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管仲鮑叔牙:友誼長存;秦末張耳陳餘:友誼小船說翻就翻

我們經常說,友誼長存,患難與共。在古代也有不少佳話流傳,除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的革命友誼以外, 我們還知道有個成語叫“管鮑之交”。不過也有我們不太知道的,比如秦末時期有個張耳與陳餘的故事。為什麼這段故事沒有象前面說的那幾個流傳這麼廣呢,因為他們最初確實相互扶持,共同創業,但到了關鍵時刻,不僅分道揚鑣,還非要以處死對方為快,反目成仇了。

春秋管仲鮑叔牙:友誼長存;秦末張耳陳餘:友誼小船說翻就翻

管仲像

一、管鮑之交的前後過程

春秋時期,五霸之一的齊桓公有個賢相,叫管仲。管仲本來是齊桓公的仇敵,桓公不計前嫌,大膽任用管仲,不僅使桓公能稱霸於天下,也帶領齊國臣民們過上了優厚的物質生活。

管仲本來是穎上(安徽省阜陽市)人,流落到齊國。據管仲自已講;以前窮困時就與鮑叔牙一起做生意,但管仲經常多吃多佔,鮑叔也不以為意,他知道管仲比較貧困;管仲多次試圖求官顯達,但都失敗了,鮑叔說他時運還未到;有三次打仗,管仲臨陣脫逃,鮑叔為他辯解,因為管仲老母在堂,不敢丟命。也就是說,無論管仲如何不堪,鮑叔牙都沒有丟下這個朋友。

等到他們都從政以後,因齊襄公殘暴,他的兩個弟弟都外逃,其中公子小白由鮑叔等追隨,跑到莒國;公子糾由管仲等擁護逃到魯國。齊國發生暴亂,襄公被殺,公子小白和公子糾都返回齊國,為的是爭奪已經空出的君位。管仲為了讓公子糾上位,在路上截殺箭射小白,但射在小白衣帶鉤上,小白佯死,提前跑回齊國順利上位,也就是前面說的齊桓公。然後要求將管仲抓回來,要處死他。作為好友的鮑叔牙力保管仲,桓公也盡釋前嫌,君臣二人把齊國推向了一個歷史發展高潮。鮑叔牙雖然長居管仲之下,但一直心安理得,並無絲毫妒忌之意。

春秋管仲鮑叔牙:友誼長存;秦末張耳陳餘:友誼小船說翻就翻

二、張耳陳餘的故事

張耳和陳餘最初都是魏國人,後來流落到外黃(今商丘市民權縣境內),兩個人運氣不錯,都娶了當地白富美為妻,家境不錯。兩個人也是意氣相投,加上陳餘又特別崇尚儒學,雖然張耳比陳餘年紀大許多,兩個以父子相論,但“兩人相與為刎頸交”,意思就是兩人建立了斷頭不悔的患難情誼。

秦朝統一天下以後,聽說兩個人都是天下名士,就下令懸賞,捉拿兩人。他們就隱姓埋名,逃到陳地,充當里正門衛來維持生存。有一次陳餘因為過錯,受到責打。陳餘壓不住怒火,就想反抗,張耳暗示他不要輕舉妄動。過後兩個交換意見,為了一點小的委屈,不值得以死相拼。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義以後,兩個跑去,向陳勝爭取了三千人馬,去開拓原來趙國的地盤。經過若干曲折經歷後,擁戴原來趙國後人歇為王,兩人也分別擔任了丞相和大將軍。不過好景不長,秦將章邯攻破都城邯鄲,然後又將趙王和張耳圍在了鉅鹿城中。陳餘手下雖然有幾萬人馬,但看到秦軍如狼似虎的勇猛情景,根本不敢向前施救。

春秋管仲鮑叔牙:友誼長存;秦末張耳陳餘:友誼小船說翻就翻

張耳陳餘

鉅鹿城危在旦夕,幾次派人出去向陳餘求救,張耳也派人責問陳餘:當初我們結為生死之交,現在我與趙王被困,你手握幾萬兵力,難道就不能與我們一同戰死嗎,何況還有二兩成把握取勝呢?陳餘回道,與其一起送死,還不如以後我強大起來以後,為你和趙王報仇呢。

等到項羽率軍打敗章邯,救出趙王和張耳後,兩個又當面爭執不下,陳餘賭氣把將軍印授扔在桌上說:你以為我就捨不得這顆將軍印嗎,然後起身入廁,張耳在別人指點下,真就把陳餘的將軍印收歸已有了。事已至此,陳餘只得帶了百十人到河澤之中漁獵去了。

此後張耳歸順劉邦,陳餘又拉起隊伍,劉邦勸陳餘也來歸順。陳餘競然要求只要把張耳的人頭拿來,就歸順劉邦。這不正是刎頸之交,變成了要對方腦袋了嗎?

公元前204年10月,張耳隨韓信攻打趙國,在俘虜了趙王的同時,也在河水邊上斬殺了陳餘。

春秋管仲鮑叔牙:友誼長存;秦末張耳陳餘:友誼小船說翻就翻

三、評論

管鮑和張陳,在和平時期與貧賤時期,都是能相互幫扶與支持的。但真到了生死之際,張耳和陳餘的友誼還真經不得考驗。如果對比他們友情的話,我覺得有這麼幾點異同。

一是鮑叔牙從齊桓公手裡救下管仲,要比陳餘從秦兵包圍中救出張耳的風險要小的多,把握性也大。鮑叔牙本來就是跟隨桓公多年的部下,對於桓公的寬大胸懷,早就心裡有數。再說,鮑叔牙對管仲的才能也確實瞭解,相信管仲在以後的相處中,確實也能讓他這個推薦人過得去。而陳餘對於解救趙王和張耳的把握性也是很明瞭的,結果肯定是玉石俱焚。

二是鮑叔牙才能不及管仲,但特別能站在對方角度上考慮問題。也對管仲充滿了信任。不管是合夥做生意,管仲多吃多佔也好,打仗提前逃跑也好,鮑叔牙都能給予足夠的諒解。但張耳在危難時刻,只看到了自已的風險,就算陳餘飛蛾撲火也要與他同歸於盡。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對方不能達到自已的要求,就把其碼的信任也丟掉了。當時陳餘確實撥了五千人給來求救的張黶、陳澤,是他們兩個把命丟給了秦軍,過後張耳懷疑是陳餘把這兩個人給殺了。

三是陳餘的氣度也確實沒有鮑叔牙大。管仲與鮑叔牙共同輔佐桓公,管的地位一直比鮑的高甚至是直接的上下級關係,但兩人能和平共處,而絲毫沒有那種常人都有的羨慕妒忌恨,也真的難能可貴。陳餘自從被張耳搶了將軍印後,也對張耳恨之入骨,非要至對方於死地不可。張耳雖然是在別人唆使下搶了印授,但這種貪濫之心也徹底沾汙了這份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