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变了味的“丧葬习俗”,花的钱越多,难道证明就越“孝顺”?

关于农村的丧葬习俗是怎样的,我们又该怎样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 聊一聊!

在城市中,市民们没有土地,一般亲人去世后,都是邀请去世亲人的家人好友在合适的地方对去世的人表示悼念,送上菊花和对去世的人的家属慰问,然后再送到殡仪馆进行火化,将亲人的骨灰装进骨灰盒里,再将骨灰安放在买好的墓地里,在墓碑上刻上亲人的名字,有的还会选择刻上亲人一生的事迹。

农村变了味的“丧葬习俗”,花的钱越多,难道证明就越“孝顺”?


这就算是为亲人找到了安身之处。每一年的去世之人的生日以及去世之日还有重阳一类的节日都可以来这里看望去世的亲人。而在农村就不一样了,农村的老人以及风俗都认为人去世之后应保留一个完整的遗体,而不是火化掉。所以一般在农村里,亲人去世后,他们也会为去世亲人守灵,通知其他亲属为亲人送行悼念。

农村变了味的“丧葬习俗”,花的钱越多,难道证明就越“孝顺”?


而守在灵前的至亲必须要痛哭流涕,诉说对亲人的不舍,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孝,而且守灵时只能睡在灵旁,不能睡在床上,不然也会被认为是不孝,即使是冬天,有些亲人去世后,他们的至亲也只是选择在冰冷的地上多铺一层稻草,多盖一层棉被来御寒,而不选择去床上睡,不仅仅是别人的看法,至亲们自己也不愿意这么做。

长达几天的守灵以及长时间的痛哭流涕表达不舍后,都或多或少对人的身体产生一些妨碍。那些来参加葬礼的亲人朋友,也会得到葬礼主家的午饭招待,用来感谢他们抽出时间来送自己去世的至亲最后一程。几天守灵过后,会由长子对去世的至亲进行洗脸,然后封钉棺材,送到经风水先生看过的风水宝地对至亲进行埋葬。

农村变了味的“丧葬习俗”,花的钱越多,难道证明就越“孝顺”?


祈求去世的亲人能保佑自己家里的人平平安安的,算是对后世的一种慰藉。以前大多没人管,后来土葬被认为是浪费土地的一种行为,大力提倡进行火葬,虽然进行了火葬,但大多数人依然会选择对火化过的去世亲人进行埋葬。一方面好有一个可以寄托哀思的地方,另一方面就是将去世的亲人安放在这片他曾经生活,耕种过的土地,也会安心一些。

虽然初衷是好的,但是有些风俗却变得越来越扭曲,令人不解,就比如“人去世了,守灵期间,他的至亲要一直哭,不能睡在床上,否则就是不孝”这种说法真的令人很不解。还有的地方,送葬成了一种变相的娱乐,有些人的家人去世了,他们居然在家门口请来跳舞唱歌的人,还说那是为亲人请的,希望亲人高高兴兴的去,过路的人还以为那是一场喜事,了解了才知道是一场丧事。

农村变了味的“丧葬习俗”,花的钱越多,难道证明就越“孝顺”?


为亲人守灵送葬本来是一件好事,为了表达对亲人最后的不舍和追思,但是这种变了味的习俗令人实在觉得很不舒服。不仅仅是在农村,城市也有这种现象发生。有些人把它变成了一场炫耀,为去世的亲人花很多钱办葬礼来显示自己的孝顺以及有钱;有些人把它变成了一场变相的收钱葬礼,收了大家给的礼金,却连午饭都不给那些来送行的人准备;有些人把一场葬礼演绎成了一部宫斗剧或是一场比拼。但我要说的是,葬礼不在于它的奢俭,重要的是为去世的亲人送行的真心。不要太注重场面和面子,而把能对亲人做的最后一件事搞砸。

农村变了味的“丧葬习俗”,花的钱越多,难道证明就越“孝顺”?


所以,让葬礼简单一些,纯朴一些。别让亲人对去世的亲人的一片真心都化为一场不纯洁的送行,连最后的仪式都充满了杂质,一时的不明智的决定,到老了到回想过来的那一刻就晚了。所以,让葬礼回归简单,让亲人的最后一段路走得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