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六岁前父母不能太温柔,家长这六“不”,决定孩子成败

儿童犯罪和心理研究专家李玫瑾教授说过:6岁前是孩子形成一个人格的过程,以后就已经决定了他的成败,0-6岁就是一个人生的缩影,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都浓缩在六岁之内。

孩子六岁前父母不能太温柔,家长这六“不”,决定孩子成败

就像从事儿童犯罪和心理行为研究多年的李玫瑾教授曾说过:如果父母也在孩子6岁之前学会拒绝孩子,尽管孩子会因为你的拒绝感到痛苦,但顶多也就是痛哭一会,严重的也只是在地上打滚撒娇哭闹;

可是等孩子到了12-14岁之后的叛逆期,你再开始对孩子"说不"时他们不会再哭闹、打滚,而是选择离家出走、服毒自杀、用跳楼的方式威胁父母,因为那时候孩子已经有能力对付父母的各种选择和教导。

孩子六岁前父母不能太温柔,家长这六“不”,决定孩子成败

所以,3岁到6岁是家长引导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也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萌发出了自我主观意识,但是孩子对待自己的行为还没有正确的不知,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对错。虽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但是很容易被引导,很容易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即便是叛逆,也不会有太大的"威胁"和"破坏性",也就喜欢和父母吵闹,然后孩子地上撒泼而已。

孩子六岁前父母不能太温柔,家长这六“不”,决定孩子成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在前几年的一次讲座中,曾经表示:对六岁前的孩子进行教育,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在对六岁前孩子的培养上,家长要勇于说以下六个“不”:


1.孩子闹的时候不容忍

家长对孩子的闹要有原则,说不行就不行,不可以姑息,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们懂得,闹也没有用,形成习惯,才能避免今后的“大闹”,如果等孩子大了,家长才知道应该拒绝孩子的闹,可能就真的晚了,到时候她们可能会这样跟你闹:离家出走或者决绝自杀。

2.拒绝孩子无限提出物质要求

孩子如果跟你说,他想要这个恐龙,那你要问他,这个恐龙和家里的有什么差别,他会想办法解释,如果他的解释合理,你可以答应他的要求,这也是和孩子沟通的表现,但如果经常想要同一件东西,甚至贪得无厌,你要在第一次的时候就制止,但不可以每次都拒绝,可以三次里面满足一次,这样才是最适宜的度。

孩子六岁前父母不能太温柔,家长这六“不”,决定孩子成败

3.拒绝孩子对事物的诱惑

举个例子,比如孩子在下课时候想去玩滑梯,难道我们就要每次在他们下课的时候带他们玩滑梯吗?答案是错误的,越是能诱惑孩子的东西,家长越要控制孩子对他们的渴望。

4.拒绝孩子的“不坚持”

如果孩子对很多事物都无法忍耐,比如疲惫,家长就需要加以干预了,现在生活好了,很多家里都有车,甚至一步路都不让孩子走,日久孩子就对一点点疲惫都不能忍耐,学习和体育活动中业不能坚持,最后就会变成废材。

孩子六岁前父母不能太温柔,家长这六“不”,决定孩子成败

5.拒绝孩子的自私

如果孩子凡事都先想自己,不懂得为别人着想,一定有家长从小放纵的因素在,如果孩子从小就以自己为中心,认为自己是太阳,别人都要围着自己转,就像父母一样,那孩子必然会变成自私自利的人。家长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分享”的习惯,才不至于让孩子变成小皇帝。

6.拒绝孩子的一帆风顺

小时候没有受过挫折的孩子,长大往往都会受到更大的挫折,只有经历挫败感,才会对失败这件事习以为常,忍耐力更高。这样孩子才能过得更快乐,不至于人生一落千丈。

在对孩子说不的时候,家长也许有不忍,但只有当时的毅然决然,才能让孩子未来的人生更顺遂。

孩子六岁前父母不能太温柔,家长这六“不”,决定孩子成败

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

刚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想让孩子长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惯养成的关键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孩子走的更远。

3~6岁,这个时期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时期,也是孩子的启蒙期。也是孩子的创造、思维、自控等等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期。

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小编有这样一本书推荐给各位父母——《宝宝情商行为管理图画书》(共10册),是一本关于儿童情绪管理性格培养的绘本故事书。尤其3~6岁情绪管理差的孩子有着针对性的教育,比如:坏脾气、嫉妒、自卑、害羞等心理问题。

孩子六岁前父母不能太温柔,家长这六“不”,决定孩子成败

这套绘本一共有10册,分别是《我能承担责任》《我不随便发脾气》《我能表达自己》《我能与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礼貌》《我可以独立》《学会尊重别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孩子六岁前父母不能太温柔,家长这六“不”,决定孩子成败

绘本通过贴近孩子生活的小故事,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接受故事中的道理,孩子还能从中获得一些小常识,分别从

“培养自制力”、“勇敢尝试”、“树立自信心”等方面,让孩子学会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

所以做家长的点击下方图片,从现在开始改变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