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扎克伯格那樣做慈善,光有錢任性是不夠的

像扎克伯格那樣做慈善,光有錢任性是不夠的

比起給你留下更大的一筆財富,我們更希望你能夠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中長大。

——馬克·扎克伯格 和 普莉希拉·陳

今天的清晨一睜眼,我就被這句話融化了。

這是Facebook創始人和CEO馬克 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他的華裔太太普莉希拉 陳(Precila Chan)給他們剛出生的女兒寫的一封信裡的一句話。經歷了3次流產,31歲的扎克伯格和30歲的普莉希拉有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

為了給這個孩子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扎克伯格和他的太太決定承諾捐出他們持有的99%的Facebook的股份,成立一支基金,用於“通過科技發展發掘人類潛能並促進人與人之間平等”的公益和慈善事業。這些股份現在的作價是450億美元,約摺合2880億元人民幣。

扎克伯格夫婦認為:“科技在推動個性化教學的發展上可以幫助更多的孩子自己決定自己想要什麼,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甚至幫助他們學得更好。當然通過網絡的發展,科技也可以為更多的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

“我希望能在女兒這一代長大後能看到這樣做所帶來的好處。”他們說。

在中國,扎克伯格夫婦的舉動收穫了互聯網住民的大型讚美,有人說:給孩子這樣的世界觀,就是最好的禮物。

也有特別聰明的人說:是為了躲避鉅額遺產稅,成立個基金會交給子女來打理,用錢更方便,是避稅的最好方法。

蟑螂們能理解的世界就是一個下水道。來,讓我們對他們豎起中指。祝你們永遠八卦者別人的鉅額遺產稅而自己一無所有。

不過在中國那些足夠富有,且掌控著一家足以影響世界的公司的人們,比如……算了不比如了,沒有人有權利在他人如何支配自己財富的問題上施加道德和情感綁架。其實問題就是:中國掌握足夠財富和話語權的企業家們,能不能像扎克伯格夫婦那樣做慈善,捐出絕大部分股份,做一件推動人類潛能和平等,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甚至更酷的事?

答案是:恐怕不能。像扎克伯格那樣做慈善,至少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第一,在承諾捐出所持有的99%的Facebook股份之後,仍能有效地控制著他/她所創辦的這家公司——

投入到攻克疾病、社會平等、發掘人類潛能和學習能力、消除貧困和飢餓等命題的慈善事業,與致力於連接整個世界的使命是並行不悖的。扎克伯格放棄的是他在Facebook的財富,而不是帶領Facebook連接整個世界,讓整個世界變得更聰明的願景。因此,他必須能在捐出所持有Facebook股份的前提下,繼續在Facebook董事會里,在Facebook的日常決策中繼續行使他的控制權和決定權。這從法律上對一家公司的股權治理結構和決策機制的靈活性與科學性都有更高的要求。很遺憾,並非任何國家都有完善科學的法律機制去解決這個問題——比如中國。

根據Facebook 12月1日向美國證券監督委員會(SEC)提交的文件顯示:扎克伯格成立了一家負責慈善事業的新公司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 LLC,也就是未來的基金會實體;並告知Facebook董事會他將用出售或贈予的方式,未來3年每年向該公司轉讓所持有的價值不超過10億美元的Facebook股份;然後在有生之年分批轉讓所持有的股份。這樣,扎克伯格仍可以通過自己在Facebook的剩餘未轉讓股份和他實際控制的新基金會所持有的Facebook股份,繼續在投票和決策權上行使對Facebook的實際控制。

像扎克伯格那樣做慈善,光有錢任性是不夠的


(Facebook向SEC提交的關於扎克伯格捐贈持有99%股份的說明)

以上信息都是被公開披露的。想想看,如果這是一家註冊在中國大陸境內的公司,經過複雜的工商變更,進而讓一家非贏利機構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已經很難實現真正的股權控制。再加上100%的“同股同權”,缺少雙層投票的機制,捐贈股份則通常意味著對公司控制權的喪失。除了現金資產,很難做到這麼靈活和聰明的股權轉讓方式。

第二,需要透明公開科學的基金會管理和披露機制,公益基金會管理在中國,呵呵——

說那些認為扎克伯格將資產轉移到基金會就能躲避高達50%的鉅額遺產稅,而且更靈活使用資產的人是下水道里蟑螂的價值觀,一點都不冤枉他們。美國的社會捐贈制度極其嚴格,企業和民眾向社會公益事業捐獻資產可以享受相關減免稅,但被捐贈資產的使用權已經被轉移。也就是說,即便這些資產的所有權仍歸扎克伯格夫婦,但用途、使用方式和使用金額必須經過嚴格的監管、審計和公開披露。除了家族的必要開銷之外,一旦扎克伯格家族試圖實質性擁有基金會的資產,將無法獲得遺產稅的豁免。

這就對公益基金會的運轉能力和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美國擁有一大批負責運轉公益基金會的“職業經理人”,負責基金會的日常運營、管理、信息披露和接受有關機構的審計監管和公眾的監督。說公益基金會的運營已成為一項專業化程度極高的職業,也不為過。而這套機制的專業化運轉磨合和人才培養,沒個一代人兩代人,還真的挺難的吧。

在中國,慈善基金會的管理靠誰?是靠中華慈善總會還是中國紅十字會?那些覺得扎克伯格又避稅又能痛快花錢的人,都是紅會出來的吧?

第三,是真的有人相信“挖掘人類潛能,推動人類平等”這件事。在一個普遍相信《三體》所推崇的叢林法則的中國互聯網界,這種信仰太稀缺了——

在美國的精英教育,消除飢餓與貧困、激發人類潛能、推動教育平等和機會平等,是每一個身處那個環境的人從第一天起就被不斷灌輸和強調的基本理念。因為精英教育體系下的人才最有資本去實現這些夢想,是真正有能力改變世界的掌舵者。更重要的是,消除貧困、疾病、不平等和追求和平與公正,已經成了美國精英階層的通識教育。在高科技經濟驅動的舊金山硅谷和美國西部東部海岸,這種通識更為普遍。

儘管扎克伯格據說也是《三體》迷,但他理解的《三體》和諸多中國互聯網精英所推崇的《三體》理念,恐怕還是不太一樣的。扎克覺得《三體》是好萊塢電影的好題材,且閱讀產生快感不至於疲憊。而《三體》在中國互聯網精英界被聖經化的關鍵詞,是黑暗森林、叢林法則、弱肉強食和降維攻擊,是為了生存不擇手段,是生命個體之間的猜忌與提防,是對弱者的狩獵和對強者的崇拜……“推動人類平等,發掘人類的潛能”跟中國互聯網圈推崇的叢林法則,宛如參商之別。

所以,中國互聯網界除了個別公司,整體上是日常公益事業參與度較低的一個領域。即便是投身公益事業,從陳光標到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中間的路也太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