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一个00后眼中的华州“送灯笼”习俗

华州“送灯笼”习俗

作者 李欣丹

在陕西华州地区,送灯笼是春节期间很重要的一项民俗,所送的灯笼因寓意不同,灯笼的样式及大小则产生变化。

一个00后眼中的华州“送灯笼”习俗

1988年下庙街给外孙玩灯 送谷卷 张韬摄

女儿出嫁后的头一年春节,娘家要赶在正月十五前送一对大红灯笼,寓意生活红火美满。等到女儿生了小宝宝,娘家“新上任”的舅舅则要外甥连送三年“火炭灯笼”, 就是用竹篦做出灯笼轮廓,外面贴上红纸,中间几根铁丝拧成蜡烛的底座,在正月初十之后点上蜡烛,拿一把“大刀”提着,要多威风有多威风,但是这种灯笼极易被中间的蜡烛点燃,有时刚打了一会儿,灯笼就被烧着了。随后的几年中,舅舅送给外甥的灯笼改为莲花灯、鱼灯……等娱乐性强、易于小孩单独操作的样式。送灯笼的习俗不仅限于女方娘家,早年间的华州很多地方,男方的舅家也要在春节过年时给小孩送灯笼。

与送灯笼相配套的还有送花馍,华州人的饮食以面食为主,所以衍生出了许多造型优美,带有美好祝福的花馍。华州人讲究正月里不蒸馍,在腊月最后几天,每家每户都会蒸好春节期间所需要的花馍。送灯笼所配的花馍个头较小,以鸡、鱼和老虎等小动物的造型为主,栩栩如生,深受儿童喜爱,早年间,华州人送灯笼时,将这些小花馍绑挂在打灯笼的“枪”上,一路上晃来晃去,十分可爱。

一个00后眼中的华州“送灯笼”习俗

2019年瓜坡街道给外甥送灯笼 刘焕民摄

按理说小孩十一岁那一年,就不再送灯笼了,等到十二岁时办完灯宴席。但华州人讲虚岁,所以一般都是在小孩十周岁时停止送灯笼,虚岁十二岁时举办完灯宴。

举办完灯的日期也有讲究,一般是在正月初五之后,取双数,也就是初六和初八最为合适。近些年来这一习惯也慢慢淡化,在初七、初九甚至初十也有人举办。

这一年,舅舅家送的灯笼不能再是之前那些看起来充满童趣的灯笼,而要送一对大红宫灯,在完灯的当天挂在外甥家的大门上,所以一定要漂亮大气。花馍也与之前不同了,舅舅家要送一对“老虎”,造型更加精美复杂,体积也更大。除此之外,行大礼更是少不了的,一般舅舅家行的礼数要在三千左右,有的富裕人家甚至更多。

那一天,所有的亲戚朋友、街坊四邻都会来参加完灯宴席。宴席的可口程度也是评判这场仪式好坏的重要标准。完灯宴席期间,小孩逐个向长辈敬酒,酒当然不能白敬了,长辈要在礼盘中放入敬酒钱。完灯意味着孩子告别了童年,要开始帮家长做事情,并要逐渐学会独立了。这场仪式也是父母与亲朋好友对晚辈的殷切期盼,希望他们能够从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以后有所作为。

完灯在华州地区,尤其是在广大农村,是和婚丧嫁娶同等重要的大事,宴席的规模也相差不远。过年时农村的年轻人都陆续回来了,村中有这样的喜事大家能聚到一起,好不热闹。

近些年来,完灯的习俗没有被时代冲刷掉,反而一直保持着,证明它具有特殊的魅力,是人们对晚辈殷切希望的象征。但是,社会的进步也给完灯带来了许多新发展。比如,在之前完灯一般在农村举行,找个场地支起帐篷就开始准备,但近些年来农村人在酒店举办完灯的越来越多,而且大多酒店都在春节期间设有“完灯席”,既省心又卫生。所送的灯笼也有很大变化,从最开始的那种火炭灯笼,到现在各种形式各异的灯笼,可折叠的、塑料的、带灯的……应有尽有。而且大多都做成了当年生肖的形象,有的装上马达,灯笼也能歌善舞。再一个就是随送灯笼所配的玩具也发生变化,如手电筒、台灯、书籍等到,有的干脆直接用玩具代替灯笼。

一个00后眼中的华州“送灯笼”习俗

2019年瓜坡街道给外孙完灯 刘焕民摄

华州地区的完灯仪式,是人们对春节期间遗存不多的民俗传承,使天真单纯的孩子感受到了殷切的祝福与成长的快乐。完灯也经历着社会带给它的巨变,希望它能在不断更迭的时代洪流中保存下来,继续带给人们美好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