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進擊之路

今天研究的科創對象是電動車玩家:特斯拉

特斯拉的進擊之路


讓我們從馬斯克前幾天的推特說起。

特斯拉的進擊之路

很明顯,馬斯克認為Tesla是那顆消滅恐龍的隕石。


公平的說,這張圖80%的含義是對的,電動車必然取代燃油車,此乃大勢所趨,剩下的僅僅是時間問題而已。


剩下20%有待驗證的含義則是,特斯拉能代表電動車嗎?


先讓我們重新認識Tesla


1. 特斯拉的技術

其實早在2003年特斯拉公司正式成立之初,它顛覆恐龍的主要技術便完成了,造出了用鋰電池驅動的樣車,續航能達到480公里。


自那之後的17年裡,甚至在今後的許多年裡,Tesla需要做的,僅僅是完善它的商業化。通過不斷迭代,將產品落地到普通家庭。


伴隨這個過程的主要是4類技術,整車安全、續航里程、電池充電、操作系統。


其中前三項基本都和電池有關,需要不斷打磨。最後一項是選答題,但特斯拉將其做成了最有競爭力的加分項「Autopilot輔助駕駛」。


伴隨著2014年和2019年兩次公開專利,就事實而言,在技術上,其實Tesla已經沒有什麼神秘之處了,它真正的神奇之處,在於商業化。


2. 特斯拉的商業化之路

雖然早在2003年第一款樣車T-zero便研製成功,但直到5年後的2008年,特斯拉才真正交付了第一款落地產品「跑車Roadster」。


這其中必然經歷了許多問題,我們就不去細究了。正是在這一時期,特斯拉迎來了真正的掌門人「埃隆.馬斯克」。


通過630萬美元的投資,當代鋼鐵俠馬斯克進入了特斯拉,條件是,他要擁有所有事務的最終決定權。後來的事情證明,這對於特斯拉而言,並不是一件壞事。


馬斯克對待產品的態度,和蘋果的喬布斯如出一轍,要做,就做最好、最驚豔的產品,正是基於這種信念以及強大的執行力,Tesla開始了商業化的漫漫長征。


第一個商業化里程碑

2008年跑車Roadster研製成功。但由於成本過高(原計劃7W,實際卻達到12W),不得不將預售價從原先的10W調到11W。即便如此,仍是賠錢受氣,憤怒的購買者因價格問題在客戶見面會圍攻了馬斯克,捲起一場風波。


風波歸風波,無論如何,特斯拉有了真正落地並且讓人驚豔的第一款產品。此後通過一系列的技術、產品的推廣,先後獲得了戴姆勒(奔馳)、豐田的資金和合作協議。


並且,由於符合奧巴馬的清潔能源戰略,特斯拉甚至獲得了美國能源部的4.65億美元低息貸款。


第二個商業化里程碑

2010年6月登陸納斯達克,標誌著第一家純電力汽車公司上市。這對特斯拉和馬斯克而言,都算注入一劑強心劑。自此短期資金有了保障,並且由於二級市場的想象空間被打開,進一步促進了特斯拉的發展動力。


雖然上市對於一家志存高遠的優秀企業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但這是後話了。短期而言,上市獲得融資、獲得社會的關注,對於Tesla當時的發展起到了正面作用。


也正是在2010這一年,Tesla收購了位於美國Fremont的豐田舊工廠,並進行大規模升級改造,打造超級工廠。用特斯拉自己的理念來說:工廠,是生產機器的機器。


升級完成後的工廠,實現了全自動化機器人生產,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工因素的影響,為產能提供了保證。


第三個商業化里程碑

2012年6月,第一臺Model S在Tesla自己的工廠下線。標誌著具備了自主量產的能力,這一點非常關鍵,它意味著產品線成熟。也就是說,印鈔機造好了。


自主工廠的啟用,在經營成本、產品研發等方面,給了Tesla開發更多產品的機會和底氣,使得它具備了成為平民產品的可能性,有機會通過不斷降低售價,進入普通工薪家庭(自有工廠,是代工模式的蔚來羨慕都羨慕不來的)。


有了產品和產品線這兩樣利器,Tesla才算有了立足之本。自此才能正式開始使用複製粘貼這項技能。之後的德國工廠、上海工廠其實不過是把美洲的生產能力複製到歐洲和亞洲,實現本土化低成本生產。


第四個商業化里程碑

2013年5月,馬斯克宣佈Tesla 2013首季度盈利。此後一個月內,Tesla股價上漲了80%,股價朝100美元逼近,市值超過100億美元,正式進入百億美元俱樂部。


至此,Tesla完成了從原型到產品,從產品到產品線,通過產品線盈利,這3個最基本,也是最困難的階段。而經歷這個階段,Tesla整整用了10年,箇中滋味各自知,掌門人馬斯克更是押上了從PayPal上賺來的身家。


當然,我們知道Tesla並沒有就此開始扭虧為盈。此時收手停止擴張顯然不是明智之舉,電動車市場一片藍海,還需要它推出新的產品,新的產品線。


正是依靠著立下的這塊盈利里程碑,Tesla才能有底氣順利開展後來的Model X 、Model Y、CyberTruck、上海超級工廠等新的戰略擴張。


第五個商業化里程碑

2018年8月25日,馬斯克宣佈放棄私有化。私有化事件本身是一場鬧劇,從公開提出到放棄,想必是經過了激烈的博弈後最終的無奈之舉。


之所以將其列為里程碑(負面的里程碑),是從一個偉大公司的角度考慮。對於成長中的企業,華爾街可能是朋友,但對於模式確定甚至開始收穫市場的企業而言,華爾街就變成了絆腳石。


由於資本的逐利本質,對於優秀公司的發展,華爾街會通過發佈預期與操縱股價的方式,左右公司的決策。這種效果,就像吊著蘿蔔趕驢,驅使它前進,不僅如此,當它走的慢了,還會遭到股價鞭笞。


鑑於此,對於企業而言,不得不為了漂亮的財報而頻繁制定短期的目標,長期戰略往往無法實施。


3.產品和營銷 (明星產品、明星企業家)

特斯拉的商業之路可以說是教科書式的,馬斯克本人也承認當前的發展符合他此前的十年計劃,由小及大,做好產品,如此循環。


上面說完Tesla的商業之路,下面不妨再來盤點看看它的產品和營銷。


不得不說,這是一家誕生於硅谷,擁有明星產品和明星企業家的公司。很多人把特斯拉比喻為汽車界的蘋果,至少在產品和營銷上,確實相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特斯拉的產品規劃覆蓋了跑車、轎車、SUV、卡車、巴士,涉及民用車的各個領域。每一個領域,基本只出一個產品,而且必是精品,對標的都是燃油車中的佼佼者。


Tesla的產品對比,往往是衝著燃油車某類第一名去硬剛,順帶媒體炒作一番(比如跑車破保時捷時速、皮卡拔河贏福特猛禽F150)。


Tesla用這種打法碰瓷,屢試不爽,一來證明了自身品質,二來,不管勝負,都是贏家。


而它的這些營銷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硅谷基因,列舉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事件。


換電池VS加汽油 (2013年)

發佈會上,視頻連線場外人員,現場對比汽油車加油的時間,和特斯拉換電池的時間。結果場外燃油車加滿一箱油的時間裡(4分鐘),場內連續換了兩輛電動車的電池,賺足噱頭。


第一次公開專利 (2014年)

當年6月,Tesla免費公開了電池等相關專利技術,供所有同行使用。這其實是步好棋,有點像手機界安卓的打法,開放生態,發展電動車同盟,推動汽車界的技術改革。身為汽車界的蘋果,還用了安卓的開放打法,讓傳統車企感到壓力山大。從結果上看,各大車企確實開始了自我革新,開發電動車。


收購太陽城公司 (2016年)

算是一步很超前的戰略,意在整合上游太陽能電力資源,不論結果如何,在當時足足又出來了一把風頭。畢竟馬斯克可是手握Space X 、Tesla、Neuralink、Boring等超前明星公司的當代鋼鐵俠,誰知道他會怎麼整合這些公司資源呢?


用火箭送跑車上太空 (2018年)

這不,當代鋼鐵俠一手好牌閒得慌,乾脆借Space X發射為Tesla做個廣告。而且這注定是個載入人類歷史的廣告,腦洞夠大,不愧是給上帝送跑車的男人。


皮卡VS猛禽,砸碎車窗 (2019年)

CyberTruck皮卡的發佈會上,馬斯克公佈了和馬力最足的福特猛禽F150拔河的視頻,結果CyberTruck完勝。這還不夠,為了展示CyberTruck車窗玻璃的強度,當場讓助手往車窗上砸了兩個鉛球,居然把玻璃都砸碎了,現場一片尷尬。但這種“砸自己招牌“的發佈營銷,傳播效果卻非常之後,訂單如雪花般飛來。


值得肯定的是,由於產品出眾,再加上馬斯克本人也常常出現在媒體上,通過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為Tesla營銷,極大程度上幫助了特斯拉的商業之路。


4.資本之雙刃劍

終於說到資本市場了。


從上市後,到第一次股價上升100美元,Tesla用了三年半(2010年6月 - 2013年5月),而最近一次上升100美元,只用了不到8小時(2020年2月3日上漲129.43美元,達到780美元/股)。


特斯拉的進擊之路


這也就是說,在過去6年多的時間裡,股價上漲了大約7~9倍。這種火箭走勢其實在過去短短的兩個月裡體現地更加瘋狂,股價翻了2~3倍。


同學們注意,這是美股,不是A股,而且,這是一家成熟的市值上百億美元的明星企業,短期內發生這麼大的漲幅,其受追捧之熱烈,可想而知。


華爾街投行都覺得這熱情太過瘋狂,聲稱“連馬斯克自己都會想做空Tesla” , “要有蘋果的利潤和大眾的營收,才能支撐特斯拉的股價”,諸如此類的聲音此起彼伏。


那到底是什麼吹起了這陣狂熱之風?市場的情緒總是很難琢磨,不過最可能的因素應該與特斯拉上海工廠超預期完工並生產交付了Model 3,以及2019年超預期,全年共交付了36.78萬輛電動車有關。


這意味著什麼?


特斯拉的印鈔機正式開動了!


特斯拉的進擊之路

沒錯,就是上圖超級工廠裡的這些機器人們,有了馬不停蹄幹活的它們,就有了馬不停蹄的營收。


但還是要冷靜一下,我們來看看市場表現。


特斯拉當前的市值已經超過大眾汽車,在1380億美元左右,僅次於豐田的1950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第二的汽車製造商。


Tesla目前的市銷率是5.88,高於豐田的0.71,甚至高於蘋果的3.81。市盈率上更是遠遠高過豐田、通用、福特等老牌車企。


不免讓人擔心虛胖。


進一步通過財報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特斯拉2019年的營收大約是250億美元,而豐田是2760億美元,大眾是2830億美元。特斯拉的營收僅僅佔全球銷量最高兩大車企的十分之一。


但另一方面,自從2010年上市之後,Tesla每年的營收幾乎是以逐年翻番的速度在遞增(2012-2013年更是翻了5倍,就是美國工廠下線生產Model S那年)。


至此,看似很瘋狂的市場與矛盾的財報表現,其實可以看出一點平衡。


2019年全球汽車出貨量大約是9000萬輛,特斯拉僅僅佔了30多萬輛,連1%的市場都沒拿到。


如果說電動車必定顛覆燃油車,成熟的"壟斷"市場七二一分賬。


目前特斯拉的地位無人能撼動,但鑑於不可預知的因素,保守估計拿4成市場,也就是至少年3000多萬輛的出貨啊(差不多等於現在的豐田加大眾)。


這意味著在未來若干年,特斯拉還有將近100倍的成長空間,屆時別說千億市值,萬億市值也不為過。


嗯,以上估計就是看衰派和狂熱派的分歧點了,即一個看現在,一個看未來。


至於誰對誰錯,相信馬斯克不會在乎,只要Tesla繼續按他的計劃成長,他也已經習慣市場的爭議。


5.特斯拉的未來

既然資本市場已經展開了想象,我們不妨帶著疑問也暢想一番。


Tesla能有多大的蛋糕? 如果電動車必定替代燃油車,特斯拉會成為汽車界的蘋果,還是會成為汽車界的蘋果+安卓?

Tesla還會上天嗎?

鋼鐵俠馬斯克可是有Space X在手的男人,而且他自己也放話了,那特斯拉是不是有可能商業化飛行汽車呢?

誰將顛覆電動車的市場?就好比顛覆Google的巨頭不會出現在搜索領域一樣,未來顛覆特斯拉的挑戰者,肯定也不在電動車領域。可能是飛行汽車、無人駕駛、車聯網或者其它的統一入口?


未來的市場,一切尚未可知,唯一確定的是,目前的電動車市場,Tesla贏面最大。


結束語:

發明,本身是件偉大的事,但並不能惠及千家萬戶,真正推廣並讓普通人享受到便利的那個人,反而更容易被人所銘記。


就好像蔡倫之於造紙術,愛迪生之於電燈,特斯拉之於交流電,馬斯克之於電動車。他們並不一定是發明者,但他們將這項發明送到了千家萬戶,推動了人類發展的進程。


對於一百多年前,被愛迪生不公平壓制的特斯拉而言,一定想不到他的擁躉會以這種方式,在汽車市場上譜寫電能的傳奇,並冠以他的名字,表達敬意。


---End---

每日研究一家科創板企業

每週覆盤一家世界科創鉅頭


相關閱讀

世紀雙雄:微軟和蘋果(下)

特斯拉的進擊之路

谷歌走下神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