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会老堂致语》一诗背后的千古佳话

会老堂致语

北宋﹒欧阳修

欲知盛集继荀陈,请看当筵主与宾。

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

红芳已尽莺犹啭,青杏初尝酒正醇。

美景难并良会少,乘欢举白莫辞频


欧阳修对颍州(今安徽阜阳)情有独钟,一生曾在颍州呆了八年,并写下了与颍州有关的诗词92首,这首《会老堂致语》即是其中之一。


欧阳修《会老堂致语》一诗背后的千古佳话


诗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两句了。三学士,是哪三个人?谁又是两闲人?会老堂如何得名,背后又有怎样的一段故事呢?


会老堂由来


往溯千年,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欧阳修自扬州移知颍州,皇祐二年离任。


熙宁四年(1072年),时隔2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观文殿学士致仕,退居颍州,寓西湖六一堂。


翌年四月,前副相赵概以近八十高龄自南京(今河南商丘)之颍,造访欧阳修。


他乡得遇故知,欧阳修甚是欢喜,花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他随即将六一堂西侧的会客室加以整修,作为接待赵公的场所。


时任颍州知州吕公著闻讯也前来探望。欧、赵、吕三人会于此堂,饮酒、赋诗、好不惬意。吕公著有感于二老相会,遂为此堂题匾额曰:“会老堂”。


欧公亦即席赋诗:“ 欲知盛集继荀陈,请看当筵主与宾。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红芳已尽莺犹啭,青杏初尝酒正醇。美景难并良会少,乘欢举白莫辞频”。诗中抒发了他对赵概不远千里寻访的感激之情,也流露出了三人浓浓的深厚情谊。


宋蔡絛《西清诗话》对此次相会也有记载:“欧阳永叔与赵叔平同在政府,相得甚欢。平叔先告老睢阳,永叔相继谢事归汝阴。平叔一日单车往过之,时年几八十矣。留居饮逾月而后返。”二人关系可见一斑。


然而,正如诗中所写的“美景难”、“良会少”那样,是年闰七月二十三日(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终老于西湖居所。斯人已逝,却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这便是会老堂的由来了。


欧阳修《会老堂致语》一诗背后的千古佳话


历史变迁中的会老堂


会老堂在历史上有过几次大的维修,现保留有明清修湖建祠的碑记四块,分别记述了历史上欧阳公祠、西湖亭、西湖书院的修建情况。由于历次黄河泛滥侵蚀、自然老化,房屋曾破烂不堪。


1959年4月,阜阳县人民委员会把会老堂定为“阜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初,省、地、县三级政府分别拨款对会老堂进行了维修。1991年,欧阳氏家族欧阳修四子欧阳卞后裔,现亭孜村村民自发集资盖了一层院墙把其作为欧阳氏宗祠保护起来。


现会老堂为阜阳市颍泉区于2005年9月在原址、按原貌、用原材料恢复整修,砖木结构,明三暗五开间,梁枋雕刻精美,构图古朴美观,采用柱石斗拱承托,棂门花窗相衬,堂内两月门,题额为砖雕“景贤”、“尚友”四字,堂内立有欧阳修石刻画像,碑上清乾隆皇帝题诗和晁悦之、李叔端题字。


院内有苏轼的“和欧阳少师的会老堂次韵”碑刻等历代即兴题诗碑刻多块,以及欧阳修与赵概相会的铜雕塑像。


2012年9月10日,阜阳市政府公布22处阜阳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会老堂位列其中。2012年12月2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下发,阜阳生态园之内的“会老堂”成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欧阳修《会老堂致语》一诗背后的千古佳话


会老堂的文化意义


今天,当人们走进生态园游赏时,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方寸之地,便是声名赫赫的古颍州西湖的故址了,世事沧桑,时光的年轮已经干涸了那一池湖水,留存下来的是,在园内深处,见证着欧阳修浓浓颍州情结的唯一遗存——“会老堂”。


会老堂是欧阳修、赵概、吕公著三学士深厚友谊的见证者。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三学士成就了会老堂。


比欧阳修稍晚的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在《寄黄几复》一诗中,“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两句流传最广,由此也可见,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朋友之间,见上一面是多么不易!


相见时难别更难,相聚总是短暂的,离别来了谁也挡不住。知交零落,各自天涯,是人生的常态,能做的只能是相逢一杯酒,万里尚为邻。


历史不止于口口的相传,文献的记载,还在于活生生的文物。作为三学士深厚友谊千古佳话的历史见证者,这应该就是会老堂的文化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