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出生的朱元璋,却给了官僚贵族诸多特权

我们经常看到了一些文章说:春秋以后中国再无贵族;项羽之后中国再无贵族;秦汉之后无贵族……不管哪种,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早就没贵族了!

那贵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种解释是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享有特权的人,叫贵族;第二是帝王的亲族,或地方大豪绅;第三是所谓品德高尚的人。前两类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与统治阶层有关联,享有特权;至于第三种解释本人觉得有点扯淡,平民阶层品德高尚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应该有不少,但那些穷得揭不开锅的人,谁认为他是贵族呢?

草根出生的朱元璋,却给了官僚贵族诸多特权

所谓贵族应该指那些享受特权的人,只有有了特权,才能与平民拉开距离,才能显示出贵来。比如国历史上的“士”这个阶层,应该都算做贵族的行列。这些人,通常都是通过读书以达到致仕,从而与普通平民拉开身份的距离。

而朱元璋这位草根出生的皇帝,按理说应该从内心痛恨那些官僚贵族的,但他却给了“士”,或者说官僚贵族各种超越平民的特权。

草根出生的朱元璋,却给了官僚贵族诸多特权

《大明律》:文武官司职、举人、监生、生员、冠带官、义官、知印、阴阳生、医生、但有职役者,犯脏作奸,并一应行止有亏,俱发为民。

可见,这些特权阶层与民所享受的待遇还是很有区别的,如果作奸犯科,将取消这些特权。那么,这些官僚贵族到底享受哪些特权呢?

免差役

明代以十户为甲,百户为里,每年近甲轮流服役。但是,这种服役只针对的是庶民。在张居正的《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中有这样的话:“生员之家,依洪武年间例,除本身外,户内优免二丁差役”。也就是说,只要家里有人入了县学、府学读书,除自己外,家里还可以免去两个人的差疫。朱元璋制订这样的政策也许是鼓励庶人读书,但也制造出了特权阶层,埋下了社会矛盾的祸根。

草根出生的朱元璋,却给了官僚贵族诸多特权

法律的豁免权

《明太祖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常州宜兴县丞张福生犯法当死,特宥之。先是,上以进士,国子生皆朝廷培养人才,初入仕有即丽于法者,虽欲改过不可得,遂命凡犯难死罪,三宥之。福生以国子生故得宥。也就是说,因为国子生是朝廷着力培养的人才,所以豁免了他的罪罚。虽然在朱元璋之后,这一法令逐渐取消。但如官员、读书人犯法,都以此为例,由当地官员请求朝廷豁免。

蓄奴权

《大明律》:庶民之家养奴婢者,杖一百,即放一奴婢从良。

也就是说,庶民如果养了奴婢就是犯法了,如果被逮住了,得受刑杖一百,还得让奴婢从良。刑杖一百应该很厉害了,身体不好的就会被杖毙了!但是,那些所谓的官宦之家、士族或者说官僚贵族却可以随意蓄养家奴。在《明太祖实录》中就记载,凉国公蓝玉“蓄庄奴假子数千人”,武定侯郭英私养家奴一百五十多人。嘉靖时的徐阶所养的家奴竟有数千人。

草根出生的朱元璋,却给了官僚贵族诸多特权

其它特权

除了这些,官僚贵族们的居住房屋的样式、间数、所穿衣服的颜色、款式,与人相处的礼仪都有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不但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特权,而且在一些日常细节上,也要显示出尊贵,高人一等来。比如洪武年间,就颁布过这样的法令:

外官致仕还乡者,若筵宴则设别席,不许坐于无官者之下。……其与无官者相见,不必答礼。庶民则以官礼谒见,敢有凌侮者论如律。

连坐座位都必须坐上位,别人问候你你可以不还礼。谁要敢侮辱了当官的,那可是要吃官司的。时时处处让这些士人贵族高人一等,拉开与普通老百姓的距离。那么,这位草根出生的皇帝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草根出生的朱元璋,却给了官僚贵族诸多特权

竹书木简认为:一方面明代官员俸禄普遍不高,通过这种特权来笼络官僚贵族;另一方面,这些官员,即便还只是还是学习的秀才举人,或者已经退休的官员,他们代表了朝廷的形象,他们高贵了,朝廷也就高贵了,皇帝也就尊重了;第三,许多特权是历代王朝通行的做法,明代作为继宋以后的另一个汉人统治的王朝,必然沿袭以前汉人王朝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