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欧阳修梦中写的诗,不知周公能解否?

在古典诗歌中,写梦的诗不在少数。据说,陆游一生写下的“记梦诗”就有九十九首。

当然,与其说是在写梦,不如说是在“以梦寄情”“文以梦载”。

而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首诗,就是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写的《梦中作》。

“周公解梦”在中国妇孺皆知,据说可以卜祸福、占前程、知婚恋……

这次,让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周公,解一解这位大文豪的“梦”吧!

大文豪欧阳修梦中写的诗,不知周公能解否?

梦起

《梦中作》

【宋】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解梦

“周公解梦”需要对梦中的一个个元素做判断和解析,我们不妨逐字逐句解析试试看。

第一句:夜凉吹笛千山月。

大文豪欧阳修梦中写的诗,不知周公能解否?

“夜凉”“月”大概可以猜出时间大概为秋天。

大家可以想象,深秋的夜晚,明月当空,夜凉如水,照着远近连绵山峰如同白昼。

诗人的笛声悠长,似乎千里之外都能听到。

这是怎样的寂静,又是怎样的寂寥?

第二句:路暗迷人百种花。

大文豪欧阳修梦中写的诗,不知周公能解否?

“路暗”印证了我们刚才的解析——这已经是晚上。

但是,下面紧接着又看到了“百种花”,甚至还有了“迷人”之感。要知道,“乱花渐欲迷人眼”可是春天所特有的景象,这不与我们上面解析的“秋天”相矛盾了吗?

非也!非也!这个地方恰巧体现了作者的细腻之处。

梦的特点是什么?是奇幻,是跨越,是打破一切思想束缚的花火。

这一句又是“路暗”,又是“迷人”,又是春天才有的“百种花”,这种扑朔离迷、意境朦胧不正合了梦中作诗的特点吗?

不愧是一代文豪,梦中作诗也是与众不同,细腻如斯!

第三句:棋罢不知人换世。

大文豪欧阳修梦中写的诗,不知周公能解否?

这句话颇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刚才诗人不说还在吹笛子吗?而且还是一个人,这会怎么又在下棋了呢?

其实,这句是诗人用了“王质烂柯”典故。

相传晋朝有个樵夫叫王质,有一天进山砍柴遇到两个白发老人对弈,就把斧头放在一旁观战。

不知过了多久,王质感觉看饿了,老人给他了一颗像枣核一样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感觉不到饿了。等到一盘棋结束,老人就催王质回家。王质回头一看,自己的斧柄早已腐烂。

回到家中,亲人故旧都已经去世了,才知道已过百年、换了人间。

这就是有名的“王质烂柯”的典故,常被古人用在诗词中表示“沧海桑田、恍如隔世”。

比如刘禹锡那句有名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的就是“王质烂柯”的典故。

那欧阳修在梦见“王质烂柯”意味着什么呢?

欧阳修写这首《梦中作》的时候还在颍州当知府,尚未得到朝廷重用。

这对于“学而优则仕”的古代文人来说,特别是对于胸有大才的欧阳修来说肯定心有不甘。

在此用这个典故多半也是因为仕途不顺等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让他产生了“今夕何夕”的没落之感,以及心中想要超脱尘世的愿望。

第四句:酒阑无奈客思家。

大文豪欧阳修梦中写的诗,不知周公能解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哪那么容易?

尘世间的功名哪能说放就放?

父母高堂、兄弟妻儿又是一个凡人说忘就忘的?

说白了,此时的诗人主观上虽然有超然脱俗、超脱尘世的愿望,但是又怎能简单地忘情于人世?

无论是现实中还是在梦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只是独自一人身处异乡,遥想起远在千里外绵州老家的亲人故里,酒兴阑珊之时,思乡之情免不得更加浓郁。

终结

大文豪欧阳修梦中写的诗,不知周公能解否?

到这里,我们大概能够对这个梦做个总结了。

诗人大概做了这样一个梦:

夜凉如水,月笼千山,我一个人凄清的笛声悠远地飘向远方;

昏暗的路两旁的百花在月光的映衬下让我迷醉。

天啊,我已经分辨不清:

我在哪,我是谁,现在到底是春天还是秋天?

我也不想分清,就让我跟当年的王质一样,看一盘棋就越过前年去吧。

可是,我的亲人还在,我的故乡还在,这个世界我还舍不得离开。

哎,算了,端起酒杯,再喝一杯吧!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大文豪欧阳修梦中写的诗,不知周公能解否?

其实,这样的矛盾才更加显出了诗人欧阳修的本真。

这才是一个真正立体的、负责任、有态度的文人。

那种遇到挫折就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连亲人世故故都可以轻易抛去的,消极避世的诗人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

只有欧阳修这样的想要出世却又不避世的文人才能真正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率性豁达之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