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年前的倫敦大瘟疫

1666年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年份,這一年,少年牛頓發明了二項式定理,初步有了微積分的思想,還提出了牛頓三大定律,這一年是牛頓的光輝歲月,就是後來的愛因斯坦"奇蹟年"也要黯然失色,從這一年起,人類實現了科技爆炸,從矇昧走向了光明。

可是迫使牛頓來到鄉下的原因卻不怎麼好,因為牛頓是為了躲避倫敦瘟疫才來到鄉下的。

1、 恐怖籠罩城市

1665年,一顆彗星劃過了倫敦的夜空,人們感到了莫名的恐慌。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彗星都不是什麼好兆頭,古老中國把彗星稱為"掃把星",認為會帶來災難,而西方同樣認為彗星會帶來災難。

而接下來是1666年,666在我們的文化中是一個吉祥數字,早在"雙擊666"之前我們就有"六六大順"的說法,而666在基督教中指的確實魔鬼撒旦,這個魔鬼的年份和彗星一起來了,莫非真的有災難到來嗎?

不幸被言中了,1665年4月12日,倫敦女子麗蓓嘉.安德魯斯被確診為鼠疫,一場瘟疫席捲了倫敦,恐怖籠罩在了城市上空。

鼠疫又被稱為黑死病,和霍亂一起同為甲類傳染病,而本世紀初的SARS和現在的新冠病毒才是乙類傳染病,是遠不能和鼠疫相提並論的。

鼠疫的破壞力要遠超過核武器,有史以來,鼠疫致死人口達7500萬到2億,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不過死亡5500—6000萬人,鼠疫肆虐歐洲時,幾乎使歐洲喪失了一半人口。

傳說歐洲的鼠疫是由成吉思汗的子孫征戰歐洲時帶去的,但是這次倫敦的疫情卻和蒙古人無關,這次是荷蘭人傳播來的。

當時的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伕",是世界貿易的最重要國家,阿姆斯特丹也成為了當時世界第一大貿易港,1599年,阿姆斯特丹發生了瘟疫,到1664年死亡人數達到了五萬人,一方面是貿易往來,還有一方面就是荷蘭人為了躲避瘟疫來到了英國。

感染鼠疫的人們先是出現高燒,然後淋巴結腫大,腋下頸部下頜出現黑色或者紅色斑點,然後在在痛苦中死去,有很多人就這樣暴屍街頭,甚至都無人掩埋,達官貴人們都紛紛逃離倫敦。

三百多年前的倫敦大瘟疫

倫敦瘟疫

一時間,倫敦變成了人間地獄。

2、 糞堆上的倫敦

要對付瘟疫,特效藥並不是最緊要的,最緊要的是公共衛生制度,而17世紀歐洲的衛生制度卻是令人堪憂。

首先歐洲人不洗澡,這個鍋得西醫背,西醫認為洗澡時毛孔張開,有毒空氣乘虛而入,因此洗澡越多,疫病就越多,要是身上有一層厚厚的泥垢那就是天然的抵禦病毒的防火牆,是健康的保證,所以不要太迷信西醫,那起初比起中醫來差的太遠,今天的西醫應該叫現代醫學,和西醫沒有什麼關係。

另外由於古羅馬是因為洗浴發達而人們耽於享樂而衰亡,當時的教會也認為不洗澡更有利於接近上帝,一輩子不洗澡的甚至會被封為聖人,受眾人敬仰。

不過不洗澡的話,無論是誰,不管是聖人還是凡俗,不管是皇帝還是乞丐,身上的氣味都是難以忍受,於是法國人發明了香水來掩蓋身上令人掩鼻的難聞氣味。

其次,就是隨地大小便。即便今天,也有一些社會道德薄弱的人愛好此舉,而在當時的歐洲,則是全民參與,只有講究的貴族和牧師才會建一些私人廁所,不過這種人卻是鳳毛麟角,而且就算是講究的貴族走在大街上,一時內急,也是隨地解決,畢竟是沒有公共廁所,至於勞苦大眾,自然是隨時隨地地解決。

當然了,貴族們也會安排僕人們打掃一下住宅,畢竟誰也不願意在臭氣熏天的環境下生活,而更恐怖的是整個城市沒有下水道,僕人們也只是把糞便扔如護城河,這樣以來,整個城市就成了一座糞堆上的城市。

既不注重個人衛生,又不注意公共衛生,這本來就是疫病爆發的溫床,何況鼠疫又是烈性傳染病,整個倫敦處於了危機之中。

3、 偉大的亞姆人的自我隔離

雖然國王跑了,達官貴人們跑了,但是還是有一些勇敢的人留了下來,在惡劣的環境中共克時艱,這些勇敢的人包括主要市政府官員和少數高尚的醫生和牧師。

醫生們主動走街串巷,冒著感染的危險去照料患病的人們,市政府也採取了諸多措施力求控制疫情,但是勇氣並不能遏制疫情,這些勇敢的醫生並沒有醫學常識,這也怪不得這些勇敢的人,畢竟一百多年後弗萊明爵士才發現了青黴素,而市政府錯誤的決策使得疫情更加嚴重。

市政府認為貓狗是疫情來源,曾下令屠殺貓狗,這使得真正的病源老鼠失去了天敵,更加肆無忌憚。無可奈何的市政府只好燃起大火,企圖這樣來潔淨空氣,並且在市區燃燒辣椒啤酒花和乳香這些具有強烈氣味的物質希望以此抵禦病菌的侵襲,這和我們在上世紀上海甲肝流行時的板藍根和一樣,只能起到一些心理安慰作用,並不能解決問題。

三百多年前的倫敦大瘟疫

由於措施不力,倫敦每週死亡人數達到了1000人,1665年9月以後,甚至達到了每週9000人死亡,而且鼠疫不止在倫敦肆虐,開始向英國其他地方傳播。

雖然說勇氣沒有拯救倫敦,但倫敦北部小鎮亞姆的人們的勇氣卻挽救了英國。

亞姆本來是一個寧靜的小鎮,可是在1665年9月的一個清晨,寧靜被打破了,因為鼠疫來了。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有42名村民死亡,恐怖的氣氛飄蕩在小鎮的上空,倖存的村民準備逃亡,可是牧師威廉 · 蒙佩森卻阻止了大家,他找到另一名牧師托馬斯 · 斯坦利,兩人一起號召村民們留下來,以阻止疫情蔓延。

這兩位偉大的牧師的決定是正確的。亞姆小鎮位於倫敦北部,是當時英國南北交通的重要補給點,可以說是倫敦的門戶,一旦小鎮失守,鼠疫將會向英國北部擴散,使得整個英國陷於危難之中。

在兩位牧師的號召下,小鎮的人們都留了下來。他們拉起了隔離警戒線,阻止外人進入小鎮,其餘人則留在有水井的圍牆內,疑似感染者則放進酒窖和地下室中,確認未感染或者痊癒後才可以離開,遺憾的是進入酒窖和地下室的人沒有一個活著離開。

在村子裡,人們也儘量減少來往,可以說他們進行了一場偉大的自我隔離,半年後,瘟疫結束,整個村子裡只有33人倖存。

正是他們的偉大,阻止了疫情擴散,保護了周圍的村民和英國北部,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他們的行為在任何一個年代都應該歌頌,和我們今天疫情下的隔離不同的是他們並沒有醫護人員的救助,隔離就意味著死亡,要是他們逃出去,可能倖存的更多一些,但是他們勇敢地留了下來,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逃亡就意味著更多的人死亡,和這些偉大的人們相比,今天在舉國抗擊疫情時還跑出疫區的人,是不是應該有些慚愧。

當地學者肯·湯普森先生說:"亞姆的村民們知道,自己是在拿生命和身體在冒險,但他們仍然同意這麼做。我們能做的,就是記住。"

偉大的亞姆村民用自己的生命阻擋了鼠疫的散播,但倫敦的疫情要靠誰來拯救呢?

4、 天降大火拯救倫敦

在倫敦鼠疫肆虐的同時,倫敦又迎來了另一場大火。

1666年9月3日,倫敦布丁巷的一個麵包房著火了,火勢不大,可是當時風卻不小,當時的倫敦可沒有完善的消防設施,阻止火勢的最好辦法就是隔離,拆除著火房屋附近的所有房屋。

倫敦市長來到了現場,可是他卻猶豫不決,最終他做出了鼠疫以來的又一個錯誤決定,他下令不能拆除附近房屋,火勢迅速蔓延起來,很快就失去了控制。

大火燃燒了三天三夜,席捲了半個倫敦,直到泰晤士河才停了下來,還在鼠疫中掙扎的人們又一次陷入了火災的創傷。

三百多年前的倫敦大瘟疫

不過,這次倫敦大火對於倫敦來說卻不是雪上加霜,而是雪中送炭。

亞姆小鎮的經驗說明隔離是對抗疫情的最好辦法,而大火燒燬了無數的房屋,這在客觀上造成了隔離,而大火也燒死了無數的老鼠,這也掐斷了傳染源,正是這場天降大火挽救了在鼠疫下哀嚎的人們,而且大火中僅僅喪生了八人,和鼠疫比起來就有些微不足道了。

這場大火似乎是上帝派來拯救倫敦人的,這當然是一個玩笑,但是,這場大火之後倫敦的鼠疫也確實銷聲匿跡了。

大火之後,建築師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負責了重建工作,他用石頭房屋取代了之前依然的木板房,而且建設了倫敦的下水道系統,從此以後,倫敦再無大疫。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嶄露頭角的胡克作為爵士的助手參與了災後重建工作,這使得他聲望日隆,被稱為"英國的達芬奇",並且就任英國皇家學會實驗室主任,從鄉下歸來的少年牛頓兩年後登上了科學殿堂,也展開了兩人糾纏半生的恩怨。

5、 倫敦疫情的教訓

倫敦疫情發生之後,糟糕的公共衛生和人們的不良習慣造成了疫情的快速傳播,而倫敦市政府一連串錯誤的決策使得疫情更加嚴重,雖然有偉大勇敢的人們的堅守,但在錯誤的政府決策下顯得無濟於事,偉大的亞姆人用自己的生命阻擋了疫情的傳播,也顯示出了隔離的重要作用,天降大火挽救了倫敦,但疫情不能指望這些運氣,更重要的是眾志成城共克時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