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衡》第二十四卷│卜筮篇第七十一(4)


《論衡》第二十四卷│卜筮篇第七十一(4)

【原文之四】

人道,相問則對,不問不應。無求,空扣人之門;無問,虛辨人之前,則主人笑而不應,或怒而不對。試使卜筮之人空鑽龜而卜,虛揲蓍而筮,戲弄天地,亦得兆數,天地妄應乎?又試使人罵天而卜,敺地而筮,無道至甚,亦得兆數。苟謂兆數天地之神,何不滅其火,灼其手,振其指,而亂其數,使之身體疾痛,血氣湊踴?而猶為之見兆出數,何天地之不憚勞,用心不惡也?由此言之,卜筮不問天地,兆數非天地之報,明矣。然則卜筮亦必有吉凶。論者或謂隨人善惡之行也,猶瑞應應善而至,災異隨惡而到。治之善惡,善惡所致也,疑非天地故應之也。吉人鑽龜,輒從善兆;兇人揲蓍,輒得逆數。何以明之?紂,至惡之君也。當時災異繁多,七十卜而皆兇。故祖伊曰:“格人元龜,罔敢知吉。”

《論衡》第二十四卷│卜筮篇第七十一(4)


《論衡》第二十四卷│卜筮篇第七十一(4)

【拙解】

人間之道,相互詢問則有回答,不問則無回應。無所求,毫無目的去扣人家之門;無所問,在人面前虛空辯論,則主人或笑而不應,或怒而不答。假如讓卜筮之人毫無目的地空鑽龜甲而占卜,不知所為便數弄蓍草而占筮,如此戲弄天地,亦會得到兆數,難道天地是盲目回應嗎?又假設讓人咒罵天而卜,敲擊地而筮,無理至甚,亦可得到兆數。如果認為兆數源於天地之神,天地之神為何不滅其鑽龜之火,燒灼其手,使其手指顫抖,從而擾亂其所得兆數,使其身體患疾生痛,血氣充湧?反而仍會讓其得見兆數,為何天地不辭辛勞,用心不惡?由此而言,卜筮不是在問天地,兆數也非天地之答覆,這是很明確的。然而卜筮也一定會顯示出吉凶。論此道者或是認為卜筮所示吉凶是隨人的善惡行為出現的,猶如祥瑞應和善行而至,災異伴隨惡行而到。治國的好壞,是治國行為的善惡所招致的,恐怕並非天地的有意應和。吉人鑽龜卜問,常會出現吉兆;惡人數蓍占筮,往往會得到不吉兆數。何以證明?殷紂王,是極惡君王。其在位時災異繁多,占卜七十次皆為凶兆。故而祖伊說:“能知天地吉凶的人和元龜,都未能察知任何吉兆。”

【小議】

上古之人多生惑,不知天地自然成。

求天問地欲解事,卻似渾噩一場夢。

偶有智者造讖語,蓍草龜甲被賦能。

鑽龜揲蓍求兆數,卜者佔匠說吉凶。

後世相傳紂王惡,格人元龜說兆應。

前朝故史後朝書,虛實莫辨難為真。

天地若能應人事,豈有無妄災禍生。

欲求生時少憂難,宜守身正修德行。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東漢時期思想家,唯物主義者。

《論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僅存篇目,實存八十四篇,是東漢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義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義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論衡》的出現,在中華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由於作者身處的時代使其世界觀存在一定的侷限性,但並不影響其著作的歷史重要性。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對待歷史經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學態度。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讀國學經典,從中汲取有益養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