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灵地 “打八仙”习俗

了解一下,灵地 “打八仙”习俗

漳平市灵地乡游山头村 (称儒山) 上盂自然村流传的“打八仙”,是在“打八音”(铛锣、锣、鼓、大钹、小钹、钟等乐器)的基础上,加配京班鼓、梆子、唢呐等乐器,由7-8人组合打、吹、说、唱发出的乐曲。据传,在宋末元初,该村的先祖游千八从永安青水池带来 “打八音”设备迁徙此地。乐器大都属纯铜制造,声音清脆、悠远,配上鼓声,按“铛铛切铛切铛空”等音律来敲打,紧而不散,忙而不乱。

了解一下,灵地 “打八仙”习俗

图为灵地“打八仙”表演

清嘉庆以来,村民们不断吸收当地古乐、佛事、道事、汉剧、木偶、醮会等打、吹音乐及说唱演技,自发组建“打八仙”( 也称 “大八音”),至今形成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曲调。它可在迎佛、请神等路上走着吹打,也可进宫、祠、庙、民居等坐着吹、打、说、唱,每曲八仙表演约需10至20分钟。打京班鼓者是“打八仙”演出的总领,吹唢呐是最重要的角色,吹打过程中用闽南话灵地腔说唱,其他乐器以京班鼓的引导及吹唢呐者的需要进行敲打。

吹唢呐和唱白的过程是先由京班鼓、铛锣、小钹打三、五下入门后,始吹第1曲《佳自在(慢板)》结束后,唱白:八仙到华(宫、祠、庙)堂,文武大吉昌,读书登金榜,代代状元郎。若在半路拦佛等唱白:阵阵下仙来,鲜花满地开,一声锣鼓响,引动神仙来。吹第2曲《大和佛(慢板)》;吹第3曲《三支(半紧板)》;吹第4曲《红绣鞋》;吹第5曲尾声完后,再连吹第6曲《踏加冠(点江)》;吹第7曲《水毛儿》时,唱白:头带乌纱定吉见,身穿玉袍绣花巾,绣出翻宫云端子,玉送麒麟下起天;(铛铛切铛铛)接着唱白:吾乃张仙,奉你玉帝特旨,送出文武二颗星,下起投胎言法未完,金母来也,来也;唢呐继吹一小阵后唱白:吾等参,请六;唢呐吹完此曲后唱白:吾奉玉帝下起来,玉送麒麟坐投胎,我今奉你玉特(帝)旨,吉彩莲花朵朵开(铛铛切铛铛);接着唱白:吾乃送子金母,奉你玉帝特旨,送出文武二颗星,下起投胎张仙在,咪呢级别文武两颗星,有意吉贝,起家入座,领法师将文武二颗星,领法师送进华(宫、祠、庙)堂,领法师(另大锣二下示意此曲结束)。吹第8曲《小扬州(慢板)》(另大锣一下示意此曲结束);吹第9曲《三鼓吹(紧板)》,唱白:到了华(宫、祠、庙)堂,送子已毕,各归天堂。吹第10曲再进入尾声;最后吹第11曲《吉三昌》。

灵地“打八仙”主要运用于走庙会、迎竹马、游佛会、祈祷、喜事、祭祀等农村民俗中,融汇打、吹、说、唱等多种演艺于一体,丰富了民间文化生活,成为群众喜乐见闻的娱乐形式,表达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游祖地 游宗城 文/图)

了解一下,灵地 “打八仙”习俗了解一下,灵地 “打八仙”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