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下跌,窮人更買不起了,原因在這

簡明扼要劃本文的重點:窮人千萬別盼著房價下跌,短時間內跌不跌都買不起!但是跌了後果嚴重,窮人變得更窮。

數據顯示,我國人均賬上只有5萬元儲蓄,就算房價下跌,現在依然付不起首付。

東挪西借,勉強付完首付,房價繼續跌呢?房價崩盤後,經濟不景氣,個人收入減少,貸款怎麼還?

⭕️用數據面對現實

房價下跌,窮人更買不起了,原因在這


電網統計“通電未用電”的住房情況顯示:大中城市住房空置率為13%,小城市空置率高過16%。

(不是沒房買,而是買不起。)

據統計,目前全國新建商品住宅平均成交價格為9287元/平方米。另一組數據,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

(平均需要27年才能買得起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

假設房價狂瀉、拉稀、崩潰、一塌糊塗的下跌50%,這應該是地球上難得一見的奇觀,就這樣跌價,我們平均也需要13.5年才能買得起一套房。

千萬別說你可以貸款,貸款不用還嗎?咱們只計算理論數據,其他的回頭再聊。

⭕️房價下跌對於窮人是災難

房價下跌,窮人更買不起了,原因在這


還是拿數據說話,房地產業佔GDP的6.9%,房地產行業投資拉動GDP的40%。

假設房價掉一半,粗淺估計人均可支配收入少20%。

(房價下跌導致各行業的產值減少,必然影響整體的效益,個人的收入會受到千絲萬縷的影響。別想獨善其身。)

各地的土地財政比重從60%至160%都有,具體的就不多說了,是禁忌。

如果房價跌一半,土地招拍掛也粗淺估計降一半,基礎建設和相關的公共投入也會缺一半的血,所以其實是導致全面的收入減少,可能多米諾骨牌效應遠超20%。

(如果真的房價下跌,有大量的人面臨的是失業,收入為零,而大部分窮人抗壓能力很差,不僅13.5年買不到房,可能50年的可支配收入才能住上自己的房。)

房價下跌,窮人更買不起了,原因在這


總結一下,房價直接影響方方面面,很多不是拋物線式的收入減少,而是斷崖式,變成沒收入。假如房價由一萬變成五千,你的月收入不是一萬變五千,而有可能是一萬變“沒收入”。

⭕️縮小貧富差距才是良策

房價下跌,窮人更買不起了,原因在這


期盼房價下跌是非常愚蠢的行為,想方設法提高收入,跑贏房價和通貨膨脹,才是窮人正確的姿態。

而如何買得起房,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劫富濟貧該由上層的策略進行。提高房產稅費、打壓空置率、擠壓房產投資水分、擴大保障房,這樣的多管齊下,穩住房價的同時,將用於房地產投資的資金擠到其他行業進行投資,才能拉動各行業的健康發展。

其他行業發展了,收益提高了,個人的可支配收入便增長了。

假如房價不漲了,重點!不漲了!個人的收入漲50%,那麼,平均買一套房的時間,由27年減至13.5年,對不對?

房價下跌,窮人更買不起了,原因在這


所以,梵太(公眾號:幕府山)呼籲大家冷靜,別又唱衰房地產,不搭理它,讓房價保持不動,就已經不錯了,關注點要轉向增加“可支配收入”。

⭕️房地產影響這些人的生計

房價下跌,窮人更買不起了,原因在這


據統計,6000萬農民工直接從事房地產建設施工;從事建築裝修業的農民工近2000萬人;從事運營管理和房產經紀的人員數百萬人。

(億萬人依靠房地產的蓬勃發展為生,這個只是為生,不是有錢人的那種“賺錢”。)

如果房價下跌,任何一小撮人在我們的大地上都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大街小巷已經超級讓人反感的“房產中介”,人數早就過了百萬之眾,可以想像他們無所事事的後果。

假設上文的房價下跌50%,假設50%的人失去工作,這四五千萬人形成的洪流,抵得上兩個澳大利亞的總人口到海邊度假,澳洲沙灘將無處下腳。

房價下跌,窮人更買不起了,原因在這


一旦失業大浪刮起來,那就真的要賦詩一首:“心中有沙,哪都是馬爾代夫……”現在唯一值得高興的是,房價沒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