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的傳承:河間驢肉火燒

中國在世界上素有“美食王國”之稱,飲食文化自然是中國數千年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眾多美食蘊含著我們中華文化悠久的歷史傳承,每一種美食都是一道令人驚豔的風景。

“河間”,一座有著2700多年曆史的“千年古城”,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譽。伴隨著千年飲食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的傳承與發展,一道道獨特的經典小吃在這裡誕生,其中驢肉火燒更是名滿天下,曾獲得無數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的青睞稱讚,更滋養了眾多從這裡走出去的名人大家。

中國自古就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之說,而談到驢肉,人們自然會想到河間。“河間驢肉火燒”用百年古法技藝烹製,工序考究、顏色誘人、味道鮮美,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驢肉精選優質部位,肥瘦相間,細嫩筋道。

在醬制前,先將驢肉切好,浸泡在清水中6小時以上。

配料是醬制過程的靈魂,要精心選用幾十種名貴中藥和香料,嚴格按照最佳比例搭配。驢肉在秘製配料的簇擁下充分吸收其精華,這樣醬製出來的驢肉不但散發奇香,而且嚼勁十足、口感純正。

經歷近24小時的醬制,驢肉表層轉變為焦褐色,紋理分明,醬味深入肌裡,清香四溢。

肥瘦相間與勁道口感造就了河間驢肉別具一格的風味。

驢燜子,是使河間驢肉火燒風味獨具一格的另一法寶。

滾燙的水中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精煉驢油,

粗製的紅薯澱粉做為基底,與清水攪拌均勻後,撒入鍋中,瞬間凝練成糊狀,待香味溢出,不停翻攪的同時撒入鮮姜與調料,繼續攪拌至金黃色。

冷卻之後的驢燜子晶瑩剔透、入口即化,堪稱色味俱佳。

火燒的製作謹遵古法“水,料,和,拽,捶,疊,抹,醒”八字要訣,首先注水激發麵粉靈性:水溫需隨四季的溫度與溼度不同而調整變化。再輔以家傳絕技控制好麵糰的硬度和韌度,通過反覆地和、拽、捶、疊之後,抹一把驢油護住麵糰之筋骨,靜置至自然醒。

經過200度以上的爐溫烤制後,河間火燒層層相疊,面皮薄如蟬翼,色澤金黃誘人,質地外酥內軟。

配上清香可口的驢腱子肉與一抿即化的驢燜子,“色、香、味”盡收在這驢肉火燒裡。

歷經千年古法傳承,河間驢肉形成了獨特的風味,而勤勞的河間人又在此基礎上不斷改良創新,通過對驢不同部位的開發,集全驢之大成,製成一系列有關驢肉的待客佳餚。

驢肉在祖輩手中被打造成河間地域的標誌性味道,如今,傳統技藝的傳承者,在驢肉火燒的基礎上開發出一系列全新品類,促進了驢肉美食產業的整體升級,讓這一佳餚成為饋贈親朋、招待賓客的上上之選。觀其色、聞其香、食其味,驢肉帶來的視覺、嗅覺和味覺享受無不讓人們感受這份來自河間的真誠情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