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同字的妙用——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同字的妙用——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来源:《诗国神游——古典诗词现代读本》

一般而言,没有意味与韵味的重复是可厌的,有谁愿意去听别人言而无味的唠唠叨叨呢?然而,美听而诗意的重复,却有助于培养读者“音乐的耳朵”(马克思语)。在古典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优秀诗人不仅讲究章法和句法,也很讲究字法,一字多次再现的“同字”,即诗意的重复,就是字法技巧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他热心奖掖后进,“三苏”、曾巩、王安石等人均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等领域内都有卓异的成就,故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也是宋代文坛乃至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全面发展颇具美誉的大家。他的文章为天下冠,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他的词名“六一词”,如:“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如:“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工夫,笑问‘鸳鸯双字怎生书?’”(《南歌子》)与他为人的风骨峻肃相比,风格却是以流丽柔媚而隽永见称的。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为中国所独具的评论体裁的先河。作为宋诗革新运动的领袖,他反对宋初西昆体的浮华绮靡的流弊,善为古风和七绝,奇纵清俊处似李白,雄健苍劲处如韩愈,有所师承而又自成一家。例如他的《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就另有一番新的情思和韵调: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

这首诗在字法上的突出特色,就是运用了“同字”的艺术技巧。在唐宋以来的文人诗作中,最早最自觉地运用这种技巧的,恐怕还是张若虚的歌行《春江花月夜》和沈佺期的律诗《龙池篇》。在张若虚之作中,“月”字重出十三次,“江”字重出十二次,“春”字四次,“花”字两次,有如一阕宛转低回的小夜曲。沈诗的前四句写道:“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在二十八字之中就有五个“龙”字,四个“天”字,在字法上不仅“同字”,而且一、二句还运用“句中顶真”的修辞手法。以后,崔颢《黄鹤楼》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二“空”字,三“黄鹤”。李白《鹦鹉洲》的“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草何青青”,二“洲”字,三“鹦鹉”;《登金陵凤凰台》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二用“凤凰”,而“凤”、“台”两字又分开叠用。崔颢与李白,他们都应该从张若虚和沈佺期的作品中得到过艺术启迪。金圣叹看到了这种艺术现象,他在批点唐才子诗时,谈到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中“东望望春春可怜”之句时说:“七字中,凡下二‘望’字、二‘春’字……想来唐人每欲以此为能也。”

唐人之后,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辛弃疾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王沂孙的“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醉蓬莱·归故山》),都是宋词中可见同字之妙的名句。

欧阳修的《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在字法上师承前代而又独出机杼。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县令,他于初冬到达,在那里居停了约有大半年时间。《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写于景祐四年二月,根据诗人自己的《六一诗话》的记载,是对他在许昌任法曹参军的朋友谢伯初赠诗的奉答。

这首诗中的“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直到现在都还常常为人们所征引,它写景的工丽独至和洋溢其中的生命活力,确实能给人以久远的美的享受。我这里所要特别称道的,是它的同字的妙用。“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水自空流山自闲。”王安石的《游钟山》诗,四句中“山”字出现了七次。欧阳修的这首《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是一首歌行体的诗,共十六句,其中的“春”字也是重出了八次。据清人王晫的《西湖考》,全国以西湖为名的湖至少有三十多处。欧阳修此诗中的西湖,是指许昌的西湖。诗人首先从远在西湖的对方落笔,前四个“春”字分别点染“春色”、“春水”、“春思”、“送春”,然后,诗人回转笔锋,写夷陵春色和自己的感受,后四个“春”字先后状写“思春”、“春至”、“春色”、“逢春”,虽都是同字的运用却又各有侧重,在笔姿上毫不板滞而错综成文。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全诗前一半篇幅(八句)写春日西湖及所寄友人,后一半篇幅(八句)写夷陵春色及自己的感怀,不仅如此,全诗八个“春”字也是以前后各半的方式安排的,而且都是安置在第一、二句和第五、六两句之中,中间均间隔了两句。总之,这种同字的运用,既突出了诗意的重点,又加强了诗的和谐悦耳的旋律美,因为音乐形象的特点之一是高度集中,它常常运用重复或反复的手法,不断深化同一音乐形象,同时,运用这种技巧,也有助于获得一种清新刚健的歌谣风味。事实上,欧阳修是注意向民歌学习的,他的词作中写作最多的词牌《渔家傲》,就是来自民间的新腔,而他还效法流传于乡间、市井的鼓子词,以《渔家傲》的词牌写作《十二月鼓子词》。这就难怪他上述诗作之中,也流溢着一种民歌的馨香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谈到炼字时早就指出:“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同字,也就是“重出”。“同字”不同于“叠字”,叠字是指同一词的连续重复,如欧阳修《蝶恋花》开篇的“庭院深深深几许”,同字则是同一字在不同位置上的出现,如北宋画家,苏轼的表弟文同(字与可)的《望云楼》:“巴山楼之东,秦岭楼之北。楼上卷帘时,满楼云一色。”如20世纪80年代在长沙铜官窑发掘出土的唐代瓷器上,就有不见于《全唐诗》的民间作品:“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其妙趣就都在于同字的巧用。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论欧阳修时认为:“梅尧臣和苏舜钦对他起了启蒙的作用,可是他对语言的把握,对字句和音节的感性,都在他们之上。”欧阳修诗作的这种语言特色,我们从上述这首《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的同字妙用也可窥见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