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房價還讓人擔心的事發生了,剛需望樓興嘆,沒買房的要愁哭了。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一線城市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聚集的城市。總有一群年輕人,他們每天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希望有一天能買到自己的房子,不求富裕,只求能安穩地紮根就行。

房價漲了這麼多年了,從一開始的普遍幾千漲到了現在的普遍一兩萬,普通的城市幾乎都要接近一萬了,更別談北上廣這些城市了,房價高一點的直接就是五六萬,把普通家庭買房的願望很直接地扼殺在了搖籃裡。從房價上漲的那一天開始,買房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逐漸成為了一種理想,那種要耗盡三代人的時光才能實現的理想,想買房哪有那麼容易,只能等著房價下跌,那是剛需買房的唯一希望。

比房價還讓人擔心的事發生了,剛需望樓興嘆,沒買房的要愁哭了。


自2018年以來,國家開始對樓市進行調控,尤其是在過去的一年裡,國家更是對樓市調控了數百次,在強有力的調控下,樓市終於迎來了降溫,雖然房價不再像以前那樣飆升了,但是由於房價上漲了幾十年已經處於高位,房價大幅度下跌幾乎不現實,所以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買一套房仍然不輕鬆。隨著樓市調控的深入,房價最終也會迴歸正常水平。本來這事值得慶幸的事,不過現在卻出現了新難題,對於剛需來說,比高房價更難受的事來了,他們只能望樓興嘆,還沒買房的人快要愁哭了!這主要事因為大城市的房租也在上漲!

租金持續上漲

以前,剛需買不起房,起碼能靠租房解決實際問題,但是如今面對高漲的房租,剛需也沒有辦法。在一線城市的生活壓力很大,特別是房租!你或許已經看過這樣的論調:通常來說,30%是房租收入比的“黃金分割”點,也就是說,若房租收入比超過30%,其他消費的空間就會被大大壓縮,生活幸福感會明顯下降。

比房價還讓人擔心的事發生了,剛需望樓興嘆,沒買房的要愁哭了。


再過3個月,數百萬新畢業的大學生即將走上工作崗位。去北上廣深,還是去杭州武漢南京成都這樣的熱門“新一線”城市?在綜合考慮詩和遠方的長期規劃的同時,走出象牙塔的年輕人還得考慮眼下的現實:自己的收入能否覆蓋基本的住(租)房支出?

作為年輕人支出的大頭,今年的房租市場並不樂觀。在北京,房租相比往年明顯上漲,一些地段甚至上漲100%!而外來人口大量湧入的深圳,房租同樣讓越來越多的人難以承受。

每年都有大批年輕人畢業並加入這個社會。由於房價超出了他們的控制範圍,他們開始加入租房大軍。這導致了社會租賃住房需求的短期增長,因此租金正在上漲。根據去年的數據,在4個月期間,平均租金較上年同期上漲逾10%,這一趨勢似乎已趕上了房價的上漲。

比房價還讓人擔心的事發生了,剛需望樓興嘆,沒買房的要愁哭了。


以北京為例,從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北京的整體租金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5%以上,套房的平均租金比去年同期上漲了600多元。區域交通相對較好,甚至直接增加了800-1500元。

就在房地產繁榮之後,租賃市場也要繁榮?

自2009年以來,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已經成為全國人民嚮往的城市,全國各地的年輕勞動力湧入大城市。但另一個問題是外來人也要解決住房問題,由於他們負擔不起高房價只能選擇租房。

2009年至2018年,中國國內流動人口從1.8億增加到2.8億。70%的人因為高房價買不起房,他們不得不離開老家去大城市打工賺錢。但是領他們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房租也在上漲。

比房價還讓人擔心的事發生了,剛需望樓興嘆,沒買房的要愁哭了。


事實上,租金上漲有很多原因。除了大量學生的湧入和流動人口的增加,城市租賃市場的管理也不清晰,市場不規範。在相關中介、二房東、三房東面前,新進入社會的人群只能被坑。另外,還有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租賃市場,有些人不炒房了,就把目光投向了租賃市場,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房價上漲。

比房價還讓人擔心的事發生了,剛需望樓興嘆,沒買房的要愁哭了。

1

資本插手長租公寓,一方面囤積房源,一方面掌握了市場的定價權,結合一部分政策干預供給的原因,導致供需失衡,打破了原來的市場機制,導致房租快速上漲。

未來,資本介入長租公寓的行為,應該會逐步受到抑制。因為租房是民生,是租購併舉的長效機制的一部分。如果租房市場被資本隨意干預,那麼,房租將脫離收入水平,成為資本的玩物,從而影響民生,危及社會穩定。

在這種情況下,剛需望樓興嘆,沒買房的要愁

比房價還讓人擔心的事發生了,剛需望樓興嘆,沒買房的要愁哭了。

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