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評價明亞、永達理、泛華和大童?這幾家公司有什麼不同

目前國內壽險領域的經紀公司和代理公司中,明亞、永達理、大童、泛華是經常被大家提及的。這幾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明亞的經紀人專業度非常高,永達理的培訓做的非常好,大童的投保和理賠平臺很好,泛華不僅有保險產品,還有理財產品,能為客戶提供更多的有價值的服務。那麼這幾家公司有什麼區別呢?下面我來詳細介紹下。

1、合作保險公司和產品線

這四家公司是保險中介的的頭部企業,佔據著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特別是在北京、 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從這四家的數據來看,明亞代理的壽險保險公司68家,財險公司48家,相互保險公司2家,是合作的保險公司最多的。合作的保險公司多,當然可以銷售的產品也最多,產品線最豐富,包括定期壽險、終身壽險、重疾險、醫療險(百萬醫療險、中端醫療險、高端醫療險)、年金險、旅行險、財產險、團體保險等,其中明亞是高端醫療險銷售最好的,從2011年開始就涉獵高端醫療險業務,並且在2012年、2013年出現爆發式增長。這幾家公司裡,泛華和大童產品線居中,永達理是銷售產品最少的,合作保險公司只有七家,而且主要是以銷售年金險和增額終身壽險為主,保障類產品並不主推,銷售人員也不怎麼研究。

產品線豐富,主要有以下幾個優勢:

產品線豐富才能真正實現為客戶私人訂製。從保險行業發展初期到現在,傳統代理人模式之所以為人所詬病,是因為單個保險公司的產品無法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但是保險公司的代理人只能銷售一家公司的產品,所以只能以產品為導向,不管遇到什麼客戶,都是隻推薦那一兩款產品。經紀人模式的出現打破了這種狀況,產品線豐富才能真正量體裁衣,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幫客戶匹配最適合他的方案。歸根結底,需求分析是要通過產品去實現的,產品不夠豐富,需求分析就沒有任何意義。

產品線豐富讓我們有了更多成交的機會。隨著保險行業的發展,不同險種的保險種類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比如出國旅行需要買旅行險,店鋪裝修需要買建工險,倉庫要買倉儲險。不同身體狀況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需求,比如現在體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脂肪肝、小三陽的情況非常普遍,單獨一家保險公司給出除外、加費、延期、拒保的核保結論之後,客戶沒有任何選擇, 要不就是接受核保結論,要不就是選擇不投保,客戶是弱勢群體。但是如果可以銷售多家公司的產品,客戶可以多家投保,最後選擇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核保結果去投保。這時候就不是保險公司選擇客戶了,而是客戶選擇保險公司,客戶成了強勢的一方。

產品線豐富使我們有了更多發展路徑。因為產品豐富,所以大家可以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比如有的人擅長保障類產品的銷售,有的人對團財險比較專業,有的人定位於中高端客戶,主要做有理財需求的客戶……產品線豐富讓獲客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年輕人沒有多少人脈,可以考慮做網上展業,普及保險相關的知識,通過寫公眾號、博客、在喜馬拉雅上錄課程也可以吸引大批粉絲;有的人認識各行各業的人,可以專注於經營朋友圈,把自己的努力、專業、靠譜通過朋友圈傳遞給大家,當大家有需要的時候,會主動聯繫諮詢;當然如果你願意向身邊的親戚朋友多普及一些保險知識,他們有需求也會來諮詢你。在明亞幾乎每個人的發展路徑都不太一樣,有的人靠經營論壇起家的,有的靠博客積累了第一批客戶,有的靠公眾號吸引了幾千個粉絲,有的靠轉介紹,有的靠陌生拜訪,大家是各顯神通,百花齊放。

2、公司文化

泛華:追求多元化業務發展,公司文化不夠鮮明。泛華是從財險和車險業務起家,近幾年才開始做壽險業務,發展時間不長,所以身上沒有明顯的標籤。泛華的願景是構建中國最大的保險/理財消費入口、中國最大的第三方保險移動交易平臺和中國最大的公共服務平臺,都是比較強調公司平臺的作用,缺乏明顯的個人風格。泛華經常會有創說會和產說會,在某段時間會引導大家集中推薦某一款產品,主要是以公司的形式來做產品推動和客戶活動,所以個人的概念比較弱,銷售人員只要跟著公司的節奏走就可以了。

明亞:注重個人發展,公司平臺的概念比較淡化。公司培訓比較多,但都是以知識性的內容為主,經紀人專業度強。公司的總裁楊臣和副總裁王鵬都比較講究情懷,尊重個性發展,倡導經紀人要有獨立的判斷,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公司不強制參加早會,但是培訓非常多,特別是線上的培訓,大家可以有選擇地參加自己感興趣的培訓。

通過副總裁王鵬先生的幾句話,我們可以感受到明亞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

經紀人首先要建立開放的視角和獨立的判斷,而非淪為人云亦云的工具;更應使專業成為利客、惠民的武器,而非替機構和自身牟利的手段。一切的核心皆在於“人”的成長,而“人”的成長又是綜合而多元的。

明亞人倡導:比技能提升更重要的,是文化和修養的提升;比財富自由更重要的,是人格和思想的自由。

明亞經紀人未來的畫像應是:遵循客戶導向,致力長期經營,注重職業風範,具備專業素養,掌握先進工具,持續學習進步的一群人。

永達理:注重培訓和管理,以銷售為導向。永達理的管理和考勤都很嚴格,每天都要求必須來公司打卡,週六還有財經講座,每週只能休息一天。每天早會大家會在一起role play,進行話術演練,這種效果確實是比較好的,新人能很快適應自己的角色,也能提高成交率。不過這種軍事化管理多少有些不近人情,曾經有銷售經理因為要照顧住院的病人,沒有去公司打卡,而被撤銷了銷售經理的職位。

永達理對於銷售人員的工作量管理也很嚴格,要求每週上傳個人的工作日記,彙報自己的拜訪客戶情況以及客戶追蹤情況。

永達理強調“以平臺吸引人才,以人才服務平臺”,強調銷售技術,強調說話的藝術和問話的藝術,將銷售做到了極致。不過如果有客戶接觸不同的永達理經紀人,會發現他們講的話都一樣,因為都經過了統一培訓,銷售的痕跡非常明顯。

大童:重技術和服務,定位於做老百姓身邊的金融超市。大童和泛華有些類似,產品線豐富,平臺優勢大,比如大童有出單平臺快保,有保單託管系統,有好賠服務,希望通過技術提升客戶服務體驗。但是大童的標籤主要還是體現在平臺上,而不是人上面。大童對於招聘沒有門檻,也沒有考勤要求,所以每個團隊差異比較大,個人的成長比較依賴於團隊長,如果團隊長比較負責任,團隊的氛圍就會好一些,新人成長會比較快,但是遇到只是拉人頭的團隊長就很不幸了。

3、展業模式

泛華採用的是傳統的代理人銷售模式,所以展業模式和代理人比較類似,比如緣故、轉介紹、陌生拜訪、發傳單、搞客戶活動等,公司也會不定期舉行產說會,也就是邀請客戶來聽新產品的說明會,藉此來銷售產品。

大童和永達理也主要是以線下展業為主,和傳統代理人模式比較像,有的團隊也會聯合去展業,比如搞小型的客戶沙龍、進企業搞知識講座的培訓等。大童和永達理也有極少的一部分是做線上展業的,但是佔比非常小。

明亞的展業模式就比較多樣化,除了傳統的主顧開拓、陌生拜訪、轉介紹之外,最近湧現了大批的年輕人開始通過互聯網或者新媒體來開拓客戶,而且效果還非常明顯,有很多90後在完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能做到MDRT。從最早的博客、微博、bbs,到現在的微信公眾號、直播間、微課、知乎、保險社群,到處都是明亞人的身影。明亞人的佛系是出了名的,因為他們不願意去陌生拜訪,不願意找身邊的親戚朋友推銷保險,而是希望通過塑造自己的品牌,讓客戶主動來找自己。通過互聯網展業雖然很辛苦,但是效果是遠遠好於線下一個一個去見客戶的。有時候一篇公眾號文章有上萬個閱讀量,能帶來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客戶。

4、員工福利

基本法利益就像是一個蛋糕,蛋糕就這麼大,怎麼分體現了公司的一些傾向。有些公司更傾向於把蛋糕多切分一些給團隊管理者,這樣更有利於組織發展,比如永達理和大童的利益分配更傾向於團隊長,泛華更傾向於引薦人以及總監,團隊如果做得很大的話,總監每年的分紅是很高的。從基本法利益的切分上,明亞區別於其他三家公司,將大部分利益都給了底層的銷售人員,而不是管理者,這樣是為了鼓勵直接勞動,而不是讓金字塔頂尖的人躺著賺錢。

我們並不是說哪種分配方式不好,永達理、大童、泛華更適合做組織發展,有的公司還會給團隊長一些期權獎勵,團隊長的利益更高一些。但是明亞適合那些追求自由發展,自己做業績的人。如果如果在明亞想發展團隊,是非常容易的,因為明亞可以全國做招募,這樣比單純在一個城市招募的速度快多了,所以在明亞跨地域的團隊非常普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