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寻求仁政之路坎坷

孔子为了寻求明君实行自己的政治抱负及宣传其治国理念,他55岁开始周游列国,当他68岁回到了鲁国,其间去了十多个国家,历时14年,一路四处碰壁,寻求仁政之路坎坷。

遭遇讥讽和冷落。孔子第一站去了邻邦卫国,卫灵王为给天下留下“招揽圣贤”“爱惜人才”之美名,给孔子与鲁国同等待遇,礼遇6万栗俸禄,但是在朝堂上却遭到卫国大臣冷嘲热讽,孔子只是大谈其仁政思想,不回答朝堂上刁钻的问题。如果没得到卫灵王的默许,谁敢当着卫灵王的面对孔子无礼?!是卫灵王对仁政思想不感兴趣的缘故。

孔子先后去卫国多次,卫灵王巧妙地赶走孔子。卫灵王与夫人南子出游观赏名胜,自已与南子同车,让孔子乘坐的车排在官宦车队后面,孔子受到冷落之后愤怒地说:“卫灵王爱色胜过爱德。”之后孔子就离开卫国不再踏上卫国一步。

沦落为丧家之犬。孔子离开宋国,从郑国去陈国途中,曾与弟子走散,便一个人独自站在东郭门外,子贡四处寻找,有位郑人告诉他说:“东门外有个人,长得九尺六寸,它的额头像尧,头像皋陶,肩像子产,而腰以下不及禹三寸。他很失意的样子,像丧家之犬。”子贡找到孔子之后,便把郑人的话转告老师,孔子笑着叹息说:“是啊!是像丧家之犬。”

在匡城险些丢命。孔子到了蔡国的第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派兵援救陈国。楚昭王听说孔子住在卫国和蔡国之间,就派人去请孔子。陈、蔡两国的贵族得知消息,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因自已曾冷落过孔子,担心孔子去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就派兵去追捕孔子师徒,孔子一行在匡城被围困5天,断绝了粮食,最后由子贡联系上楚国才脱险。

鲁国重用孔门弟子而非孔子。鲁国季孙氏(季桓子)病重,嘱咐季康子,等他死后要让孔子回来作宰相,但是,季康子听了公之鱼的话,没有召回孔子,而用了孔子的弟子冉求。当时季孙氏(季桓子)死后,孔子得到鲁国招其回国的消息,他是喜出望外,以为要被鲁国重用,让孔子失望的是召回做宰相不是自己而是冉求。最后,在冉求努力下孔子终于回到鲁国,从此孔子不再有从政的想法,把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而自己安心教学,潜心著书做学文。

孔子在周游列国期间,曾派子露去楚国游说,楚王让子露介绍孔子情况,子露却答不上来,也就不再有下文。孔子知道此事后同子露说“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如此介绍又有谁会信而重用?等待孔子的只能是导致仁政之道坎坷的结局。


孔子寻求仁政之路坎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