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期的教育工作需要非常規思維

首先,不同以往的日子意味著開展教育工作的資源和情境不同了,以往的大段交流活動時間、專門教育設施等核心教育資源不再具備了,師生以往的平和心境和便捷的面對面交流等常規情境也不能保障了。此時,放下對面對面教學理想的恪守,轉而探索跨越時空的在線教學就是變化性思維的一個要求和體現。

其次,不同以往的日子意味著當下教育工作針對的需求和目標也要不同了。面對眼前的疫情,非畢業升學壓力下的學生們會更多看到健康比分數重要,平安比榮譽更根本,社會參與比個人功利更有格局。在這種情況下,常規目標和常規內容的教育在價值和意義上的位置開始動搖和下降,此時的教育就需要轉而強調針對新需求和目標的教育內容,而不是一味使用在線教學的方式傳授常規的課程知識。不同以往的日子還意味著教育的做事方式也不能恪守了,舊有的教育工作開展能力和方式要更新了。過去,優秀的師生更多擁有面授能力和現實教學活動組織架橋,但這在疫情時期的師生分隔狀態下大都不能用上了。現在適合進行的在線學習與教學所要求的素養和方式並不是師生普遍具備的,優質的在線學習需要學生具備低監督下的高度自主性,優質的在線教學需要教師具備穿越時空的內容重組和流暢表達,這些方面的師生準備不足也是不少教師進行在線教學時“翻車”的根源。以上這一切都意味著,當前需要突破教育常規,立足變化,要變化目標、變化內容、變化手段,而堅守過去則不合時宜。

雖然,在疫情帶來的恐慌中師生可能會感到度日如年,但是從當前人均接受的學校教育年限和壽命來說,這段時間沒有多長。在這段時期,更為緊要的恰恰不是常規的學習和教學,而恰是要學習對生活和世界進行另一面的感受和體悟。相信特殊時期的這種感受、體悟和應對能夠從另一方面促進學生對幸福生活和美好世界的根本追求。因此,面對較短的非常規階段,開展教育工作特別需要抓住那些稍縱即逝的情境與時機,因為當下面臨的非常規問題在很大可能上是不重複出現的。

總之,當下使用在線教育方式要追求以暫時手段即時應對當下教育的突出需要,強調利用各種已有在線資源和途徑實施防護知識、心理調適、信息篩選、社會觀察和參與的教育;當然,使用在線教育方式要兼顧未來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要前瞻性地探索和創新未來常規教育可用的一些新途徑和手段。

(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基本理論研究院院長、教授,九三學社中央教育文化專門委員會副秘書長餘清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