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普及|波普藝術是什麼?淺析對波普藝術的認識

波普藝術又稱普普藝術,是一個探討通俗文化與藝術之間關連的藝術運動。 波普藝術同時也是一些諷刺,市儈貪婪本性的沿伸。 簡單來說,波普藝術是當今較底層藝術市場的前身。


波普藝術產生於50年代末,在60年代形成一種國際性的文化潮流,首先出現在英國,後在美國廣泛流行,它是一種以被人輕視,被藝術鄙視的俗物為對象的藝術。這個流派標榜的正是抽象表現主義避之不及的“俗”,它的旗號是:藝術不應該是高雅的,藝術應該等同於生活。這個口號一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美國藝術家立刻敏感到這是一片新天地,於是人人爭湧過去,只是短短的時間內,美國藝術便百花紛呈,新風格迭出,叫西方現代藝術又一次波瀾壯闊起來。

知識普及|波普藝術是什麼?淺析對波普藝術的認識


波普藝術作為對抽象表現主義的叛逆登上了藝術舞臺,這也是美國就重要和獨特的藝術形式。代表人物勞森伯格受到作曲家凱奇的影響,試圖以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來抹平藝術與生活的區別,藝術家應該自由的反映客觀現實,不受傳統的約束。他甚至把城市的廢棄物作為了作品材料,把這些本來不具備審美特性的東西按照藝術構思拼湊起來,使之脫離原來的屬性在形式上開了“結合”藝術的先河。

知識普及|波普藝術是什麼?淺析對波普藝術的認識


漢密爾頓的作品更直接體現了波普藝術的本質,他們並非對現實的諷刺挖苦或反叛,而只是以一個普通者的姿態觀察我們生活的世界。使我們突然意識到某些東西的存在,而這些習以為常的東西確經常被我們忽略。安迪·沃霍與其他波普藝術家相比顯得更徹底,他完全取消了藝術創作中的手工操作觀念,直接用製版印刷的方法把照片形象移到畫布上。還應用了古典主義者和現代主義者視為大忌的“重複”,甚至於推向極端,可口可樂瓶無盡無休的排列,以及明星們的照片都成為了最好的創作主題和素材。這十分貼切的反映出了後工業時代的特徵,現代工業正是這樣每天重複著同一樣東西。以直觀的藝術形式代替了深奧的藝術。隨著後現代藝術的推進,它同我們生活的界限也顯得愈來愈近,可能我們無法意識到,但它作為我們生活和精神的組成部分已無法替代。 
波譜藝術是上世紀60、70年代以後在歐美出現的藝術流派,反映了西方工業生活繁華喧鬧的商業文化。代表人物有Andy Warhol(安迪·沃霍)、Keith Haring (基絲哈林)、Roy Lichtenstein(羅依-利西騰撕坦)、DAVID HOCKNEY(大衛-或可你)等等。。。。。。下面將分幾次介紹波譜藝術和畫家的作品。

知識普及|波普藝術是什麼?淺析對波普藝術的認識


一:波譜藝術之Andy Warhol(安迪·沃霍 )
「In the future, everybody will be famous for 15 minutes」—— Andy Warhol
一代前衛流行藝術大師Andy Warhol生前曾揚言,在潮流急轉的世代,再當時得令的人與事也最多隻有十五分鐘的知名度,潮流壽命還比不上用完即棄的紙尿片或安全套!然而, Warhol的破格藝術觀仍持續影響「後後後後後後現代」的藝術文化取向,雖然他曾自謙地稱:「I don\\'t think my art has any lasting value.」但藝術價值不同藝術價格,它往往超越拍賣行的叫賣,真正的價值在於能刺激和衍生出更多藝術生命。


知識普及|波普藝術是什麼?淺析對波普藝術的認識

知識普及|波普藝術是什麼?淺析對波普藝術的認識


雖然Warhol在紐約走紅,但他並不是美國人。他原籍捷克,出生於匹茲堡一處窮鄉僻壤的小鎮,亦非來自甚麼藝術世家,父親只是一個建築工人。少年時候的 Warhol已是個鋒芒畢露的藝術學生,在師長的鼓勵下,決定到紐約這個藝術溶爐一闖。最初只為書刊負責插圖設計工作,但很快便在紐約流行藝術界打響名堂,最出眾的風格是透過絲網印刷手法和不斷重複影像,將人物化成視覺商品,代表作包括《瑪麗蓮夢露》、《金寶罐頭湯》、《可樂樽》、《車禍》、《電椅》等,這些作品都在Warhol開辦的紐約影樓(The Factory)中,經一些業餘助手大量生產和複製,mass production總是Warhol的流行藝術觀中不能或缺的指標。至六一年,Warhol已被譽為是繼Dali及畢加索後另一位前衛藝術界名人,不論是一卷廁紙或一個廁板,只要蓋上他的印章,隨即便時髦起來!六三年起,Warhol的野心轉到電影界,執導了一系列實驗電影,例如《Kiss》、《Bitch》、《The Chelsea Girls》等,題材相當大膽,挑戰了不少性別樣版戰,和打破許多對男人銅體的迷信 ─ 63年的《Blow Job》,全片只是男主角的面部特寫,而鏡頭以外,另一個男人正為他口交;65年的《My Hustler》在同志性聖(性)地Fire Island拍攝,故事描述兩名同志,一個faghag以及一個萬人迷之間的慾望糾纏;68年的《Flesh》以男妓為材,是最早一部談到男性性工作者的電影;68年的《Lonesome Cowboys》揭開西部男郎間之情慾面紗;65年的《Vinyl》是明目張膽的性虐待cult film;《Empire》一片全長九句鍾,鏡頭動也不動的隻影著帝國大廈的尖頂,難怪是cullt film系列的經典之一,愈難哽的人愈多人信奉。


知識普及|波普藝術是什麼?淺析對波普藝術的認識


但Warhol的電影始終及不上他在平面設計上的貢獻和影響力。於是他又轉移視線到舞臺創作,製作了備受讚譽的《Plastic Exploding Inevitable》;他更進一步伸手樂壇,翻開了當代一頁重要的搖滾章節─The Velvet Underground.

知識普及|波普藝術是什麼?淺析對波普藝術的認識


不少樂評人斷言,Velvets是自六五年(後搖滾紀元)起,美國當代最重要的隊伍,一直有一個有趣的說法,雖然當時他們的唱片銷量奇差,但每個聽過他們唱片的必會組起樂隊,足見他們的影響力,而且往後發展出來的種種音樂流派,不論崩、後崩、新浪潮或前衛搖滾,或多或少也間接受到Velvets的影響, Warhol就是這隊傳奇隊伍的經理人。六五年,Warhol首先在格林威治村的Cafe Bizarre看過他們的演出,便察覺到他們獨一無二的原創性和可塑性,立刻簽約旗下,更透過自己在藝術界的知名度和關係,大肆替Velvets宣傳,又為他們討得一紙Verve Records的唱片合約。不過,Warhol主要的工作只在「推銷」,音樂始終不是他的強項,他卻很清楚Lou Reed的寫作長處在於刻劃入微的人物故事,於是便鼓勵他深入觀察和紀錄環繞在Warhol生活圈子的眾生相,藉Warhol的協助,他得到許多鮮為人知的第一手資料,不少是紐約名人藝術圈的光怪陸離秘聞,不論是毒品買賣,還是病態性癖好,均成為Lou Reed的作品題材,沒有Warhol的指引,Velvets的作品可能會少了這份扣人的血肉感。論到最經典的代表作,當然首推「The Velvet Underground Nico」專集,雖然身為監製Warhol最大的「貢獻」其實是從不插手他們的創作,更以經理人身份為樂隊擺脫唱片公司的諸多左右,好讓他們能無牽無掛地全情創作。


知識普及|波普藝術是什麼?淺析對波普藝術的認識


不過,「蕉碟」雖然是劃時代的搖滾經典,但基於宣傳和推廣策略的失誤,當年此碟的銷量一敗塗地,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同期推出的唱片竟包括披頭四的「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不幸碰個正著,Velvets的唱片再精彩也難怪無人問津。當然,重新檢視之際,「蕉碟」毫無疑問是一張更精彩和更有深遠影響力的驚世力作。「蕉碟」的敗北,Velvets與Warhol亦緣盡於此。
「No matter how good you are, if you\\'re not promoted right you won\\'t be remembered」,這是Warhol生前留下的另一警世佳句,在講究門面、派場的藝術圈,他早就明白到自我宣傳始終比實力重要,要名留青史嗎,不須埋頭苦幹,請先給我一張別緻的名片。


知識普及|波普藝術是什麼?淺析對波普藝術的認識


Andy Warhol生命中最大的轉折點是於68年在Factory給女演員Valerie Solanas槍傷,自此他深居簡出,將自己埋封於一個較受保護的上流小圈子,害怕與群眾為伍。70年代,他創辦了《Interview》雜誌,披露上流社會的眾生相,但手法當然有異於什麼〈名人時尚〉版。87年因手術X發症而離世。
Andy Warhol這位同志Pop Art大師,在20世紀的流行藝術文化,甚至搖滾樂圈所留下的「十五分鐘」,在在改變了我們的時代,他更有一個奇怪的美譽,不少人稱他為50年代第一位正式的"queer artist",一個贏盡世界的異端。


素材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