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退休能拿多少俸禄?宋朝虽财大气粗,但需看“平时成绩”

谈及"致仕"一词,不少读者可能会认为,这是古人进入仕途为官的意思,但答案却恰好相反。《春秋公羊传》中提到:"退而致仕"

,东汉经学大家何休注曰:"致仕,还禄位于君。"

由此可见,"致仕"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古代官员退休这一行为。因此与"致仕"意思相近的名词,还有"致事"、"休致"、"告老"。

纵观古代致仕制度,最早可追溯于商朝,后经历代统治者不断完善,逐渐成为古代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古代官员退休能拿多少俸禄?宋朝虽财大气粗,但需看“平时成绩”

古代致仕老人

据《尚书·咸有一德》记载:"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孟康注曰:"古者名吏休假曰告。"商代名臣伊尹换政于太甲,以年老为由向其告假回归故乡,这显然是官吏致仕制度的萌芽。

然而,伊尹只是告假,并未上交全部权利,因此这还算不上致仕。不过从伊尹之后,以年老作为致仕条件也成为了后代的约定俗成。

一、官员致仕与世官制的对立

古代官吏致仕,这显然存在于官僚制度的基础之上。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处于奴隶制当中。因此君王选拔官员,是以宗法制与血缘关系的亲疏为评判标准。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社会逐渐解体,各路诸侯为走上争霸制度,开始自行选拔官吏,官僚制度由此诞生。

每一位官员的任免、考核、赴任与致仕,都是在官僚制度的基础上完成的。

由此可见,这显然是逐渐壮大的地主阶级,对奴隶制社会的变革。因而在先秦资料当中,也有不少官员致仕的资料留存。

《左传·襄公三年》记载:"祁奚请老,晋侯间嗣焉。"《左传·襄公七年》也提到:"冬十月,晋韩献子告老。"为何官员告老现象如此频繁呢?这显然就是官僚制度与世官制度的对立。

古代官员退休能拿多少俸禄?宋朝虽财大气粗,但需看“平时成绩”

《左传》

所谓世官制度,便是根据血缘继承父辈职位,具有"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特点。可以看到,落后的行政效率,已经开始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诸侯为代表的的地主阶级,为达到争霸目的,开始进行一系列变革,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为打破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诸侯开始自行选拔人才。所谓"有能者居之",官员年老之后,便自然要懂得急流勇退,将位子让给经历更加充沛的年轻人。

《礼记·曲礼》中说:"大夫七十而致事",即指古代官员"致其所掌之事于君而告老也"。

二、古代致仕官员的满足条件

古代官员何时该退休?是应当主动退休还是等候被勒令退休?又应该以何种方式退休?需要向朝廷提出申请的,是全部官员还是一部分高官?这些问题不解决,便无法廓清古代官员致仕的先决条件。

(一)年老致仕

从前文中不难得知,自古代致仕制度的萌芽出现后,官员致仕最大一个理由,便是年龄问题。到了汉代,统治者明确作出规定,年七十者需要致仕。为何将年龄界限设置在七十?

民间有句老话说的好:"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说,古代卫生条件落后,一般人能活到七十便很不容易了。

对此,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解释道:"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跌跨之属是以退之。"也就是说,古人即便活到七十岁,其身体机能也会下降。此时再处理繁重的朝中政务,会严重降低行政效率。

古代官员退休能拿多少俸禄?宋朝虽财大气粗,但需看“平时成绩”

古代老人图

因此七十致仕这一传统,也被后代皇帝沿袭。南朝齐明帝在位时,规定"百官年登七十皆令致仕";而北魏孝明帝时也说:"已满七十,方求更叙者,吏部可依令不奏"。

及至隋唐宋明时期,七十致仕依旧是一个传统。明太祖朱元璋曾将致仕年龄改为六十,后又改回到七十。

正因如此,不少官员在七十岁之时,都会主动请辞,一般以"起骸骨"之名。

一方面,古代官吏七十而致仕,是为遵循礼法中的规定;

而另一方面,也是"君不使自去者,尊贤者也"。君王一般不会直接表露自己的想法,这样会显得天家无情。

古代官员要有"眼力见",自然不能"死乞白赖"地等着皇帝来发话,否则便是另一个结局了。另外,

官员主动请辞,皇帝为表明自己的大度,也会给予他们一定补偿用于养老。

古代官员退休能拿多少俸禄?宋朝虽财大气粗,但需看“平时成绩”

古代皇帝和官员剧照

(二)因病致仕

与年老一样,病痛也会严重阻碍官员的办事效率。所谓"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 ",唐代官吏便率先以病痛为由请求辞官。

到了宋代以后,官员不到七十岁,但因为身上有病痛从而影响到行政效率的,多数也都会主动请辞,是为"引年致仕"。明朝时亦有相关规定:"不满七十 者 ,若年迈力衰 、不能任仕者亦听致仕。"

(三)勒令致仕

勒令致仕也分两种情况。

其一便是前面提到的,年过七十依旧不愿放弃高官厚禄者,皇帝会主动令其请辞;

其二是罪当免职者,或是或是遭受排挤、或是工作中出现大问题、或是遭受他人株连。

后一者,往往曾经立下过功勋。皇帝一是念及旧情,二来顾及天家颜面,故而没有将其涉事者免职,反而勒令其主动请辞。

古代官员退休能拿多少俸禄?宋朝虽财大气粗,但需看“平时成绩”

北宋官员王安石与苏轼被排挤

这样一来,后者便能走致仕的途径,得到朝廷给予的若干经济与政治待遇。由此可见,被皇帝勒令致仕倒也不全是坏事。

(四)致仕阶层

众所周知,古代官僚体系中的官员数量,一直颇为可观,毕竟要运动如此庞大的国家机器,自然需要大量官员。

而倘若每位官员都向皇帝请辞,从而得到致仕待遇,这样不仅皇帝忙不过来,朝廷也给不出足够的"养老金"。于是从汉代开始,致仕制度便对官员的品阶做出了严格规定。

古代官员退休能拿多少俸禄?宋朝虽财大气粗,但需看“平时成绩”

仿汉朝官员

《资治通鉴》中记载:"丞相贤以老病乞骸骨。"汉初时期,只有丞相这样的大官,才能算是"正式退休",并完全享受致仕制度带来的优厚待遇。

另外,《汉书》中还规定:"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只有"比二千石"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享受到"退休金"。

到了唐代以后,"常参官五品,外官四品者然后许致仕,余停",可见五品以上的大员才有资格以致仕方式退休。

宋代经济繁荣,宋朝皇帝颇有底气,于是在官阶基础上又新增一条规定,凡是七十岁者,皆可以致仕手段辞官,由朝廷来负责起"养老",这可谓是"财大气粗"了。

古代官员退休能拿多少俸禄?宋朝虽财大气粗,但需看“平时成绩”

古代致仕官员悠闲生活图

三、浅谈历代官员退休金变化

从前文可知,古代致仕官吏有退休金,应当是始于汉末平帝时期,"比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因年老而致仕,"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

也就是说,汉代致仕官员在退休之后,依旧可领取原来俸禄的三分之一。不过,也有某些官员可以走皇帝"后门",尽管品阶不够,但依然可享受致仕官员的待遇。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中官员大多都能享受致仕待遇,但根据品阶不同而略微有差距。

一品大员退休,自然是丰厚待遇;

二、三品也不差,其退休金按照原官阶加一的标准来发放。

至于一些低级官员,虽然少了些福利,但也好过汉代三分之一俸禄的标准。

古代官员退休能拿多少俸禄?宋朝虽财大气粗,但需看“平时成绩”

唐朝官员图

唐初时期,皇帝提倡节俭,于是致仕官吏的退休金并不多,"诸职事官年七十,五品以上致仕者各给半祿"。最倒霉的是五品以下的管理,连致仕待遇都没有拥有。

这一点,一直被唐玄宗看在眼里。当唐代经济繁荣之后,朝廷有了底气,于是他在天宝九年(750年)下诏曰:"应五品下致仕官,并终其余年,仍永为常式。"

如此一来,唐代低级官员才有了出头之路。可不幸的是,安禄山却马上就要起兵谋逆了。

到了宋代,开始出现全俸退休制。但有意思的是,致仕官吏能拿到全俸还是半俸,是要看其平时表现的。

古代官员退休能拿多少俸禄?宋朝虽财大气粗,但需看“平时成绩”

古代繁华街景

也就是说,官吏在日常工作中会有一个"平时成绩"。在其致仕之后,会有专人对其进行"绩效评估",一旦符合要求,便是全俸待遇。而职业生涯中出现错误的致仕官吏,一般只能得到半俸。

当然,如果是因犯下大错被强制退休,那就半分俸禄也无。

明代致仕官员的俸禄,多为半俸。不过明朝统治者对年龄放松了宽限。朱元璋曾下诏,规定六十岁便可致仕。官员提前退休,倒也能多享受几年清闲时光。

古代官员退休能拿多少俸禄?宋朝虽财大气粗,但需看“平时成绩”

明朝官员60岁退休

明孝宗时也有规定,长期遭受病痛折磨的官员,可提前致仕,年龄可提前到五十五岁。可以看到,古代致仕官员的退休金,也与社会稳定、国家经济与开明风气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汉书》

《尚书》

《礼记》

《齐书》

《宋史》

《明史》

《唐会要》

《新唐书》

《资治通鉴》

《白虎通义》

《春秋公羊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