。

結束語:

雖然歷史上李淵從來不曾真正直接參與過玄武門事變,但是玄武門事變的發生與結局都有著李淵的作用與影響。如果在大唐建立的過程中,他再主動一點,他再強勢一點,那麼玄武門事變的勝利方李世民就不會擁有後來那麼強悍的戰鬥力。又如果他在確立儲君的過程中能夠少一點感情偏向,乾乾脆脆把皇位交給李世民,那麼玄武門事變就不會發生。

在大唐建成之後為了繼承皇權幾位皇子之間所展開的白熱化爭鬥,結局早就在大唐建立過程中埋下了。李淵也曾經試圖干預過結局,但很顯然他失敗了。因為這個時候的干預,早就不能影響到什麼。李世民不會放手,李建成也不願放手。

歷史不能假如與重來,但卻可以借鑑與反思。凡事要果斷,要提早做出決定,是這次事件中李淵留給我們的告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