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當幸福來敲門》後的美國家庭教育觀

淺析《當幸福來敲門》後的美國家庭教育觀

注重家庭,珍惜親情

在我們的印象中,美國人崇尚自由,孩子在滿18歲之後多數都會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因此我們認為美國人的家庭觀念一定比較淡薄,但事實並非如此,從《當幸福來敲門》中主人公克里斯?加得納和兒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出現代美國人濃濃的家庭觀。

克里斯在28歲的時候才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父親,因為缺少父愛,他的童年一定是在恐懼、無助、不安中渡過的。因此,他下定決心:“當我自己有孩子的時候,我一定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而且永遠不會丟下他不管”。正是這種要給孩子最濃的父愛,要給孩子美好生活的信念,支撐他堅持不懈的為獲得幸福而奮鬥。  

淺析《當幸福來敲門》後的美國家庭教育觀

當妻子無法忍受生活的艱辛而決定離開時,克里斯仍然選擇和兒子生活在一起。無論生活多麼艱難,克里斯都沒有放棄兒子,沒有逃避做父親的責任。在被房東趕出家門,無處可去的時候,父子倆只能在公園,地鐵衛生間過夜,但是克里斯仍然堅持讓兒子去上幼兒園,作為父親,他要堅強,要保護兒子,這是責任,更是偉大父愛的體現。在克里斯心中,兒子就是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是自己的奮鬥動力,他所追求的幸福就是給兒子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在兒子心中,父親就是一切,只要有父親在,什麼都不用怕,小小年紀的孩子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睡著,正是因為父親用愛給他築起了一道愛的防護牆。

淺析《當幸福來敲門》後的美國家庭教育觀

引導鼓勵,培養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正是因為克里斯的執著、聰慧和堅定的信念,才使他獲得了最後的成功,這種自信是克里斯留給兒子的最大的財富。影片中父子在籃球場上的對話相信給所有觀眾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兒子為打不好籃球而感到氣餒時,克里斯這樣鼓勵他:“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thing, not even me. You got a dream, you gotta protect it. 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they wanna tell you you can't do it.If you want something, go get it. Period.(別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就這樣。)”這些話,也許小男孩不能完全明白,但總有一天這些他會感受到這些話的力量。

淺析《當幸福來敲門》後的美國家庭教育觀

美式教育更多地是注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不會直接告訴孩子做每件事情的方法和步驟,但他們會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找到問題的答案。孩子們可以與父母進行交流和溝通,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影片中父子關於幼兒園牆上的塗鴉“happyness”(幸福)一詞的拼寫錯誤,以及“fuck”一詞的含義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發現,克里斯在對兒子的洞察力和理解力進行引導,而不是簡單的告訴他對與錯。

淺析《當幸福來敲門》後的美國家庭教育觀

克里斯擁有明確的奮鬥目標,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信念以及面對困難和挫折表現出的超常的忍耐力,經歷了無數的磨難卻不言放棄,最終換來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在這個追求幸福的路上,克里斯身體力行,教會兒子要擁有自己的夢想,和堅定信念、克服困難的勇氣,這也是克里斯想要留給兒子的最大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