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明确把房地产排除在外,房地产还有涨的可能吗?

这一次降准,是在意料之内,主要是为了对冲实体经济下行。

事实上,从2018年开始,我国已经进行6轮降准。一开始是定向降准,后面是全面降准,却尚未启动全面降息。

从现实威力来看,降准不如降息。过去这6轮降准,对于经济的刺激效应边际递减,这一次恐怕也是如此。

降准明确把房地产排除在外,房地产还有涨的可能吗?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降准,最醒目之处在于,一开始就给楼市筑上了拦水大坝。

这条大坝,不仅隔绝了开发商,也隔绝了购房者。

对于开发商,这条“大坝”由四道高墙阻隔:

1、限制房地产信托融资。2、限制房企外债融资。3、严查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4、严控房地产开发贷。

这四条政策着眼于信贷,犹如釜底抽薪,构成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

对购房者,则是双管齐下。

一方面是央行推出新的房贷利率模式。这套利率基于双轨的LPR,实体经济用一套LPR,房地产应用另一套LPR。

房贷利率继续遵循“LPR加点上浮”的模式,且不得进行打折,这就将房地产排除在宽松利好之外。

另一方面,各地楼市调控趋紧,在外界宽松之时,房贷利率却不降反升。南京、杭州、温州、南昌、苏州等地的房贷利率大幅上调,苏州首套房贷利率上浮25%,二套上浮30%,首套利率高达6.03%,领涨全国。

降准明确把房地产排除在外,房地产还有涨的可能吗?

可见,这一轮宽松是定向宽松,是对实体经济的重大利好,但楼市一直被排除在外。

问题来了,既然要对冲经济,那么楼市被排除在外,现在要靠什么来提振?

答案是大基建和实体经济。

降准明确把房地产排除在外,房地产还有涨的可能吗?

就在同一天的国常会上,“加快专项债发行”被列入重点议程。这里的专项债,主要用途就在“基建”。为防止资金变相流入房地产,这一政策打了一个极其醒目的补丁:

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置换债务以及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

所以,面对外界环境以及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加上全球主要国家都已步入宽松时代,我们的货币政策不会一直趋紧,以宽松释放流动性,是大概率事件。

然而,这一轮宽松,主要着眼点在于实体经济,在于基建投资,且已明确将房地产排除在外。

因此,只要楼市调控不转向,只要没有出现持续的全面降息,单靠降准,楼市大幅启动的可能性就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