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精品之《司馬解伯達造像記》

《司馬解伯達造像記》簡稱《解伯達》,刻於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年間(477—499),“龍門二十品”之一,在古陽洞北壁。正書14行,其中6,7,8行,一行3字,餘皆一行5字,可見64字。

此造像記筆力方俊、氣勢雄強。用筆以方為主,間用圓筆;起筆有直、斜、橫落及輕重之別,收筆或藏或露,多清晰可見;點畫方截、峻厲、雄強,飽滿且見秀整,時寓圓柔之筆以破板滯;方折凝重,間有幾處圓轉,尤其是橫折的圓轉處頗具秀逸遒勁之氣,整體參差錯落,姿態欹正,縱斂有致,意趣天然,韻味酣足。

此造像記如今部分殘損,萬幸民國初年拓本整體保存完好,雖然字數少了些,也是臨寫“龍門體”的極好範本。對碑刻的臨習,應注意不可一味模擬石刻上的刀鑿斧削的效果,而是要作筆情墨韻的紙上書寫還原和筆墨的獨特趣味。碑刻和實際書寫是有區別的,書稿在鐫刻時也不可能完全體現。啟功曾說:“學書如不知刀毫之別,夜半深池,其途可念也。”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說:“《解伯達》《齊郡王祐》峻骨妙氣為一體。”又說:“《解伯達造像》雍容文章,踴躍武事。”這是指其給人以剛柔相濟的感覺。此外,他還說:“《解伯達造像》亦有奇趣妙理,兼備方圓,為北碑上乘。”

  當代書法家祁毓麟在《中國書法鑑賞大字典》中評價《解伯達造像記》道:“具有筆力方峻、氣勢雄強的時代風氣,又不拘成法地去發揮自我創造意識和智慧,表現出豐富的審美情趣和創造才能。雖寥寥數十字,但自成面目,開奇崛變化的書風,為北朝造像精品之一。”他認為,此造像記點畫造型多有奇出之筆,如“寧”字的點、“泯”字的背拋鉤、“延”字首撇等;尤以“達”“道”“延”字的橫捺由大弧度的圓潤曲勢轉為大起落的方截勁利的長腳最為獨特。他說:“字之造型,善於挪移、收縮、誇張部位而生異態。‘綰’字左低右高、‘勒’字左高右低、‘軀’字誇張右部、‘遷’字誇張中下部、‘智’字誇張左部、‘馬’字右部的收縮、‘趣’字(取)之收縮等等。在不影響辨識的條件下,還省略部分點畫,以求簡練,如‘激’‘彌’‘響’等字。”


魏碑精品之《司馬解伯達造像記》

龍門石窟


魏碑精品之《司馬解伯達造像記》

古陽洞


魏碑精品之《司馬解伯達造像記》

龍門造像


魏碑精品之《司馬解伯達造像記》

司馬解伯達造像


魏碑精品之《司馬解伯達造像記》

如今破損的《司馬解伯達造像記》


魏碑精品之《司馬解伯達造像記》

民國初年《司馬解伯達造像記》拓本


魏碑精品之《司馬解伯達造像記》


魏碑精品之《司馬解伯達造像記》


魏碑精品之《司馬解伯達造像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