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變了味的“喪葬習俗”,花的錢越多,難道證明就越“孝順”?

關於農村的喪葬習俗是怎樣的,我們又該怎樣理解,今天我們一起來 聊一聊!

在城市中,市民們沒有土地,一般親人去世後,都是邀請去世親人的家人好友在合適的地方對去世的人表示悼念,送上菊花和對去世的人的家屬慰問,然後再送到殯儀館進行火化,將親人的骨灰裝進骨灰盒裡,再將骨灰安放在買好的墓地裡,在墓碑上刻上親人的名字,有的還會選擇刻上親人一生的事蹟。

農村變了味的“喪葬習俗”,花的錢越多,難道證明就越“孝順”?


這就算是為親人找到了安身之處。每一年的去世之人的生日以及去世之日還有重陽一類的節日都可以來這裡看望去世的親人。而在農村就不一樣了,農村的老人以及風俗都認為人去世之後應保留一個完整的遺體,而不是火化掉。所以一般在農村裡,親人去世後,他們也會為去世親人守靈,通知其他親屬為親人送行悼念。

農村變了味的“喪葬習俗”,花的錢越多,難道證明就越“孝順”?


而守在靈前的至親必須要痛哭流涕,訴說對親人的不捨,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不孝,而且守靈時只能睡在靈旁,不能睡在床上,不然也會被認為是不孝,即使是冬天,有些親人去世後,他們的至親也只是選擇在冰冷的地上多鋪一層稻草,多蓋一層棉被來禦寒,而不選擇去床上睡,不僅僅是別人的看法,至親們自己也不願意這麼做。

長達幾天的守靈以及長時間的痛哭流涕表達不捨後,都或多或少對人的身體產生一些妨礙。那些來參加葬禮的親人朋友,也會得到葬禮主家的午飯招待,用來感謝他們抽出時間來送自己去世的至親最後一程。幾天守靈過後,會由長子對去世的至親進行洗臉,然後封釘棺材,送到經風水先生看過的風水寶地對至親進行埋葬。

農村變了味的“喪葬習俗”,花的錢越多,難道證明就越“孝順”?


祈求去世的親人能保佑自己家裡的人平平安安的,算是對後世的一種慰藉。以前大多沒人管,後來土葬被認為是浪費土地的一種行為,大力提倡進行火葬,雖然進行了火葬,但大多數人依然會選擇對火化過的去世親人進行埋葬。一方面好有一個可以寄託哀思的地方,另一方面就是將去世的親人安放在這片他曾經生活,耕種過的土地,也會安心一些。

雖然初衷是好的,但是有些風俗卻變得越來越扭曲,令人不解,就比如“人去世了,守靈期間,他的至親要一直哭,不能睡在床上,否則就是不孝”這種說法真的令人很不解。還有的地方,送葬成了一種變相的娛樂,有些人的家人去世了,他們居然在家門口請來跳舞唱歌的人,還說那是為親人請的,希望親人高高興興的去,過路的人還以為那是一場喜事,瞭解了才知道是一場喪事。

農村變了味的“喪葬習俗”,花的錢越多,難道證明就越“孝順”?


為親人守靈送葬本來是一件好事,為了表達對親人最後的不捨和追思,但是這種變了味的習俗令人實在覺得很不舒服。不僅僅是在農村,城市也有這種現象發生。有些人把它變成了一場炫耀,為去世的親人花很多錢辦葬禮來顯示自己的孝順以及有錢;有些人把它變成了一場變相的收錢葬禮,收了大家給的禮金,卻連午飯都不給那些來送行的人準備;有些人把一場葬禮演繹成了一部宮鬥劇或是一場比拼。但我要說的是,葬禮不在於它的奢儉,重要的是為去世的親人送行的真心。不要太注重場面和麵子,而把能對親人做的最後一件事搞砸。

農村變了味的“喪葬習俗”,花的錢越多,難道證明就越“孝順”?


所以,讓葬禮簡單一些,純樸一些。別讓親人對去世的親人的一片真心都化為一場不純潔的送行,連最後的儀式都充滿了雜質,一時的不明智的決定,到老了到回想過來的那一刻就晚了。所以,讓葬禮迴歸簡單,讓親人的最後一段路走得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