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衚衕命名理據

天津衚衕命名理據

摘要:天津大街小巷以“衚衕”為通名的,約佔街巷地名總數的60%以上。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對這些衚衕的命名理據進行歸類闡析,以展示天津城市歷史文化的特色,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

關鍵詞:天津;衚衕;命名理據;社會語言學;城市文化

天津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也是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天津市共有各類地名約4萬個,其中城市街巷名約佔40%。地名是城市封存的記憶,也是城市歷史的導讀。天津大街小巷以“衚衕”作通名的,約佔街巷地名總數的60%以上。凡用“衚衕”作通名的里巷,一般都比較狹窄,人口稠密,兩側多為平房。這成千上萬條不起眼的小衚衕,裡邊有很大的學問。天津的衚衕絕不僅僅是城市交通的脈絡和平民百姓生活的場所,而是津沽歷史文化演化的重要舞臺,記載著近代歷史風貌,蘊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漫步在“斜陽草樹,尋常巷陌”的衚衕裡,猶如瀏覽一座座洋溢著民俗風情的博物館,烙下了人們社會生活的各種印記,那些層出不窮的趣聞掌故,令人領略不盡。

“衚衕”在漢語裡是雙音節的單純詞,是小街小巷的意思,只用於北方的城市。

這個詞始見於元代,源於蒙古語“荷特”,就是“水井”的意思。在元雜劇唱詞裡就曾提到“衚衕”這個詞兒,例如關漢卿《關大王獨赴單刀會》中就有“直殺一個血衚衕”;李好古《沙門島張生煮海》說得更具體:“你去兀那羊角市頭磚塔衚衕總鋪門前來尋我。”可見“衚衕”這個通名是元代在北京形成的。天津“衚衕”的出現,大概是明朝年間的事。

衚衕的形成和發展,在它的名稱上也留下了滄桑痕跡和歷史情懷。每條衚衕一形成,人們自然要給它起名。當年衚衕的命名是比較隨意的,既不用專家反覆論證,也不必申報審批註冊。新聚落一旦形成,三五家住戶湊到一起,“我輩數人定則定矣”。這個地名一旦被多數人認可,叫開了,就成為人們交往、通信的標誌。衚衕的名稱從明清開始一直靠人們口頭相傳,至於用文字寫成標牌掛在巷口,那是民國後的事兒。

本文試對天津老胡同命名的理據進行如下歸類。

一、以人物姓名命名

以始建時期居民的職業或姓氏身份為名的衚衕,如紅橋區文昌宮大街的嚴翰林衚衕,1824年修建,因衚衕裡有清末教育家、翰林學士嚴範孫住宅而得名。東門內大街的大費家衚衕建於明代,相傳巷內有刺死李自成部將李虎的明宮人費貞娥的故居,故名。還有不少以普通人名為衚衕名的,如:周永順衚衕、張志堯衚衕、孫陰陽衚衕、趙錫九衚衕、張克明衚衕、肖巨川衚衕、蕭鶴舫衚衕、王堅實衚衕、王木作衚衕、王子喬衚衕、王老保衚衕、王春田衚衕,等等。

另外,老天津衛帶“家”字的街巷地名特別多,如衚衕、街巷等通名之前,總喜歡掛上“張家”或“李家”的專名。例如:范家衚衕、項家衚衕、朱家衚衕等。

還有標明職業帶家族姓氏的地名,第一種是把職業(或經營品類)置前而姓氏居後,如粉湯劉衚衕、銀房劉衚衕、茶葉王衚衕、銀罐王衚衕、雞鴨李衚衕、口袋班衚衕、血料王衚衕、撈紙張衚衕、帽劉衚衕、槓張衚衕等。第二種是姓氏居前而職業(或經營品類)置後,如郭家水鋪衚衕、單家面鋪衚衕、孫家粉房衚衕、魏家布店衚衕、李家碾房衚衕、趙家糖房衚衕、李麩房衚衕等。河北大街有茶房劉衚衕,王莊子大街有倒黴劉衚衕,前者職業地位低微,後者為戲謔性的綽號。可見這種命名格式雅俗雜陳,褒貶皆可,很為隨意。

二、以官署社團命名

以舊時各級官署為名的衚衕多集中在老城裡,如:經司衚衕(經司系明代管理內河漕運事務的天津府經歷司公署的簡稱)、貢院衚衕(清代科舉縣試、鄉試的考場)、縣閣北衚衕(縣閣系天津縣衙門的別稱)、鎮署大牆衚衕(鎮署系天津鎮總兵公署的簡稱)、河營後衚衕(河營系天津河營守備公署的簡稱),以及工部關衚衕、鹽關廳衚衕、中營後衚衕、官報局衚衕、探訪局衚衕、常關局衚衕等。

以社團機構為名的衚衕,如:南門外大街北端西側的三津衚衕(三津系三津磨房同業公會的省稱)、西關街的東育黎堂衚衕(育黎堂即養老院、收容院之類的慈善機構)、紅橋區如意庵大街的庚濟衚衕(庚濟會系民辦救火組織)、西關街的掩骨會衚衕(掩骨會系收斂掩埋無主屍的社會組織)、東南角的清修院衚衕(清修院系慈善組織)、南頭窯街棲流所衚衕(棲流所繫收容乞丐的機構)、河北大街的抬埋會衚衕(抬埋會係為貧苦孤寡老人料理喪事的義務組織)、河北大街的撓鉤會所衚衕(撓鉤系長柄的滅火工具)等。

三、以工廠作坊命名

天津近代工業發展的歷史在衚衕地名中也有反映。河北區元緯路西段有鐵工廠衚衕,因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在此處設立的北洋鐵工廠而得名。河北區金家窯街與糧店街之間有機器磨房東胡同,因當年此處有泰山永機器磨房而得名。另如紅橋區中亞旁衚衕,因與中亞硝皮廠相鄰而得名。

以工廠、作坊為名的衚衕很為多見,如:鐵工廠衚衕、鐵匠衚衕、鐵鋪衚衕、磚廠衚衕、弓箭衚衕、麵包房衚衕、福興順(染坊)衚衕、大酒缸衚衕、席鋪衚衕、棚鋪衚衕、紙作坊衚衕、鞋作坊衚衕、扎彩匠衚衕、木工房衚衕、陳家板廠衚衕、羅底鋪衚衕等。

四、以商行店鋪命名

天津在明清以來就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商業都市,在地名中典型反映出這個特點。同一大類商店集中在一條街巷,就形成了商業專營街,而小門小戶的小買賣就以“店”、“鋪”稱之。這些不同時期、不同規模的商家在天津衚衕的名字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如:

以貨棧命名的——寶昌棧衚衕、同立棧衚衕、寶興棧衚衕、新豐棧衚衕、盛興棧衚衕、西城棧衚衕、玉泰棧衚衕、三義棧後衚衕等。

以商場、公司字號命名的——亨得利衚衕、稻香村衚衕、鴻發順衚衕、華信成衚衕、聚恆德衚衕、聚順德衚衕、慶升成衚衕、瑞林祥衚衕、世昌和衚衕、天順和衚衕、興隆居衚衕等。

以專營店命名的——油店衚衕、酒店旁衚衕、魚店衚衕、斗店衚衕、布店衚衕、香店衚衕、鹽店衚衕等。

當年星羅棋佈於城區尋常巷陌的夫妻店、小作坊,往往成為新地名命名的理據基礎。如果把老胡同名鋪排一下,我們可以窺見老天津衛當年商業網絡分佈的歷史狀況。

以糧食業店鋪命名的——糧店衚衕、米鋪衚衕、麩房衚衕、曬米廠衚衕、碾房衚衕、三津磨房北衚衕、麵粉房衚衕、機器磨房衚衕、面鋪衚衕、粉房衚衕等。

以油鹽、釀酒、醬園業店鋪命名的——老葷油鋪衚衕、油鋪衚衕、油店衚衕、油坊衚衕、麻醬廠子衚衕、小鹽店衚衕、鹽坨衚衕、糖房衚衕、燒鍋衚衕、大酒缸衚衕、酒店前衚衕、醬場衚衕等。

以副食業、飲食業店鋪命名的——菜市衚衕、肉鋪衚衕、肉架子衚衕、羊肉鋪衚衕、鴨子房衚衕、魚店衚衕、寶宴樓衚衕、包子鋪衚衕、果子鋪衚衕、豆腐房衚衕等。

以當鋪命名的——聚和當衚衕、廣盛當衚衕、日升當衚衕、鼎昌當衚衕、天豐當後衚衕、東祥當東胡同、三義當前衚衕等。

以日用雜貨及其他店鋪命名的——陳家雜貨鋪衚衕、魏家布店衚衕、竹竿衚衕、弓箭衚衕、香店衚衕、煙鋪衚衕、槓房衚衕、胭脂衚衕、曹家藥鋪衚衕等。

以燃料建材店鋪命名的——煤廠衚衕、木材衚衕、柴廠衚衕、磚廠衚衕、麻刀鋪衚衕等。

瀏覽這些各行各業店鋪、作坊作為標誌物命名的衚衕名,透過時間隧道,當年繁華的商業網絡格局,宛然可見,甚至可以恍惚聽到從市井店鋪裡傳出的叫賣聲。

五、以城市百業命名

以水電、冰窖業店鋪命名的——自來水衚衕、電燈房衚衕、電話局衚衕、抽水房衚衕、挑水衚衕、擔水衚衕、水車衚衕、水鋪衚衕、謝家水鋪衚衕、郭家水鋪衚衕、東官廠衚衕(官廠系明清官衙儲存柴禾之處)、冰窖衚衕、老冰窖衚衕等。

以交通運輸業命名的——車房衚衕、車房大院、車廠衚衕、福記車廠衚衕、大車衚衕、小車衚衕、轎房衚衕、腳行衚衕、鐵道衚衕、小鐵道衚衕等。

以教育衛生業命名的——學校衚衕、學堂衚衕、學務處衚衕、醫院衚衕、衛生院衚衕等。

以文化娛樂業命名的——大舞臺衚衕(大舞臺戲院)、群英後衚衕(群英茶社)、同慶後衚衕(同慶茶園)、戲院西衚衕(華北戲院)、戲園子衚衕(興勝戲院)、影院後衚衕、元升茶園衚衕、德升茶園衚衕、同豐茶局衚衕、野茶館衚衕、球場衚衕等。

六、以祠堂、廟宇命名

天津市以祠堂命名的衚衕名為數不少,例如:僧王祠衚衕——僧王祠系清統兵大臣僧格林沁祠堂;馬公祠衚衕——馬公祠系清直隸提督馬玉昆祠堂;張家祠堂衚衕——張家祠堂系清人張錦文(即海張五)的家祠;鮑公祠衚衕——鮑公祠是報功祠的民間諧音訛傳,是明嘉靖年間為紀念天津道毛愷所建的祠堂。這些祠堂建築都早已拆除,但因以派生的衚衕名卻依然存在,反映出這些歷史祠堂的印跡。

天津地區在歷史上存有多種宗教,如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等。五六十年以前,天津城內有寺廟近百座,大悲院、天后宮、呂祖堂、清真大寺等都是著名的宗教廟宇。老城裡長僅1華里的二道街,當年就有5座寺廟,即韋馱廟、藥王廟、行宮廟、彌勒庵和關帝廟。各種宗教寺廟本身就是令人注目的獨特建築,往往成為某一個地區的典型標誌物,對附近衚衕里巷命名,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例如:

以“廟”命名的——藥王廟衚衕、大王廟後衚衕、關帝廟衚衕、老爺廟東胡同、花神廟衚衕、火神廟衚衕、九天廟衚衕、娘娘廟西衚衕、青龍廟衚衕、三官廟衚衕、刷紙廟衚衕、雙廟東胡同、土地廟衚衕、韋馱廟衚衕、玉皇廟衚衕等。

以“庵”命名的——草廠庵衚衕、水月庵衚衕、普渡庵衚衕、白衣庵衚衕、地藏庵後衚衕、清靜庵衚衕、玉皇庵衚衕、如來庵衚衕、大悲庵衚衕、黃姑庵前衚衕、彌勒庵衚衕、達摩庵衚衕、西方庵衚衕、三聖庵衚衕、三元庵衚衕等。

以“寺”命名的——湧泉寺衚衕、大佛寺衚衕、海潮寺衚衕、海會寺東胡同、大寺前衚衕、千福寺前衚衕、禮拜寺衚衕等。

以“堂”“閣”“宮”“觀”“殿”命名的——呂祖堂衚衕、鈴鐺閣衚衕、文昌宮衚衕、萬壽宮衚衕、元通觀衚衕、財神殿東胡同等。

以“教堂”命名的

——教堂衚衕、教堂前衚衕、教堂張家衚衕等。

以“清真寺”命名的——古教衚衕、清真寺後衚衕等。

七、以地形地貌命名

當初,城市聚落形成後的命名是很隨意的,狹小的就叫耳朵眼衚衕;彎曲的就叫九道彎衚衕;巷內有棵大樹,就叫大樹衚衕;對著水溝,就叫流水溝衚衕;有一間白色的平房,就叫白房子衚衕;地處河邊,鄰近擺渡,就叫擺渡口衚衕;出門對著橋,就叫橋口衚衕;毗鄰窩棚,就叫窩棚衚衕,等等。後來,隨著聚落的不斷增多,考慮到地理位置以便於好找,這樣就在衚衕名稱里加上了“東、西、南、北、中、內、外、前、後、橫、豎”等方位詞,如東箭道衚衕、西玉皇廟衚衕、南流水溝衚衕、北吉祥衚衕、東門內公議衚衕、大寺前衚衕、電燈房後衚衕、倉門口橫衚衕、陸家豎衚衕等。

因地勢起伏不平,聚落處在高處的稱叫“臺”,處在低窪處的就叫“窪”。例如:後臺衚衕、姜臺衚衕、鹼臺子衚衕,東窯窪衚衕、後窪衚衕等。因道路不平,地名又出現了“上坡衚衕”和“下坡衚衕”,後為省事直稱“上坡”“下坡”,例如:王莊子上坡、沈莊子上坡、郭莊子上坡,堤頭下坡、菜園下坡、操場下坡等。明清兩代城區的露天排汙下水道稱作“溝”,以“溝”為名的衚衕,較為多見,例如:頭道溝衚衕、二道溝衚衕、流水溝衚衕、北大水溝衚衕、下市溝衚衕、溝頭裡衚衕、雙廟後溝沿衚衕等。

天津最大的“衚衕”,就是紅橋區東南部的大衚衕。今天的大衚衕地區已成為南貨北銷、輻射三北、聞名海內的小商品集散地。外地朋友慕名而來後,往往搞不明白,這麼寬闊的地面怎麼是個衚衕呢?其實,“大衚衕”於清道光年間成街,原是南運河與子牙河兩座浮橋之間的一條通道。因在南運河北岸,短似衚衕,初名河北大衚衕。1918年南運河裁彎使大衚衕位置改在南運河南岸,改為今名。現在的大衚衕長467米,車行道寬22.5米,西側人行道寬9米,東側寬2米;已成為連接河北、紅橋、南開三區的樞紐康衢了。

紅橋區北門外大街的耳朵眼衚衕寬僅2米。河北區於場大街附近有六尺衚衕,這是標示衚衕的寬度;而離它不遠還有一條百米衚衕,這是說衚衕的長度了。南開區東起張自忠路西至天齊廟大街有襪子衚衕,因衚衕彎曲形似襪子而得名;城裡二道街原有褲襠衚衕,可見地勢的狹窄。這個地名過於粗俗,直至清光緒元年(1875年)因住在這條衚衕的張家子弟鄉試考第一名(稱解元),而改名為解元裡。此類著眼於衚衕形狀而取名的,還有十字衚衕、丁字衚衕、長項衚衕、葫蘆罐衚衕、彎尺衚衕、口袋衚衕、簍子衚衕、椅子圈衚衕、江叉衚衕、線拐衚衕、磨盤衚衕、環形衚衕、大口衚衕、小口衚衕等。

八、以參照物、標誌物命名

以渡口、閘口、河沿、城牆、城門等為參照物的衚衕名,數量可觀,例如:以橋樑命名的——板橋衚衕、小土橋衚衕、石橋衚衕、旱橋南胡同、閘橋衚衕、橋口衚衕、橋東胡同等。

以渡口、閘口命名的——渡口衚衕、舊渡口衚衕、老渡口衚衕、擺渡口衚衕、辛莊渡口衚衕、宣家渡口衚衕等。以河沿、坑沿命名的——河沿衚衕、河沿北里、清河沿衚衕、石家河沿後衚衕、坑沿衚衕、東坑沿衚衕等。以城牆、城門命名的——北城根衚衕、營門口衚衕、小宣門口衚衕等。

用所在地特殊標誌物為衚衕命名的,也很多見,包括用房子、牌坊、牌樓、窩棚、水井等各種各類的小型建築物命名。例如:以房子命名的——瓦房衚衕、新瓦房衚衕、紅房子衚衕、白房子衚衕等。以牌坊、牌樓、窩棚等命名的——牌坊衚衕、牌樓衚衕、影壁後衚衕、照壁衚衕、窩棚衚衕等。以其他物品命名的——洋井衚衕、電線杆子衚衕、水車衚衕、石獅子衚衕、大獅子衚衕、小獅子衚衕、馬樁衚衕、拴馬樁衚衕、金魚池衚衕、鄧家魚池衚衕、藤蘿架衚衕、窩瓜園衚衕等。以“樹”命名的——東門裡的大樹衚衕、金華園大街的北大樹衚衕、河北糧店后街的賈家大樹衚衕。另如:大樹李衚衕、四棵樹衚衕、楊樹衚衕、槐樹衚衕、椿樹衚衕等。這些衚衕名突出了聚落環境中與眾不同的標誌物,特徵醒目,便於記憶,易於尋找。

英國語言學家帕爾默在《語言學概論》中說:“地名的考察實在是令人神往的語言學研究工作之一,因為地名本身就是詞彙的組成部分,並且地名往往能提供重要的證據來補充並證實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論點。”地名本身就是地域文化的典型體現,是民俗心態的形象反映,它是地名學研究的對象,也是詞彙學和社會語言學所要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許多衚衕街巷名稱,其歷史沿革的關係意義實際上早已脫落,如針市街早已不賣針,當鋪衚衕也找不到當鋪,驢市口也見不著驢了,但其舊名稱卻一直這麼叫著,您想隨便給它改個名,那是行不通的。因為衚衕名本身就是地域文化和歷史民俗的形象反映,林林總總的衚衕名,為今天的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歷史文化考察,提供了大量的、鮮活的證據。

西關大街和故物場大街交會處有烈女祠衚衕,地鐵西北角站西部有貞女大街和貞女衚衕。以“貞節烈女”命名的衚衕,自然蘊含著令人悲哀的故事,為後世提供了封建倫理桎梏下社會道德習尚的活化石。穿過時間隧道,這些地名的悲劇性含義,能使今天的年輕人咀嚼苦澀的歷史,洞察數百年前的意識形態。西門內大街一條弓箭衚衕,始建於清朝初年,因巷口有前店後場的弓箭兜囊作坊而得名。滿清皇族標榜於鞍馬得天下,入關後旗人仍把騎射作為子弟習武的必修課。清初,天津西門裡設有製售弓箭兜囊的專賣店,就是為了適應這種消費需求的。但這種生意隨著弓箭落伍而衰微。首先,天下承平,“廄馬肥死弓斷絃”是必然趨勢。其次,八旗子弟多向紈絝發展,弓箭自然被冷落。另外,隨著洋人槍炮等新式武器的普遍使用,弓箭終遭淘汰。弓箭已猶此,兜囊何以堪!弓箭兜囊作坊的關張也是時代之必然。

天津衛的衚衕集中在城廂地區,以及紅橋、河北等當年下層百姓聚集的地區。進入20世紀,新建成街巷的命名逐漸擯棄“衚衕”而改用“裡”為通名了。如和平區的達文裡、求志裡、耀華里、松壽裡、崇仁裡、天隆裡、福順裡、樹德里,等等。從命名語義上分析,衚衕最初的命名比較隨意、粗俗、口語色彩濃,注重顯示地域外在的形象特點;而“里巷”的命名則比較莊重、文雅、書面語色彩濃,注重突出內在的社會理想道德的追求。

隨著天津城市建設的迅猛發展,幾乎每一天都有老地名的消失和新地名的誕生。新老地名的區別在於:老地名比較通俗,有的甚至土得掉渣;新地名追求典雅新異,卻顯示出“西化”的傾向。地名日新月異的新陳代謝,也令人產生一絲憂慮,現在不少居住小區、樓盤的命名都在不自覺地“西化”。進入新世紀,隨著新樓群的不斷矗立,許多耳熟能詳的老胡同將陸續在地圖上消失。近年來,天津市從事民俗文化和社會語言研究的有識之士,正抓緊時間從照片留念和文字闡釋兩個方面,對老胡同進行搶救式的實地考察和分析,因為這是一項很有意義而又相當急迫的工作。

來源:《天津師範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年第2期

終校:黃舒馨

審訂:華麗

天津胡同命名理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