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得天下的“祕籍”


劉邦得天下的“秘籍”

劉邦出身低微,且頗有頑劣之名,而能成為四百多年漢家王朝的開國皇帝,人們對其緣由議論兩千年不絕,難有定論,最佳答案仍然是劉邦自己給出的:“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扶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禽也。”

最近與友人聊天,偶涉這一話題,我把自己的看法與友人分享,竟獲擊掌稱道,故此把主要觀點羅列於下,供方家品評。

第一,劉邦真想得天下。這話聽起來特別像一句廢話:劉邦想得天下,誰不想得天下?所以我特別在前面加一個“真”字。天下大亂的時候,確實可能有很多人想得天下,但絕大部分人只是想想而已,甚至想都不敢認真想,甚至具備了得天下的條件仍然不敢認真想。比如說宋朝的宋江。劉邦只是用了“三傑”,宋江都聚起“一百單八將”了,可惜他的最高目標只是“受招安”而已。

第二,劉邦給得起。有能力幫助別人得天下者,只能尋找真想得天下、真能坐天下者追隨,因為只有這樣的人能夠給他足夠大的舞臺空間供他施展,只有這樣的人能夠按照他的能力和貢獻給他足夠大的價值承認。對於劉邦來說,因為他想要的是天下,因此能幫他得天下的人要的東西只要小於天下,他都給得起也願意給;相形之下,項羽表面上想要天下,實際上想要的只是天下的東西而已,想要天下和想要天下的東西可不是一回事,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兩碼事,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項羽在給自己的功臣封賞時那種千般無奈、萬般不捨的可笑之態了。

第三,劉邦容得下。在對劉邦的種種惡評中,說他起事前不務正業、潑皮無賴者居多。豈不知,正是這段放浪形骸、遊戲人生的經歷使他有了洞悉人性的機會和資本。而唯有洞悉了人性,劉邦才可能在識人、用人、容人方面表現出罕見的大度和雅量,就連所謂“盜嫂昧金”的“反覆亂臣”陳平都能得到重用,最終成為一心一意幫助劉邦奪取天下、安邦定國的著名謀臣之一。

還有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劉邦看似表現自己懦弱無能的口頭禪“如之奈何”。“如之奈何”的白話就是“這可怎麼辦”的意思,一個想得天下的人,天天對著一幫能人問“這可怎麼辦”,“這可怎麼辦”,是多麼沒有面子的事啊!其實這正是劉邦的高明之處。對於一個卓越的政治領袖而言,真正需要他去把握的是大的方向、目標和動力,至於具體的方法和策略,多聽聽,多問問,天下智慧盡歸我用,只要保有清醒的判斷力和理性的選擇力就足夠了,又何須以自以為比天下人都聰明的方式包打天下,到頭來反落個徒增笑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