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清朝的康乾盛世有多少年?为什么出现鼎盛?

徐老二218703984


康熙,乾隆时期根本没有盛世,

请让我给大家以数据详细简述,为什么没有盛世,而虚假的盛世是怎么回事。

明朝跟清朝都是古代封建王朝,都是银本位。我们先说明朝,才能解释清朝为什么不存在盛世。

因为大航海时代,美洲银矿(墨西哥银矿跟秘鲁银矿)的发现,以及日本银矿的发现。

因为1562年到江户时代这漫长的400多年时间里,位于日本岛根县大田市的石见银矿是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银矿。日本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产银国,以至于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产自日本,日本也因此被明朝人称呼为“银群岛”。

而这些银矿发现,大海航时代到来,相对明朝银本位冲击,不是一个小冰川期能够造成的。我们先看数据。

明朝永乐年间,南京的米价一两银子能换七八石大米。明朝一石有多重呢?《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给出了答案,约合76.75公斤。

明末,粮食价格不断攀升。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米石1.6两银子。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米石涨至3.6两,创造了历史新高。相较明末普通士兵,年饷不过48两。

为什么?粮食价格涨的让人吃不起粮食?

明中期开始闭关锁国,为什么闭关锁国?如果明末不闭关锁国后果什么样?大航海时代,只要日本一直不停止采银矿,就可以不断的购买米,面,粮食,丝绸,瓷器,茶叶,字画。

如果粮食都被买走,情况什么样?易子而互相换孩子吃掉。不是虚构恐怖电影,而是发生在明末的真正现实。

天灾其实每个朝代,每个时期都有,甚至古代黄河长江决口,造成大量灾民时期也有,但是让灾民灭了朝代,只有明朝。

明末闭关锁国政策失败,原因有很多,

第一,因为走私白银有巨大的利益,让人铤而走险。明朝沿海大量的明朝人假扮倭寇,走私白银。官商勾结。闭关只是一句空话。

第二,东林党争,争的是什么?崇祯换了50个宰相,平均3月一个,难道崇祯脑残?就想折腾亡国了?实在是阉党魏忠贤一死,以东林党为首的百官,宁可亡天下,也要跟崇祯斗,崇祯无人可用。

皇帝你可以,玩木匠,炼丹准备飞升,美食,玩蟋蟀,哪怕弄个豹房养娈童,哪怕你30年不上朝。都可以,但是朝政你还是别伸手了。除非你培育一把刀,比如魏忠贤,严嵩,刘瑾,否则皇帝碰上御史,就让御史一顿祖宗家法,列祖列宗,以据历史典故,给皇帝一顿教训。以彰显文人风骨,明朝御史以能被皇帝打板子为最高荣耀。御史也想往上爬,你不冲锋,怎么让宰相引为心腹。

为了跟崇祯斗,希望能达到张居正时期,皇帝不用来,朝政大臣说了算的结果,崇祯时期,朝政跟瘫痪差不多少。

清朝,康熙乾隆延续明朝闭关锁国政策,

但是乾隆开放了四个口岸通商,最后以广州十三行为首,有限制贸易。甚至禁止粮食出口。最重要的是,同样因为大航海时代,美洲的马铃薯(也就是土豆),玉米(皇帝赏赐种植的米),番茄等高产农作物到来,亩产增加,生产力提高,能养活更多的人,

也就是说,因为这些高产农作物,能养活更多人,造成人口增加。

古代亩产是固定的,今天的工业化肥,跟强大农业机械时代不能算,古代一直是,和平时期人口增长,然后粮食不够吃,人口膨胀到一定限度,就战乱,人口减少,继续和平时期人口增长,就这么无数次轮回。直到康熙乾隆时期,高产农作物,人口限制才改变。

所以说跟哪个朝代没有任何关系,任何朝代到了那个时期,必然会人口增长。

全国人口也从乾隆初年的一亿四千多万人增加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近三亿人。

北京故宫博物院,郎世宁珍品。

乾隆时期,粮食有了,同样国库钱也有了。很多人都说是雍正时期积攒下来的,这根本就是不学无术的才说的话。(1795年)。国库存银则长期保持在六、七千万两之间,几乎相当于全国每年赋税总收入的两倍。

要知道,光是丝绸一项,就涉及到,桑树种植,采桑养蚕,纺丝,棉花种植,织造,销售,运输。光运输一项就涉及海运,河运,陆地马车等运输,还涉及镖局,保镖,金融机构(经营汇兑和存款、信贷的票号)等等。

国家财政收入从乾隆二十八年开始逐年提高。原来每年财政收入是三四千万两,二十八年就达到47063610两,四十二年达到最高点81824044两。后来降低一些,但也达到六七千万两。这跟雍正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到了那个时期,必然会这样,跟哪个朝代也没关系。必然是在那个时期,欧洲贵族能用有一套精美瓷器,跟一套丝绸衣服为时尚。因为大航海船的增加,必然结果。

乾隆执政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据统计乾隆时期蠲免了正额赋银两亿两,加上历年“灾蠲”等的一亿多两,共计三亿两以上。钱多的已经花不完了。要知道雍正为了支持年羹尧平定西北。挖地三尺了。皇子都必须还户部钱。已经穷的快挖祖坟了。

而且这样普免钱粮,是乾隆一直对外用兵的情况下。

乾隆元年(1736年)\t镇压古州苗乱

乾隆十年(1745年)\t瞻对之役

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t大小金川之役

乾隆十五年(1750年)\t平定西藏之役

乾隆二十年(1755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t平定准噶尔之役

乾隆二十三(1758年)至二十四年(1759年)\t平定天山南路之役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t平定台湾林爽文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t平定苏四十三起义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t平定田五起义

乾隆六十年(1795年)\t平定湘黔苗民起义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至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t清缅战争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t廓尔喀之役

乾隆五十五年(1788年)至乾隆五十六年(1789年)\t清越战争

明清都是古代封建王朝,以上那些是对外领土经营,那些是国内平叛,这里不做任何定义!至于当时广西,宁夏,四川,云南,贵州,是否土司牵绊,不做任何评论。

朝贡体系

乾隆时期清朝的藩属国扩充到东南亚地区的安南(即越南)、南掌(今老挝)、暹罗(今泰国)、缅甸以及南洋群岛的兰芳共和国;西南喜马拉雅山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等国;中亚地区有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乾竺特与拉达克等国。

六下江南

官方解释《清史稿》

康熙时期主要是治理黄河;乾隆下江南除了视察黄河大坝,还视察浙江海塘等水力工程。弘历自己说:“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下令完成的水利工程,较大的有:

河南至商丘黄河河堤新筑170余里,清口及江南运河疏浚,江南淮阳运河挑浚,清河千里堤岸培筑。此外,修了江苏宝山至金山242里长的块石篓塘和浙江金山至杭县500里海塘。

民间解释

六下江南是因为乾隆帝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而是海宁陈阁老陈世倌之子。后来因为乳母多嘴让弘历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才六下江南时,暗去海宁省亲。

我个人解释,

我就不信乾隆下江南就为了河务,难道真的对江南美女没有一点想法?嘴上没说,心里那谁知道啊?正好有理由去江南,顺路…下令大臣选秀女,不如自己亲自去选啊,所谓妾不如偷啊。

不多说,最后以乾隆的诗结尾,一片两片三四片?算了,还是不说这首郑板桥的《咏雪》 了。

就以今天在北京永定门外燕墩《皇都篇》碑文结尾

要之幅员长且广叶,山河襟带具大纲。

列国据此士马强,可以雄视诸南邦。

朱楼甲第多侯王,槐市陆海无不藏。

富乎盛矣日中央,是予所惧心彷徨。

大航海时代,西方自然科学,一点没感觉?这句是予所惧心彷徨,足说明乾隆晚年的心情了。


天道的痕迹


康乾盛世一百多年。其根本原因,在于朝庭权力集中,君皇体恤民情。并不同程度的发展,农工贸易,社会稳定。


人在征途


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有些中国历史学家们将“康乾盛世”称为辉煌,是因为他们觉得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将中国传统社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奇迹。他们认为国家统一的最终完成,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学术文化的集大成趋势是“康乾盛世”最显著的历史特征。

  如果把“康乾盛世”和三代以降号称盛世的其他各个时期相比较,就会发现,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它都逊色前代。首先,为了限制明末以来土地兼并的发展,恢复农业生产,清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康熙曾下令把一部分明代各地藩王所占田地归还农民垦种,奖励垦荒屯田,并实行开垦荒地之初,免其杂项差役,三年免科,或通计十年, 方行起科“等办法,还颁布“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令,重视兴修水利。

  其次,康熙时代统一台湾,平定三藩之乱,抗击沙俄侵略,建立起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使疆域空前扩大。

  第三,雍正时代广泛实行“摊丁入亩”税制,使经济、人口迅速发展。

  第四,乾隆时代继续改进和完善各项制度,使人丁繁 多,国家富庶起来。经康乾百余年的发展,人口已超过3 亿.是明朝最多人口统计数的5倍,比清初人口最少时增长 了20余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