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第二十四卷│卜筮篇第七十一(4)


《论衡》第二十四卷│卜筮篇第七十一(4)

【原文之四】

人道,相问则对,不问不应。无求,空扣人之门;无问,虚辨人之前,则主人笑而不应,或怒而不对。试使卜筮之人空钻龟而卜,虚揲蓍而筮,戏弄天地,亦得兆数,天地妄应乎?又试使人骂天而卜,敺地而筮,无道至甚,亦得兆数。苟谓兆数天地之神,何不灭其火,灼其手,振其指,而乱其数,使之身体疾痛,血气凑踊?而犹为之见兆出数,何天地之不惮劳,用心不恶也?由此言之,卜筮不问天地,兆数非天地之报,明矣。然则卜筮亦必有吉凶。论者或谓随人善恶之行也,犹瑞应应善而至,灾异随恶而到。治之善恶,善恶所致也,疑非天地故应之也。吉人钻龟,辄从善兆;凶人揲蓍,辄得逆数。何以明之?纣,至恶之君也。当时灾异繁多,七十卜而皆凶。故祖伊曰:“格人元龟,罔敢知吉。”

《论衡》第二十四卷│卜筮篇第七十一(4)


《论衡》第二十四卷│卜筮篇第七十一(4)

【拙解】

人间之道,相互询问则有回答,不问则无回应。无所求,毫无目的去扣人家之门;无所问,在人面前虚空辩论,则主人或笑而不应,或怒而不答。假如让卜筮之人毫无目的地空钻龟甲而占卜,不知所为便数弄蓍草而占筮,如此戏弄天地,亦会得到兆数,难道天地是盲目回应吗?又假设让人咒骂天而卜,敲击地而筮,无理至甚,亦可得到兆数。如果认为兆数源于天地之神,天地之神为何不灭其钻龟之火,烧灼其手,使其手指颤抖,从而扰乱其所得兆数,使其身体患疾生痛,血气充涌?反而仍会让其得见兆数,为何天地不辞辛劳,用心不恶?由此而言,卜筮不是在问天地,兆数也非天地之答复,这是很明确的。然而卜筮也一定会显示出吉凶。论此道者或是认为卜筮所示吉凶是随人的善恶行为出现的,犹如祥瑞应和善行而至,灾异伴随恶行而到。治国的好坏,是治国行为的善恶所招致的,恐怕并非天地的有意应和。吉人钻龟卜问,常会出现吉兆;恶人数蓍占筮,往往会得到不吉兆数。何以证明?殷纣王,是极恶君王。其在位时灾异繁多,占卜七十次皆为凶兆。故而祖伊说:“能知天地吉凶的人和元龟,都未能察知任何吉兆。”

【小议】

上古之人多生惑,不知天地自然成。

求天问地欲解事,却似浑噩一场梦。

偶有智者造谶语,蓍草龟甲被赋能。

钻龟揲蓍求兆数,卜者占匠说吉凶。

后世相传纣王恶,格人元龟说兆应。

前朝故史后朝书,虚实莫辨难为真。

天地若能应人事,岂有无妄灾祸生。

欲求生时少忧难,宜守身正修德行。


王充(公元27年-97年),字仲任,东汉时期思想家,唯物主义者。

《论衡》共三十卷,八十五篇,其中《招致》篇仅存篇目,实存八十四篇,是东汉思想家王充重要的唯物主义著作,展示了一定的唯物主义思想,但也包含了一些重“命”思想。《论衡》的出现,在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作者身处的时代使其世界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并不影响其著作的历史重要性。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研究和对待历史经典和思想文化的科学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各有千秋。品读国学经典,从中汲取有益养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