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終於向“Facebook、Google、amazon”動手了


英國終於向“Facebook、Google、amazon”動手了

在此前法國要對科技企業徵收數字稅之後,如今英國也宣佈對Facebook、谷歌、亞馬遜徵收2%的數字稅。英國也是率先啟動數字稅徵收的國家之一。

英國政府週三稱,將從4月1日開始對搜索和廣告等數字服務收入徵稅2%,這項稅收將適用於全球銷售額超過5億英鎊(約合6.48億美元)、且其中至少2500萬英鎊(約合3420萬美元)來自英國用戶的公司。

其實關於數字稅的問題,早在2018年就被提出,隨後立法草案於2019年7月出臺,旨在確保大型科技公司(其中很多是美國公司)為其英國銷售額支付更多稅款,但美國政府則認為該稅不公平地針對美國公司。畢竟,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等企業的數字服務收入很高。

在英國之前,法國的一項倡議引發了該國與美國的貿易爭端,美國甚至威脅要對葡萄酒等法國商品徵收新關稅作為回應。隨後,兩國在今年1月達成“休戰”協議,使得局勢並未進一步升級。

英國終於向“Facebook、Google、amazon”動手了


此前,美國一直希望,通過經合組織來進行談判,獲得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協議”。不過,在法國沒有實施數字稅之前,英國是“憋不住”了,率先開啟了數字稅。

在英國宣佈之後,美國財政部長警告稱,如果英國實施數字稅,那麼美國方面將進行報復。“如果有人想要對我們的數字公司任意徵稅,那麼我們將考慮對汽車公司任意徵稅。”不過,顯然英國政府並沒有接受這個威脅,數字稅發佈也表明了一個態度。

更令人關注的是,由於英國已經脫離了歐盟,現在的“獨立”行動,更加靈活和自由。英國此舉被認為是英國政府希望能夠達成新的貿易協議,無論是對美國還是其他市場。

英國終於向“Facebook、Google、amazon”動手了


英國此前也受到了美國的“警告”。但英國人不為所動。據悉,英國稅務海關總署指出,預計今年將帶來6500萬英鎊(8400萬美元)的收入,每年約為8700萬英鎊(1.13億美元)。到2025年結束的財政年度末,這項稅收可能會帶來高達5.15億英鎊的額外年收入。

英國加收的數字稅,主要是針對亞馬遜、Facebook和谷歌,這些美國科技公司經常被英國媒體批評,因為它們在英國獲得了鉅額收入卻繳納很少的稅。

這次雖然沒有蘋果公司,不過未來不排除蘋果公司也會受到數字稅的加收。因為蘋果公司現在有意要轉換自己的主營業務,由原來的硬件公司變成一家服務公司。在iPhone之外,蘋果的Apple Store每年的收益也在增加,蘋果公司的服務收入也被該公司看作未來重要的主營收入來源。因此,未來也面臨著數字稅的問題。

雖然美國政府聲明要採取報復行為,不過如果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對高科技企業加收數字稅的話,那麼美國報復就可能成為“世界公敵”,反而是得不償失的。

英國終於向“Facebook、Google、amazon”動手了


美國政府對於數字稅問題,希望通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簡稱“經合組織”)成員國正在談判的全球新規來解決問題。不過美國人一直對有利於自己的國際組織協議才在意,此前退出巴黎協定就是最好的明證。現在想依靠經合組織了,但英國人已經等不及了。

美國信息技術產業理事會(ITI)的主要成員包括亞馬遜,蘋果,eBay,谷歌,臉書,Snap和推特等。在數字稅方面,美國企業無疑是主要的“應繳稅者”。

眾所周知,相比傳統企業,網絡科技公司無需在當地設立實體店,靠網上辦公的方式就可以提供服務,但消費者遍佈世界各地。通過將公司總部設立在低稅率國家,把從其他國家攫取的利潤轉移到總部所在的低稅率甚至零稅率國家進行納稅,以此利用稅法漏洞和商業慣例來達到避稅的目的。這也是數字稅出臺的原因所在,歐盟的一些國家就是不滿這種策略才要加收數字稅。

由於這些科技巨頭,在當地的數字經營中獲得了不菲的收益,但提供服務的科技公司在本國繳納的稅收與其經營規模不匹配。此前,法國針對數字服務稅覆蓋了全球27家公司,其中約2/3是美國公司。因此美國認為,數字稅是具有針對性的,是專門針對美國公司而設計的。

英國終於向“Facebook、Google、amazon”動手了


有意思的是,針對英國出臺的數字稅,亞馬遜並不以為然。亞馬遜表示,其在英國的投資計劃不會改變,並補充稱它可能會將這一成本轉嫁給賣家。英國是亞馬遜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場。亞馬遜表示,這項稅收不會影響亞馬遜在英國開設更多配送中心的計劃,但它可能會提高那些使用亞馬遜銷售和配送平臺的小企業的成本。也就是說,亞馬遜要提高向賣家收取的費用,將數字服務稅轉嫁給賣家。不過,成本的提高也讓會自己的競爭處於劣勢,在電商發展更加便捷的地方,亞馬遜想轉移成本也不容易。

無論如何,數字稅在英國馬上就要落地了,在一定程度上,其實也給其他市場帶來一個示範效應,未來在數字稅方面,或許會有更多值得關注的地方。在這方面,我們國家企業也有值得借鑑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