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名字“害惨”的鱼,明明很好吃,名字却是‘人人喊打’

在火锅的世界里,重庆是当仁不让的宇宙中心,重庆火锅的涮食多为动物内脏,大鱼大肉并不多,地处长江边的富庶之地,按说重庆人应该大爱江鲜湖鲜啊~可重庆火锅中,出现最多,名气最大的,却是这无名小辈——“耗儿鱼”。

被名字“害惨”的鱼,明明很好吃,名字却是‘人人喊打’


被名字“害惨”

咱们都听过“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被称为“耗子(老鼠)”鱼真是冤了!其实耗儿鱼的学名叫绿鳍马面鲀,是马面鱼的一种。

耗儿鱼在江湖上有别号,但基本都是“诨号”,比如,因其圆胖厚实,叫作“面包鱼”、“猪鱼”;又因鱼皮又厚又韧,也叫“剥皮鱼”。因为不剥皮不能吃,因为皮太厚,不好煮熟;而耗儿鱼在潮汕的俗名叫“迪仔”,在四川叫“耗儿鱼”,为啥这样叫,不得而知。

被名字“害惨”的鱼,明明很好吃,名字却是‘人人喊打’


而在众多“花名”之中,耗儿鱼这个使用率最高,也最不好听。有人觉得可能是因为它的身材如老鼠大小,所以也叫“老鼠鱼”,但其实这个原因很难理解,因为成年的耗儿鱼都在一斤以上。

耗儿鱼属于外海近底层鱼类,生活于栖息水深50-120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经济鱼种,产量仅次于带鱼。除鲜食外,耗儿鱼主要是深加工制成的鱼松和烤鱼片。肝可制鱼肝油。

被名字“害惨”的鱼,明明很好吃,名字却是‘人人喊打’


从无人理睬,到百般宠爱

上世纪60年代以前,耗儿鱼几乎是没人吃的,虽然是海鱼,但从来没人把它当海鲜看,足见其贱。除了皮厚肉糙,长相难看外,还因耗儿鱼背鳍上的刺常伤人,渔民十分讨厌它,捕后多用来作饲料或肥料。

随着传统经济鱼类资源的严重衰退,当年上不了台面的耗儿鱼却逐渐兴旺起来,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耗儿鱼开始被慢慢接受,尤其是在内地,到现在,耗儿鱼也被吃得差不多了,一斤以上的成了稀罕物。

被名字“害惨”的鱼,明明很好吃,名字却是‘人人喊打’


耗儿鱼的功效:

吃耗儿鱼对我们健康是有好处的,首先耗儿鱼是属于一种低脂肪的食物,其中还富含ω-3脂肪酸的存在,这样对人体的大脑健康有好处。

吃耗儿鱼有降低胆固醇的问题的好处,增强人体免疫力。在耗儿鱼中的蛋白质还是很容易被我们人体吸收的,所以就让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更容易,很配您啦,你懂……有了它,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营养不够啦。

来一份啦,你不会失望嘀!

在重庆,最初的耗儿鱼是冷锅形式的,豆芽、青笋、鸭血等垫底,耗儿鱼煮熟后端上桌。

后来,逐渐成了火锅圣品,这几年,专门经营耗儿鱼的店层出不穷,什么味道一应俱全,今天清蒸、明天红烧、后天水煮、双椒的,干锅的、麻辣的、酸菜的、烧烤的……味道超级棒!

想想都流口水吧?看,人家耗子鱼明明是很好吃的,而且你想得出的做法有,你想不出的也有。

川悦味来的主打菜耗儿鱼终于现身了,这是一盆香辣红油味的耗儿鱼,就喜欢这火辣辣的味道。如果食不惯辣味的可以选其他配料做的耗儿鱼,比如酸菜耗儿鱼适合不能吃辣的人。

雪白晶莹的鱼身沾上辣辣的红油,这就是大家都喜欢的白里透红吧。而且关键的是,这种鱼是没有刺的,妈妈再也不怕我吃鱼的时候卡住了。

耗儿鱼只有鱼身,却没有鱼头,为什么呢?

耗儿鱼之所以没有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鱼头部肉少,可食性极差,且皮非常厚,煮不熟,没法吃,还不易剥开,内地居民更是不会处理。

2、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成本问题:耗儿鱼头很大,头、内脏加皮占了全身重量的50%,相比其他类海鱼,耗儿鱼这个特点算是最为突出。如果不去头,运输、冷冻及人工等成本都会增加一倍

个人调味品,可辣可不辣,赞!

酸辣耗儿鱼、仔姜耗儿鱼、冷锅耗儿鱼、干锅耗儿鱼都是四川人钟爱的食物。

在 成都,更是有不少专门经营耗儿鱼的店。对于很多火锅爱好者来说,耗儿鱼也是火锅中必不可少的一样菜品。

巴掌大的耗儿鱼在满是红油花椒和各种香料的锅中煮熟之后,捞出来放在特制的蘸料里,鱼肉脱骨,蘸料鲜香,筷子轻轻一戳,将鱼肉顺着鱼骨一扯,大片大片的鱼肉便顺着鱼骨脱落下来,让人似乎忘却了吃鱼吐刺这件烦恼事。

其实耗儿鱼的鱼肉算不上鲜,比起其他海鱼也并不嫩滑,但是耗儿鱼肉胜在脱骨、胜在久煮不烂。并且其味道与四川的麻辣结合的完美。在四川火锅满桌的内脏面前,耗儿鱼似乎是个异类,但他却也在火锅中绽放出新生命。

四川火锅一锅汤水涮百味,大海中的耗儿鱼告别了其他海鱼刺身、清蒸的宿命,在麻辣火锅中浮沉。这让人忍不住想,还有什么新食材,能在火锅中大放异彩成为一下个“爆款”呢?

今天分享的“被名字“害惨”的鱼,明明很好吃,名字却是‘人人喊打’”到这里。这么好的鱼却偏偏没被改个好名字,很多人听到耗子鱼以为是和耗子有关,却不知它和耗子没半毛钱关系,味道极好,哎,被耗子耽误了一生的鱼啊!真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