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思考&地产观察:高房价的危害和“后遗症”

熊猫贝贝专栏内容:地产话题第一百一十一期(NO.111)


专栏内容:深度思考-关于高房价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后遗症”

深地产人,凭良心写作,讲人话,结善缘,有态度。


客观行文,理性看事。还请各位读者朋友多多支持。

(本文参加了头条投稿评选,还请各位粉丝和读者朋友多多支持。)


疫情期思考&地产观察:高房价的危害和“后遗症”

导读:

(全文约6400字,阅读所需时间为8分钟)

多少人是因为高企的房价,而梦断安家的?

高房价,又伤了多少奋发拼搏,立志成家年轻人的心?

最近几年的房价持续高涨,把原本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已经属于大宗置业投入的房价,抬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高度。

或许有人会用“存在即是合理”这样的论调来维护“高房价”的现象。

那这个合理性何在?

难道说“高房价”存在的现象之下,是多少“隐患”、“阵痛”和“后遗症”的存在,是合理的?

抱着“纸面财富”,身价千万的“中产阶级”,收入断档,不堪压力,一言不合就跳了楼。

年轻人奋斗努力好几年,攒下钱的还不够买个厕所的面积,低欲望社会氛围四起……

……

提到房价很多人都认为只有一个字能形容,那就是“高”,这也让不少人吐槽现在的楼市,对楼市失望起来,工资与房价不匹配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收入和房价的关系已经直接揭示了中国买房一族的压力:

房价收入比分为4个等级:


可负担的房价:3倍以下的房价收入比


中度不可负担:3.1-4.0倍的房价收入比


严重不可负担:4.1-5.0倍的房价收入比


极度不可负担:超过5.1倍的房价收入比

简单解释一下,也就是一套房子的总价,除以个人年收入的比值,反应出来的数值,就是在当下收入水平和当下房价下,需要不吃不喝不消费,多少年能买上这个房子。

从全国范围房价收入比来看:100个城市,没有一个低于“严重不可负担”。


疫情期思考&地产观察:高房价的危害和“后遗症”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房价不仅本地有名,甚至是“享誉全球”!


疫情期思考&地产观察:高房价的危害和“后遗症”

主要高房价区间基本集中在中国和香港(图片来源:网络)


疫情期思考&地产观察:高房价的危害和“后遗症”

香港,北广上深榜上有名,名列前茅(数据来源,网络)


疫情期思考&地产观察:高房价的危害和“后遗症”

↑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香港的还比不过深圳北京,因为中国的房产还有公摊的说法,按照20%的公摊,净房价还要增加20%才能对比合理(甚至还有超过20%的),这样一来,房价再增加五分之一,恭喜中国各个大城市“榜上有名”……


事实说明,中国的房价不管在世界范围来看,还是本国范围来看,绝对配得上“高”的评价。

高房价已经是既定现实情况,能不能发生改变和转化,这个没人能的准,也没人能预测。

我们唯一能认知和面对的,是高房价对我们的生活,对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哪些“后遗症”和负面效果。

本文就和各位朋友聊一聊,中国高房价的危害和带来的“后遗症”。

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思考有结论。

从一个地产人,一个逐梦大城市安家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的角度。

说说我对高房价“后遗症”的一些深度思考结论,和个人看法。

希望本文能给所有关注“房价”的朋友,一些启发和思考。

不管你是持有房产,还是准备置入房产,在中国,买房置业,永远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成家立业绕不开的话题。


疫情期思考&地产观察:高房价的危害和“后遗症”


温馨提示:

-

本文不含任何广告和引导,请放心阅读,如有帮助,欢迎收藏。

-本文除标明引用部分,均为本人原创,谢绝断章取义无脑摘抄和伪原创搬运,转载复制请注明原文出处,本文首发头条号。

PS:写不出来要搬运我也拦不住,至少带个我的ID我就不计较。

分享让生活更加美好,希望本人的文章能带给大家帮助!假如本文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本人会及时加以改正。一个小小的点赞动作就是最大的动力。


细数高房价看的见的危害:


1、干什么都没有房地产赚钱,制造、实业,生产,实体等行业被架空,更别说农林渔牧了:


资本永远只会聚集利润最高的行业上面,这是资本的天然属性和本质。

但是相比地产行业,有什么行业的利润率,能并肩而谈?

先看看其他行业的利润率行情(稳定存在并且长期经营的前提):

工业利润:
工业利润率≈2.05% (全国500强里的工业)

以2%为下限分界点,10%为上限分界点,一般都在这个2-10的区间里面比较正常合理。


服务业利润:
实体零售≈4.2% (如好市多)
在线零售≈5.1% (如亚马逊)
微软利润≈28%


服务业利润>工业利润>农业利润,也就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然后对比地产行业利润率:


疫情期思考&地产观察:高房价的危害和“后遗症”

还不用说这个利润率经过粉饰包装后的数据,都远远大于其他行业正常利润率。

这么赚钱的行业,资金不偏好吗?

最直接的现象就是,实体经济和二产相关行业的资金萎缩:实体经济受到挤压,资金在房地产领域堆积如山。资本气味是最敏感,哪里赚钱它就会流向哪里。以前的房地产行业是非常有利可图的,于是资金就开始流入房地产,过多的资金被吸入房地产,其他行业自然会受到影响。

进一步带来的危害,就是工业、实业和制造业的架空。中国的经济逐渐成为坐在钢筋混凝土所构筑的“纸面财富”。

地产行业的产生的社会价值,在完成交易的那一瞬间,就完成了经济转化和资产固化。

而实业,制造行业产生的社会价值,是源源不断的,生产的过程,就是经济和资产的持续转化。

明眼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但是高房价带来的高利润,谁还会坚守实业?

实业经济的架空,是高房价下造成的第一个危害。

和实体经济的持续产生社会价值来支撑社会运转和发展相比较,“高房价”除了一次次的转让接盘后的利润,产生了什么真实的社会贡献和生产资料的增加吗?

疫情期思考&地产观察:高房价的危害和“后遗症”


2、高房价直接导致了生活成本的急速增加:


相信大家都听过樊纲的一个关于买房“六个钱包”的理论:

大概是这样的:


疫情期思考&地产观察:高房价的危害和“后遗症”

典型现代版的:“何不食肉糜”?

何其荒唐!房价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居然还要鼓励掏光一个家庭几代人的钱包去买房?

中国人难道是为了房子活着的?

房价高最终的透支是公众焦虑,刚需买房不光要掏空三代人的六个钱包,还得背负几十年的房贷成为房奴。如果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增加他们的收入,只能减少他们的支出。当社会中的人们大规模减少支出时,他们作为经济提供者和消费者的收入偏好也会变相减少。

-没买房的,面对房价只能望洋兴叹的无奈。

但是买房的需求只要存在,就得努力不是?大部分人除了节衣缩食攒首付,还能有别的办法?

-买了房的,特别是在超出自身担负能力的价格买的,基本都是勒腰带,余生那么长,却要在漫长时光里以房奴二字为自己命名,从此有了羁绊,无处可逃,从此不敢生病、不敢辞职、不敢说走就走,再无自由。

和“高房价”这事儿一旦发生关联,哪里来的幸福可言?

生活成本的急速增加,生活幸福感的低下,是高房价下造成的第二个危害。

除非根本不考虑买房的人,否则高房价下的购房成本,就要从你的生活成本中扣出来。

对于买房人来说,有什么比高房价产生的置业成本更高的生活成本?

而这个成本,绝对是不堪重负的。这里说的还只是首付成本……


疫情期思考&地产观察:高房价的危害和“后遗症”


3、高房价对消费的抑制和打击:


中国经济发展有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和出口。

其中和每一个老百姓每一个人相关联的,就是消费。

而“高房价”对普通百姓和居民的消费挤压效应,或者说不是效应,应该称为现实情况比较合适。

主要表现在不同的群体身上,大概有以下四种现实情况:

一是对已购买商品房的城镇居民,高房价使得他们在购房时大多选择贷款的方式来购买商品房,每月都会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少则千元,多则上万,相对于城镇居民普遍不高的收入来看,这无疑会挤占已购房居民的消费。


二是对准备购买商品房的城镇居民,因为房价的居高不下,而对未来购房支出产生不确定性。为了应对高房价,他们必然要通过更多储蓄的方式来积累资金,购房的准备以及储蓄的增加显然会挤占居民的消费。


三是对租房的城镇居民,虽然不用购买住房,但高房价必然会带来房租的增长,居民每月不得不将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支付越来越高的房租,这显然也挤占了居民消费空间。高房价对于租房居民也起到了一个间接传导的作用。


四是高房价改变了人们的预期,增加了预防性储蓄需求,使多数人不敢消费、谨慎消费。在城市住宅资源方面,房价的过度上涨导致众多中低收入阶层逐渐被边缘化,只能望房兴叹。不少地区的房价大大偏离民众的实际购买力。

面对高房价,有个词很贴切,叫做:“消费降级”。

为什么会出现消费降级?是因为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总额和增量是相对稳定的,但是随着房价的快速增长,为了买房,不得不压缩其他消费或者降低消费档次,将更多的收入和资本,转移到为“房价”准备上去。

疫情期思考&地产观察:高房价的危害和“后遗症”

危害了社会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产生挤压和消费抑制效果,是高房价下造成的第三个危害。

消费降低和缩减的效果是什么?首当其冲的就是市场消费品的需求减少,对制造业和服务业产生持续和深远的需求抑制,再结合行业利润率的倾斜,让原本和地产行业相比较已经算是“薄利”的其他行业发展受阻,如履薄冰:大家可以关注身边的工厂,品牌商家和传统制造在高房价这几年的颓势。

丧失了消费市场源源不断的支持,制造行业和服务业就会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和养分。

目前还只能算苟喘残延的非地产行业和关联行业,不是国家补助,就是民生相关。


4、高房价背后的高负担和高风险,透支和局限了个人和家庭几十年的收入。


高房价透支了不少家庭未来的消费能力早已勿庸置疑,很多家庭为了在城里买上一套房子,不仅耗尽了所有的储蓄存款,而且还把未来几十年的收入给透支殆尽。

现在,很多买了房的家庭感到压力山大,不敢生大病,不敢生小孩,不敢买衣服,消费能力大打折扣。

透支了个人和家庭未来几十年收入,“持续吸血式”盈利,还把风险全部转嫁到个人和家庭这样社会个体的头上,是高房价下造成的第四个危害。

这就意味着,高房价对个人和家庭的剥削,来自于经济和风险全方位的剥削,要持续几十年。

有没有想过,稳定还完几十年贷款,无病无灾,工作收入稳定,这样的概率有多大?

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还有2019曾经人人羡慕的银行业大裁员这样的背景下。

这里有一个数据可以给大家参考一下:

一组关于企业寿命的数据提示:

1、美国《财富》杂志分析,大多数企业的寿命都很短:


——美国大概有60%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而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一般不超过7年,大企业不足40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在40年到42年。


——美国在1976年成立的制造类公司,能存活2年的占77.4%,能存活6年的占45.4%,创建运营超过10年的占35.4%。


——1977年~1990年间的美国上市的公司能够存活5年以上的占68.76%。


——日本所有企业平均寿命是12.5年。


2、中国集团企业平均寿命是7年至8年,中小企业是2.9年。


------由于90%以上是中小企业,由此可得出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3年。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是7.3年,浙江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2年。


疫情期思考&地产观察:高房价的危害和“后遗症”


而一般人和家庭的房贷年限是多少?10年?20年?还是30年?

高房价的背后,是资本“敲骨榨髓”式的剥削,这个结论没人会反对吧?


再说高房价带来的“后遗症”:


1、高房价的必然产物:“低欲望社会情绪”和“奋斗无望论”的产生和蔓延。


在中国传承了千年的家国文化中,成家立业是对一个全新家庭的最基础的标准。

而这个“成家”的前提条件,就是房子。

同样,还有一个词,叫“安居乐业”。

要想发家致富,经济发展,肯定是以稳定的居住和生活空间作为基础的。

颠沛流离和卧不安寝的环境,根本不可能实现“乐业”。

以深圳为例,一个年轻人进入社会工作大概是24岁,按照深圳的收入房价比,这个年轻人要不吃不喝的工作35.9年(详见上文各城市房价收入比),才能买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房子(合格的房子)。如果我们简单做一个测算,再加上这个年轻的人伴侣,那这个时间可以缩短为18年。

但别忘了“不吃不喝不消费”这个前提。如果加上这个生存必要支出,我们简单算需要5年。

那就意味着,这两个年轻人大概要在自己24+18+5=47岁的时候,才能在深圳拥有自己的房子!

这还是考虑静态的情况,也就是房价不涨的当下情况。

当然我相信在深圳打拼的人中一定有人中龙凤,际遇非凡的。

但一定是极少数的。

大部分的年轻人,还是要面对可能干一辈子都买不起的房价。

这本账,谁都会算。

如果奋斗和拼搏,都遥不可及,终身无望圆梦买房筑家,又哪里来的动力呢?

而低生育率,低结婚率,高离婚率,环境污染……这样的趋势,“高房价”功不可没!

高房价下的中国大城市,离“低欲望社会”,并不遥远。

看不见希望,只有镜花水月,奋斗还有什么意义?

而失去了奋斗和欲望的这些想要买房的年轻人,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疫情期思考&地产观察:高房价的危害和“后遗症”


2、高房价对社会阶层的固化,对社会矛盾的激发。


高房价下,购房人的苦不堪言,反而银行和开发商都赚得盆满钵满。

有高房价,高评估价值的房产作为安全标的物,各大银行可谓是日进斗金,纷纷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而中国的头部开发商的各位老板们则是登上中国百富榜前100名之内。

高房价把中国家庭有限收入都吸收到少数既得利益群体手中。

这是很可怕的一种阶层分化的现象:房子成为了评价个人和家庭资产的重要的因素。

但是“纸面财富”只能带来心理安慰,高房价下,资本用“纸面财富”完成了概念偷换。

把房产变成了一个“围城”:

背负重债持有房产的“中产阶级”在城内打响“财富保卫战”,面对压力,如履薄冰。

而城外没房的的人呢?一面喊着房价高,盼着房价低,又一面一门心思,积攒实力往城里挤。

咳!都是为了钱!

高房价时代,买房就能改变命运,买房就能提升阶层,这房价能不高么?

长此以往,社会的矛盾不就出来了?


疫情期思考&地产观察:高房价的危害和“后遗症”


3、高房价导致了整个社会抗风险,面对金融波动的抵抗的整体低下。


高房价带来必然是高负债和高杠杆。

让我们看看风险是如何在地产这场游戏中转移的:

开发商卖了房子拿了银行的贷款,赚到钱,心满意足离场了。

银行拿贷款人的房子作抵押,放款给买房人,拿着利息,细水长流,万一还不上,房子可跑不掉。

那风险很显然不都到了买房人头上了么?

而每一个买房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也就是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最小的组成部分。

反而所有的风险都集中在了他们的身上。

那放大到整个社会,整个群体,甚至整个国家来看,是不是根基风险性很大?

在我们的邻国日本,1990年的时候,就出现过“全民断贷”的现象。

而这个时期,被称为:“平成萧条”。

开启了日本大萧条时期,30年。

而2020年的疫情影响,或许只是给“高房价”带来的风险性后遗症,提前按下了加速键而已。


疫情期思考&地产观察:高房价的危害和“后遗症”


4、被高房价逼走了人才和劳动力,这样的城市没有未来可言。


最近几年,高房价挤压小微企业和青年就业,和房地产的“一家独大”形成了明显的挤出效应。

在大城市中特别明显和常见,其中以深圳华为迁移到东莞,富士康深圳厂区拆解分散全国各地,还有三星关闭深圳工厂这些为例,品牌大企业都不能承受的“高房价”,开始对一个城市的核心价值产业,开始进行挤出。

不管是精英聚集的白领行业,还是劳动力聚集的生产企业,当工作地的房价已经属于“少数人独有”的时候,这个地方基本上就会有一种共同认知:除非有收入和机遇上的绝对优势,否则不会成为工作地的第一选择。

只为了来挣钱,而根本不会考虑买房的城市。或许就是深圳的未来。

或许深圳那句城市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应该换换:“来了深圳就为了赚钱!”

这不是笑话,也不是讽刺,这是现实情况。

当深圳失去了各地才俊前仆后继的支持和涌入,再加上核心产业的纷纷外迁,或许,就是下一个香港。

一个只有贸易,金融的城市。

高房价时代下,当“逃离北上广”刚开始喊的时候,大家觉得是个笑话。

但是被大城市逼着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的离开,或许会成为趋势。

而这个趋势,只需要保持“高房价”,就一定会出现。


疫情期思考&地产观察:高房价的危害和“后遗症”


危害在当前,后遗症在未来,存在即合理。

只是这个合理,需要惨痛的代价,去维护存在。

高房价,注定成为中国经济的痛!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如果还有什么意见和看法,欢迎在下面留下您的想法和看法。


个人拙作,原创辛苦,还请各位看官支持(小小点赞动力大,转发关注真有爱)~


欢迎留言文明交流,有问必答,拒绝地域黑,拒绝无脑键盘侠。

本人不做标题党,不哗众取宠求流量,写作分享,自我修炼,与君分享。

网络不是无法之地,倡议客观冷静,就事论事,尊重事实,文明表达。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转发本文和关注本人。

地产领域12年从业经验,愿为所有对房地产相关知识有需要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所得所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