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韶山革命紀念地,省韶山管理局做好“紅色”和“綠色”文章


法制週報·新湖南見習記者 楊天朗


韶山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示範基地,也是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019年省委巡視組對省韶山管理局黨委進行了巡視,對韶山管理局就結合韶山實際,全面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韶山工作的重要指示,弘揚“韶山精神”、講好“韶山故事”做好“紅色”和“綠色”兩篇文章等方面,提出整改要求。

針對巡視反饋意見,省韶山管理局黨委邊巡邊改,標本兼治,把30個問題細化為35項,每項都進行了整改,目前已完成18項,基本完成6項。

建好韶山革命紀念地,省韶山管理局做好“紅色”和“綠色”文章

毛澤東同志故居


完善故居周邊溼地生態

3月的韶山沖,綠水青山依舊,綿綿春雨下的毛澤東同志故居春意盎然。因為疫情影響,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下轄所有景點(生平展區、專題展區、毛澤東同志故居、南岸私塾、毛氏宗祠等)自2020年1月24日(除夕)起臨時關閉,暫停對外開放。

故居正前方兩個池塘,平時是遊客的“打卡”的黃金地段。兩個池塘地處河流中下游,上游村民將生活汙水和種植水稻使用的農藥化肥流入池塘,成了池塘的主要汙染源。此前通過種植荷花等綠植消化汙染物,效果不太理想。

2019年,在巡視中,這一問題被省委巡視組提出,要求省韶山管理局系統解決。“按照巡視組要求,我們下定決心,要徹底改善故居周邊的水汙染問題。”省韶山管理局副局長付維華說。

為此,該局從規劃入手,決心對兩口池塘及其故居周邊來一次徹底的“美容”。

目前,水質改造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進行兩口水塘的排洪管、排漬口等施工,要讓兩口水塘水質達到一級A類,能見度在1米左右,預計4個月後項目能全部完工。”施工負責人周發兵說。

據瞭解,通過將生活汙水和塘水徹底分離,再優化池塘周圍的種植結構,減少農藥化肥汙染;遍植綠色水生植物,將逐步完善故居池塘周邊的溼地生態。


紮根紅色土地作好宣教改革


在做好“紅色”文章方面,省韶山管理局充分利用紅色資源,著力做好社會教育、黨性教育和研學教育。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風範長存——毛主席遺物展”完成提質改造並正式開展,在全國率先推行宣教改革,實行了“有組織、分批次、全免費、全覆蓋”宣講模式,得到中宣部的高度肯定。2019年該展講解1.26萬餘批次,收集觀眾留言1.25萬餘條,觀眾滿意度100%。

“韶山黨性教育基地”加強軟硬件建設,全面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去年下半年兩堂精品課入選全省第二批黨性教育精品課程。培訓設施維修維護已經完成,服務條件得到明顯改善,2019年全局共接待各地研學機構組織的中小學生團隊28.7萬人次。


毛澤東數字圖書館9月上線


省委巡視組在巡視反饋中提出,要對毛澤東圖書館進行提質改造。設施老化、場地有限,歷史原本無法借讀,難以滿足讀者和專業研究者的需求。

省韶山管理局一方面積極向中央報批毛澤東圖書館改擴建項目,一方面全力推進數字內容加工處理服務、數字資源發佈系統平臺建設等一系列工作。

在毛澤東圖書館內,館長謝錫光戴上白色手套,小心翼翼地翻開一本藍色緞子封面的《毛澤東選集》說:“這本書是由晉察冀日報社於1944年5月編印發行的;是世界上第一部《毛澤東選集》屬鎮館之寶,一般不對外展示。圖書館將對書籍進行掃描,用3D的形式再現珍貴圖書,讓更多的讀者可以看到典藏的歷史書籍。

記者來到數字資源發展部,工作人員打開“毛澤東數字圖書館”網頁。他們花了近兩年時間,完成了1819部毛澤東珍貴著作的掃描加工。“今年9月數字圖書館就可以上線了,到時全國讀者可通過網絡免費觀看這些珍貴文獻,讓‘紅色資源’全球共享。”謝錫光說。

韶山管理局副局長付維華說:“通過抓巡視反饋問題的整改,我們會把韶山核心景區打造得更美,把韶山革命紀念地、韶山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個品牌擦得更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