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齊下 穩住外貿基本盤

海關總署3月7日公佈數據顯示,以美元計,中國1‒2月出口金額同比下降17.2%,進口金額同比下降4%。1‒2月,中國錄得貿易逆差70.9億美元,是2012年3月以來首次出現累計逆差。

隨著入世後中國外貿的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其對經濟的影響眾所周知,而就外向型企業而言,其不利因素則更為明顯。

疫情之下人員流動受阻、復工延遲,即使返工後也面臨隔離與防護物資短缺以及原材料庫存不足的制約,同時由於交通物流受制,貨物即使完成往往也不能及時發貨、裝運和檢驗,部分出口企業也可能面臨著國外進口材料不能到位的影響,出口商還將面臨較高違約風險。

就此來看,1‒2月外貿數據其實並不讓人意外。但是1‒2月很可能還不是外貿最困難的時刻。因為1月份外貿運行基本平穩,而2月份即使在往年也是外貿淡季。進入3月之後,疫情對外貿的衝擊也許才會全面顯現。

必須正視這種可能更強的衝擊,竭盡全力穩住外貿的基本盤。

應對這種衝擊,從國家層面看,就是要保住長期的貿易伙伴,保住中國外貿供應鏈優勢地位,並密切關注疫情在海外的蔓延對中國貿易伙伴、供應鏈,乃至全球經濟的影響,未雨綢繆。而站在外向型企業的角度,則是穩住市場老客戶,保住訂單,千方百計確保按時提供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

穩住外貿的基本盤,當務之急是迅速推動有序的復工復產。

最近一段時間,作為全世界製造業的標杆企業之一,富士康正在經歷一個“最難”“最貴”的復工季節。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各地嚴格的人員限制流動措施,令勞動力成為了這個製造業巨頭最寶貴的資源之一,也使得招工返費的價格一路攀升。

可以說富士康的考驗,也正是中國製造業的考驗,這既考驗市場主體的智慧,也考驗勇氣與擔當。完成這個考驗,沒有各方的合力是不可能的。

穩住外貿的基本盤,還需要結合行業的特點和實際,精準施策。

海關總署於已2月22日推出了外貿穩增長的十條措施,這些措施的成效不言而喻,但在一些常規的幫扶措施之外,幫助外向型企業尤其要注重三點。

一是讓貿易便利化水平更進一步。隨著國際分工深入細化,貿易成本對企業國際競爭力和向價值鏈高端提升的影響更為凸顯,通關不便、清關效率低、程序繁瑣等問題給外貿帶來的阻礙和影響甚至超過關稅、非關稅措施。因此需要下大力氣推進簡化通關手續,降低檢驗檢疫費用,繼續推動清理規範口岸涉企收費,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二是要注意發揮工業互聯網的優勢。疫情中工業互聯網的優勢已經凸顯,幫助製造企業銷售從線下走向線上,尋找訂單、拓展市場並和客戶精準對接,工業互聯網的獨特作用不可替代。

三是要更加註重民企的作用。2019年民營企業已是我國外貿第一大主體。今年前2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1.7萬億元(同比下降6.6%),佔進出口總值的41.9%,同比提升1.3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佔比提升,充分顯示了民企的活力。幫助民企進一步挖潛,同時開拓新興市場,是在幫企業,也是在穩外貿穩就業穩經濟。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