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教育将走向何方?

刘洪堂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在不同的时间段,教育因何而存在?它的目的是什么?实现了什么价值?

说实话,我本身的职业并不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选择头条认证兴趣的时候我筛选了许久,最终选择了教育领域,这又是为什么?不是因为我对这个领域非常的熟悉,也不是为了拓展自己的副业之类,而是我认为,教育不就是一种传承吗?将上一代的经验和智慧传承给下一代,薪火相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育不就是因为看见了芸芸众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去总结、思考,找到方法并传道授业吗?教育不就是按照人类社会的发展结果和需求来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去进行自我进化的手段吗?

教育从诞生起,一直存在,也一直在改变。

教育方法的进化:我们一直都知道因材施教,也一直在呐喊,但这一切好像与我们想要的还很远。但雏形有了,成型也就不远了!

教育工具的进化:书、本、笔、墨到粉笔、教鞭、幻灯片,再到现在的电子数码5G,工具一直在发生变化,或许有一天,已有的知识可以直接输入记忆中,教育的作用将更进一步升级转化,从获取已有到开发未知。

教育需求的变化:从认字、扫盲、提升文化水平到开发潜能、塑造人才精英,从寻找人才到计划人才。

教育目标的变化:在校的学生需要教育,上班的白领需要教育、工厂的工人需要教育、讲课的老师需要教育、迷途的羔羊需要教育、政府的官员需要教育……甚至,这个社会,这个世界都需要教育。


再说到教育的未来发展,我认为只要我们坚持中国梦,坚守民族的初心,最先进的教育方式和体制应该就实现在中国的未来!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让浮躁的心静下来,欢迎交流——安心明


安心明


我是一名教师,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曾经我看过一本书,上面总结出了6个未来教育的趋势,我非常认同这一点。下面我分别介绍一下。

1、未来的学校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中心。网络学习和学校学习成为一体化,学校将对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2、没有固定的开学和毕业时间。例如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学生的开学一直无法确定。而未来的教育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随时选择学习时间。

3、学生学习的时间很弹性化。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在学习中心选择主科大类和选修课。只要达到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学习中心24小时开放,学生随时可以学习。

4、教师的来源多样化。未来教师不再全部是事业编制,可以是自由职业者,或者由优秀教师组成课程公司,政府采购课程。

5、网络学习非常重要。未来学生学习不仅在网上,互联网也会更加社区化,线上线下的学习是相互结合的。

6、学习内容可以个性化、定制化。未来只要肯学习,网络有很多的付费学习,每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定制,而且学习是终身化的。

总之,这些教育方式,正在普及到每个人,相信未来,只要肯学习,可以是学无止境的。

你还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


辛勤的园丁张


其实我们在这里讨论也都是吃饱了撑的,起不到什么作用,只是想抒发一下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认识吧。

前几天因为关于教育的问题惹了一肚子气,被有些人好顿喷。我也在怀疑教育制度有问题,可是有人把我喷了个狗血喷头。

一个教育制度的存在,必然有他存在的道理。我们也不必要那么垂头丧气。水到渠成,到了时间他自然就会改变。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大家都知道,人口是以一个倒金字塔形再发展。

以后适龄儿童,适龄青年会越来越少的。

我自己主观的认为。以后按照现在的社会发展速度,所有的人都会有上大学的机会,甚至会可能出现大学里招不满人的现象。

到那个时候,还用得着现在这样削脑袋尖儿往前拱,拱那条唯一的路吗?

更何况那也不是唯一的一条路呢!

现在的教育制度,暂时还没有办法改变,因为这个社会还需要。

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讨厌,甚至可以反对带,谁也没有办法改变现状。

如果要想改变,就从我们自己做起。

不要老想着别人去改变。

把我们自己的观念改变一下,一点一点,社会整体上就会自然改变了。



夕阳无限好3439


未来的教育将走向何方---我个人觉得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以自身为主,家庭为重,学校老师为精的教育模式!

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这四个词在近几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越玄越传,我们大部分孩子接受的教育,还仅只停留在以知识传授和理解为主的模式。但是随着人工智能不断的进步,在知识记忆和简单理解方面,它已经超越了人类。毫不夸张的说,在未来,仅靠知识记忆和简单理解为主的工作将全面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这句话的我的理解意思;知识记忆和简单理解方面的东西,不需要费太多人脑去记,拿出翻看就是,这给你大脑和更需要记住的东西腾出空间。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须调整,由知识记忆为主转向能力培养为主,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更加注重培养人机合作的能力。

在未来十年,我们的教育方式之一;孩子继续教育时,他们的所接授的模式通过网络教学来增加,通过互联网搜索功能来寻找你想要的知识和信息,在通过大数据筛选来汇集和你相同想知道的同一样的信息的人,达到共享知识,共同讨论的目的。

而在你的讨论和记下笔记,云端会自我保存,在今后的某个时间点,来提醒你要的信息更新和聊天功能。

学生可以在任何渠道获取,已经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去传授了。未来的课堂,老师更应该教授的是知识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在知识与知识间建立起联系,同时,这些结论性的知识掌握之后如何去应用。


如何做到自身为主

未来教育将走向何方,问问自己,你要怎么走!所谓的教育最后都要落实到人,而不是方向,方向只是过程,最终达目的是个人。千人千条路,但目的只要一个,人学到了知识,就是自己的。而方向是千万个人去组成的趋势,未来的世界不但但是指学书本上的知识就够了,而是更加残酷的综合竞争!这需要你学习和运用更多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

  • 学会更加自律和自控

现如今的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才辈出,如果我们还是随心所欲,讲究及时行乐,常常放纵自己,那么,我们将会活得越来越没有自由,所谓自由,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而是做自己的主宰。并不是优秀了才自律,而是先自律了才能变得优秀,坚持不懈往前走的人,越努力,越勤奋,越自律,才能越优秀。越自律的人越能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们不会把时间和经历浪费在无用的东西上面,而是将有限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充实和完善自己,让自己越来越强大。

以后的学习就是这样,你越自律和自控,你就有大把的时间来学习,你才能说未来的教育要走向何方。未来学习中心,学生的时间非常弹性和自由,想学什么由学生自己说了算。这是否对学生的自主能力、自控力提出更高要求。

家庭为重

人这一生中要必须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的开始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家庭教育。想要正确的教育孩子,家长就必须要有正确的养育观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

在家里,爸爸妈妈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经常意见不同,这就需要父目双方及时沟通达成一致,只有标准一致,孩子才会无从选择,知道自己该究竟怎么做才是对的。

对于未来教育的把控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不管不问不知。

  • 未来家庭教育;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责任更重 未来教育无论怎么变,父母的责任不会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我认为父母的责任会更重。因为随着未来职业的弹性化,休闲时间的增多,随着未来教育场景的变换性增加,学习中心的建立,父母在教育的选择性、在教育的理解力,以及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学校老师为精的教育模式!

作为老师,以后就是评价者、变革者、适应性学习专家,应该参与对话、应对挑战,发展与所有人的互相信任,在未来教育中要用这样精确的定位!

  • 老师的基本任务是评价他们的教学对学生学习和成就所产生的效应。
  • 学生学习的成功和失败取决于教师做了什么和没做什么。
  • 老师需要更多地谈论学,而不是教。
  • 老师将测评视为对自身影响的反馈。(考试成绩的决定你对孩子的影响和效果)

“带徒弟”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未来教育中还会有效吗?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比如机械化生产,毫无疑问只能培养一般的人才。要培养真正的高精尖的人才,必须采取带徒弟的方式,小规模的、个别化的、针对性的、实践性的进行。所以无论是科学大师或是大艺术家,几乎每一个领域最优秀的人才,很少是在一种大规模的生产场景中培养的,一定是在小规模的训练、熏陶、养成中培养起来的。 这样的老师自身就需要过硬的知识水平,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

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家长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焦虑不安,教育改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不及待。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对未来教育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这里的所有人都将重新头脑风暴跟上时代!


程俊谈教育


正好立哥撰写了《未来教育可能的几个变化》,从信息科技对教育的影响谈了几个观点,在此一并分享给大家:


一是“学校平台化”

当前,教育正成为科技和资本汇聚的领域。阿里巴巴接连创办了湖畔大学、云谷学校、西湖大学,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也在教育领域加大了投入。可以预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大企业的投入,将有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涌入教育领域,使传统的学校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甚至可能出现“学校教育为辅、校外教育为主”的倒逼格局。这时,摆在学校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与外部优质教育资源结合,要么抱团发展,这都将打破当前这种相对封闭的、自成体系的“小散乱”局面,形成“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平台化格局。

(图片来自云谷学校网站)


二是“教师均衡化”。

智能时代下教师将由“主导教学”变成“辅导教学”,教师地位日益低下,甚至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但立哥认为,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在为学生赋能的同时,也将为教师赋能。智能时代,教师将更加优秀,更能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引领者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平等学习,共同研究,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同时,教师在智能时代的平台化学校上自由流动,教师之间的教学能力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教育差距逐步消除。

(图片来自云谷学校网站)


三是“学习个性化”。

“只要你想,你就能得到”,未来,皮格马利翁效应将在未来每一个学生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智能时代,学生将拥有足够多的优秀资源、得到更多的优秀指导,学生的学习或者说学习成绩不再成为学生头上的“紧箍咒”,其困难反而是如何能少学一点、精学一点,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发展道路——因为选择实在是太多,而人的注意力和时间是有限的。





立哥绎教


应该重视学龄前的早期教育,开发儿童智力发育,培训家长,在体育运动中增强孩子的能力,强健体魄,左右脑开发,狼性教育,使我们的民族有知识有血性,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顶峰。

加强党的领导放在首位,重视区域协调,规划就近连片设置,真正使全体人民的孩子都接受良好的公平公正的教育,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对各级领导教育考该,对教师进行德智录用,进行政治考核,真正使人中龙风投入到教育行业,同时提高薪资待遇水平,使收入高于其他行业,真正让我们的教育是园丁的教育,教师队伍是人中模范。

小学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英雄主义培养,德智体同等考评,防止辛辛苦苦的培养没有信仰,强大的政府投入却有汉奸渣子横行,真正的使我们的少年变强,则中国一定齐心协力强盛。

在应试教育学院中,设立各种专业实验室,大学课程应实现动手动脑能力的常态化,严格考勤管理,使学生三分之二时间用以学习技能操作,杜绝大学松散无作为的问题,真正的使我们的大学生拿起书本能讲课,拿到工具能上岗上线,迅速成为有用的人才,真正的使国家能人辈出,厚积薄发,工匠溢流,那么祖国一定是一个坚实有力的伟大国家,一个世界敬仰的伟大民族。


樊师农技


朱永新教授2019年出版过一本书:《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在这本书中,朱永新认为,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没有以“校长室”“行政楼”为中心的领导机构,表面上看,可能有点像今天北上广的创业孵化器;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甚至在培训机构。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未来的学习中心,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师将变成自由职业者。

作家梁晓声对这本书有比较高的评价:“《未来学校》不仅仅是关于教育将来会怎样的预见之书、畅想之书。书中就如何将因材施教做得更好、更有效而阐述的种种方法,必将会对当下从小学到大学的教与学两个向度,产生旨在改变思维模式的深远影响!”

建议读一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您更好的预见未来的教育。


纳川课堂


您好,我是教育从业者。我来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未来的教育,首先要了解教育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教育之称。

1.广义的教育未来

终身教育成为可能,

三人行必要我师,

知识付费,

职业教育

意见领袖

以及精神信仰都是影响人的成长和文明的进步

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信息化,AR,AI等技术手段改变教育吗模式

校园更加去围墙化

学校越来越小

教室班容变小

中高考竞争压力更大

文艺和艺术类更加普遍

素质类越来越重视

健身的成为风气,

大学越来越开放



小数屋


以往学校是一个实体,有老师、有教室、有校园,可是所谓的“智慧校园”产品一旦大规模展开(如同如今的微信、支付宝一样),当5年、10年后,智慧校园成为了现实,那么传统的学校、老师都将被迫去做改变。作为学校管理者,你需要思考如何让实体学校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功能,比如人际的交往、互动,比如校园环境、比如校园文化如果规划,能够留得住老师、吸引住孩子;作为老师,你必须懂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各类应用,你必须懂得如何运用大数据来做教学、教研分析和课程定制化,如何通过电子书包这一类的虚拟空间做课前导学、作业发布、家访、与学生互动、答疑、课后辅导等;以及培养自身引导孩子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新的能力。而摆在孩子面前的,要么是虚拟的网校、网上课堂,要么是实体的教室里出现了一系列多媒体设备:智能录播设备、摄像机、摄像头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学生不再是一排排坐在教室里,等着老师说、然后做笔记,而是通过平板电脑去及时互动、小组讨论、小组科研。


鑫随笔动


中国的教育将走向何方?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教育一路走来是不是非常的稳健,非常的成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曾说过,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宜。

而当今的教育最大的短板,是以分数定终身,一切的教育似乎都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学生一旦步入到社会,又会发生严重的脱节。为什么许多的大学生步入到了社会就是进了工厂,甚至还没有一个农民工的动手能力强。这也就是让我们不得不深思理论与实际距离到底差别有多大?

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与精髄,又有多少能让我们的学子得到了发扬与接受。

如今又有多少学子真正是健全的生活做事为人处世之能手呢???真正的全面发展谈何容易。

我们的教育应该打你的其他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的处置操作能力。

我们的教育是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从现实出发,真正给到孩子成长锻炼的机会。

教育的出路和宗旨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教育的根本是让学子早日自立自强,真正的扎根于社会,让生命之光真正的多姿多彩。

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真的做到减负,更少的给予孩子们束缚与说教。生硬的教条往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

孩子是最好的资源。我们当发现资源的真正价值。真正能够做到物尽其用,发掘真实的价值所在,给予孩子更多的动力,孩子有更多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每一个孩子从学校里出来,都能够独当一面成为生活和社会里的行家里手。孩子们面对社会的选择得心应手,自然而然的真正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

教育应大胆地实行改革,适应新的发展思路。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的接近地气,更加的接近我们的生活,更加接近人们对于孩子们的期望值。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分数中解放出来。我们的教育不应再流于形式主义。我们的教育应该切实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发现与发展的新思想新高度。

教育不应重复一些已经存在的人们随手拈来的东西。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超前的,应该是引导的。而不是灌输的,而不是填鸭似的。教育的根本是全善一个人,给人以最大的价值呈现于社会。真正的教育应该扬长避短,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引领超前的意识形态。让人们能够在更多的未知领域遨游翱翔。让我们的教育成为一片灿烂的星空。让我们的教育成为一座浩瀚的海洋。让我们的教育真正能够发挥物尽其材,人尽所长。

让我的教育不再给孩子更多的是厌学与你和精神上的压力。让我们的教育成为活水源头,滋润着孩子们的成长。祝福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