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急性腎損傷——急性腎小管壞死介導(三)

認識急性腎損傷——急性腎小管壞死介導(三)

(本文為腎泰網原創內容,轉發請聯繫腎泰網)

導致腎前性急性腎損傷的病因持續存在會導致腎性急性腎損傷,此時不僅僅是體內的代謝產物瀦留,同時存在腎臟病理改變,表現為急性腎小管壞死,輕的為腎小管上皮細胞頂端的刷狀緣(腎小管上皮細胞凸向腎小管管腔的指狀細長突起,醫學是稱之為微絨毛,是腎小管重吸收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質的結構基礎)脫落,嚴重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全部脫落,僅剩腎小管基底膜,也稱“裸膜”。


認識急性腎損傷——急性腎小管壞死介導(三)


由於腎小管上皮細胞壞死,腎小管不能重吸收原尿(從腎小球毛細血管濾出至腎小管中的尿,稱為原尿。最終排出體外的尿液稱為終末尿,是原尿經過腎小管,腎小管重吸收其中的水分、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質後形成)中的鈉,在這種情況下患者尿鈉排洩增加[尿鈉>20毫摩爾/升(mmol/L)],同時由於腎小管對原尿中水的重吸收減少,尿比重降低(一般<1.012),尿滲量下降(一般<250mOsm/kg.H2O)。由於腎小球沒有病變,因此尿蛋白陰性,尿沉渣鏡檢紅細胞計數正常。

急性腎小管壞死主要源於腎臟缺血和中毒。

腎臟缺血的原因同腎前性急性腎損傷,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導致的腎臟灌注不足,這些病因要及時糾正。

另一個導致急性腎小管壞死的病因為中毒。中毒包括二類,一類為藥物,包括①抗生素:抗細菌 (如氨基糖苷類,包括慶大毒素、鏈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抗真(黴)菌(兩性黴素B等)、抗病毒(阿昔洛韋、西多福韋、茚地那韋、膦甲酸等);②化療藥物(主要用於抗腫瘤和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順鉑、絲裂黴素、甲氨喋玲等);③造影劑;④非類固醇類消炎藥(主要用於解熱鎮痛如消炎痛、炎痛昔康等);⑤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他克莫司等);⑥中藥(主要為含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如關木通、青木香、細辛、厚朴、廣防已、硃砂蓮等)。


認識急性腎損傷——急性腎小管壞死介導(三)


另一類為毒物:包括①有機溶劑:乙二醇、甲苯、乙烯醇、四氯化碳、苯、酚等;②生物毒素:如蛇毒、蜂毒、蜘蛛毒、魚膽、毒蕈(蘑菇)等;③降草劑(如百草枯等);④內源性毒素:肌紅蛋白(見於橫紋肌溶解如地震、擠壓傷等)、血紅蛋白(各種原因導致的溶血性貧血)、免疫球蛋白輕鏈(如多發性骨髓瘤引起的管型腎病)、草酸鹽、尿酸鹽等。


認識急性腎損傷——急性腎小管壞死介導(三)


急性腎小管壞死的恢復期明顯延長,除去除病因(糾正休克、避免腎毒性物質)外,可以用冬蟲夏草製劑,如:百令膠囊、金水寶、健腎丸(東部戰區總醫院自制藥)等,促進腎小管上皮細胞再生修復,監測腎功能電解質的變化,必要時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以清除毒素和體內的代謝產物,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

關注腎泰網,您身邊的腎臟健康管理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